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樣征服星辰大海」事件中,怎麼做才能儘可能地減少因為性取向受到的歧視與欺凌對孩子傷害?

今天的微博事件,一位母親發現自己的孩子因為性取向的關係,在學校受到了老師和同學的歧視與欺凌。相關鏈接:微博事件:一樣征服星辰大海

在遇到這類事情時,有哪些可以提供給孩子的求助資源?

作為家長,在應對此類事件時,可以做些什麼來最大程度地降低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傷害?

----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偏見、歧視與不公,更多歧視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針對LGBT青少年的校園霸凌在全世界範圍內都不少。

在中國,一次針對LGBT青少年的調查顯示,高達70%的受訪者說,他們曾遭遇過校園霸凌。輕的如起外號,喊男同性戀者「娘娘腔」,「假女人」,喊有些中性打扮的女同性戀「騷仔子」、「男人婆」

等,重則威脅、甚至肢體暴力。我的一位男同性戀朋友說,他在小學階段從不敢在學校上廁所,因為每次上廁所,別的男生就要扒他的褲子,要看小雞雞,造成他心理恐懼,都是忍著放學回家小便,經常因為小便控制不住,拉在褲檔里。

三年前,美國華盛頓州的14歲同性戀中學生拉斐爾·莫雷洛斯(Rafael Morelos)因長期遭受同學霸凌,在家中懸樑自盡。當地媒體報道說,拉斐爾生前在華州小鎮Cashmere的中學裡就讀,他因公開了同性戀者身份而遭到部分同學的毆打,還有人假冒其身份註冊了Facebook帳號,在網路中對他惡言嘲諷。拉斐爾的母親梅琳達(Malinda)說,她知道兒子是同性戀者,但不知道他曾有過如此

可怕的經歷,「他看上去情緒低落,卻從不透露被人欺負的遭遇,也從不談論自己的感受,而我一直以為那只是青春期的表現之一」。

我2011年在美國洛杉磯同志中心實習,該中心青少年部門,至少為幾十位無家可歸的LBGT青少年提供住處、學習指導。而這些青少年,有一些是被家人拋棄,也有些是因為在校園中受到霸凌,厭學而離家出走的。

一:減少校園霸凌首先需要創造友善的校園環境。洛杉磯同志中心有一個非常成功的項目,就是讓那些支持同性戀的老師佩戴彩虹工作證,這樣,LGBT青少年遇到困惑,遭受霸凌時,能及時尋求幫助,不用擔心老師不接納。而在國內,校園裡缺少多元性別教育,大多數老師、輔導員還在把同性傾向當成「學生不學好」加以教育。我遇到多位同志朋友反映,他們在大學期間,因為自我接納問題尋找大學裡的心理老師諮詢,遇到的大多是對同性戀不了解的。不僅幫不到,有時候還起反作用。

二:既然校園裡的老師和輔導員在學生遭受霸凌時起不到作用,尋求家長支持顯然是更為迫切和重要。家長在知道自己的同性戀子女在校園中受到霸凌時,且不可繼續責罵孩子,成為施暴者的幫凶。這樣做是非常危險的,會讓孩子有強烈的不公平感,感覺不被所有人理解,輕者影響自信心,嚴重者甚至會有輕生的念頭和行動。

三:大多數情況下,同性戀青少年受到霸凌後,並不敢告訴父母,他們常常表現為心不在焉,厭學,情緒低落,有一些家長觀察到情況後,詢問孩子,但因為涉及到性傾向,孩子往往不敢說出。這時候需要家長保持耐心,多與孩子溝通,讓孩子相信,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父母總會保護他們,而不是拋棄他們,當孩子說出實情後,家長不要急於否定孩子,而應把關注重點放在解決校園霸凌,保護孩子的健康上。

四:相當多的家長可能並不了解同性戀知識,在知道孩子是同性戀時,容易陷入責罵和焦慮,卻不知道如何求助。國內的同性戀親友會是專門幫助同志家長接納孩子的公益機構,周一到周日晚都提供熱線諮詢服務(4000-820-211),家長可以及時撥打熱線獲取專業支持。

