中國互聯網為什麼總能擊敗美國互聯網進入者?
03-25
梅姐救不活的雅虎沒落了,但它在中國投資的公司成功了;eBay做死了易趣中國,亞馬遜與樂視傳出緋聞,而阿里和京東都成功了;攜程吞併Expedia的中國據點藝龍;Uber燒了10億美元後把中國業務交給了滴滴;再加上把谷歌逼到香港的百度,頂住Facebook和Twitter的微博、微信,以及把YouTube拒之門外的優酷、愛奇藝們,讓Symantec和McAfee難受的360免費殺毒……
總而言之,不管出於什麼原因,使了什麼手段,中國互聯網公司手下的美國敗將已然不少。這是事實!
中國公司為交易流水、想像空間或OTT式的越頂截流而瘋狂,而美國公司普遍致力於社會成本更低的非顛覆式功能創新。
比如Apple Pay不做賬戶體系,不沉澱資金,不做資金清算,只專註便利性整合,不燒錢,不秀情懷,這份淡定在中國互聯網支付公司眼中就是傻瓜。
再說滴滴,很多人震驚於它的大筆補貼,一是因為Uber在美國都沒有這種魄力,二是腹誹這是不是可持續的商業模式。其實,明眼人都知道,擁有全球市場+海外盈利的Uber要比滴滴更有燒錢的資本,補貼本身既談不上什麼技術含量,賠錢買量也算不上什麼業績,頂多是一種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商業選擇而已。但優步就是不選擇燒錢,頂多就是減少對司機的抽成。
所以總的來說,之所以中國互聯網總能擊敗美國互聯網進入者,並不是因為中國互聯網特彆強大,而是因為中國公司更大膽、更敢於違背經濟規律做事而已。
推薦閱讀:
※MaryMeeker的互聯網報告為何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由「互聯網+」引發出的「新媒體藝術+」的思考,數藝網創始人洪斌
※杭州的互聯網行業到底怎麼樣?
※阿里月餅與三觀不正
※『懶人模式』——共享經濟的推動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