要解決校園霸凌需要多方合作,老師要需習多元性別知識,家長要及時了解孩子在校園中的一些情況,還要加強法制,對校園暴力絕不能「心慈手軟」。


謝謝邀請。

我希望所有看這個帖子的人進入以下的想像:

你是一名 17 歲的男孩,你很早就發現自己和同齡人不一樣,當他們在談論哪一個女生更漂亮的時候,你興趣寥寥,眼裡是另一個男生的身影。

你意識到自己是「異類」,因此感到困惑和擔憂。這種未知的恐懼促使你想要弄清自己是什麼,為什麼會這樣。於是你上網查閱資料,了解到自己是一名同性戀,也了解到這個性向並不是被所有人接受,有的人會罵自己「變態」和「死基佬」。

你無暇去關心和抗爭,17 歲的你還太年輕,只敢埋頭保守住這個秘密。你害怕秘密曝光,同學對你異樣的眼光,父母對你失望的眼神,社會對你難堪的標纖。你大概痛恨過,為什麼自己要不一樣,或者為什麼這個世界不寬容。

你反問自己,自己要怎樣每天面對這種不安和惶恐?

於是你開始迫切地尋找一個同類,沒有人教導你如何去做,你天真地以為與你親近的男生會同你一樣。直到他得知你的性向後,開始嫌惡,並且大肆宣揚。

你迎來了最壞的結果,擔心變成事實,班裡的同學疏遠你,調笑你,欺侮你,而你無力抗爭。你突然覺得自己孤苦無依,沒有人能幫助或者理解你。於是你變得沉默寡言,自卑而懦弱....

為什麼要去這麼想像?

因為如果我們不走入這個孩子的內心,不去設身處地去理解孩子,不從孩子的所思所想發,就無法理解他的痛苦,更無法與他溝通,解決問題。

所以,當大家都在讚美這位開明的母親,當大家都在為如何把傷害降到最低提供了中肯的建議,這些無疑都很好,但前提是,我們有否先從孩子的視角出發,真正做對孩子好的。

折磨這個孩子的是什麼?是恐懼,這種恐懼來源於自身作為一個異類,也來源於在被人傷害後,甚至被原來信任的人傷害後,對於他人的失望與不信任感。

在孩子受到欺負後,母親向老師反映,要求欺凌者道歉,固然是人之常情。仔細想想,這個行為是否得當?我們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孩子並未做好出櫃的準備,而這樣的行為無異於讓孩子被迫承認自己的性向,很可能造成二次傷害,因此才會發生兒子懇求母親帶自己回家的情況。

我們必須理解孩子這種心態,隱瞞的秘密被父母和老師得知,我們不可能讓他一瞬間就堅強起來。這需要時間緩衝,也需要家長的保護與陪伴,未必是抗爭與反擊。

現實地說,在如今國內對於同性戀的大環境下,將希望寄託於老師和學校多少不切實際。最好的方式,是第一時間令孩子遠離對他造成傷害的環境,然後再與其平等交流。

這位母親對於孩子性向的開明堪稱偉大,但是支持孩子,和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支持是兩件事情。我們有過不少這樣的案例,即使家長對孩子充滿信心,孩子依然自暴自棄。這名少年正處於內心的崩塌中,急切地向孩子去證明自己的支持,不一定能獲得最好的效果。

作為家長,在應對此類事件時,可以做些什麼來最大程度地降低社會環境對孩子的傷害?我的建議是只有三點:傾聽、尊重、愛。

家長需要第一時間通過各種途徑去了解同性戀群體,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兒子溝通。首當其衝,是需要建立孩子的信心。性向話題不可避免,因此在於兒子聊天的過程中,做到多聽少說零批判,先去全面理解孩子的經歷及心路歷程,表現出對孩子的愛,以及對他選擇的尊重,這對孩子的心理成長最為重要。

家長要明確孩子的是非觀,即使孩子的性向是少數,但並不是異類。他被人欺負,可能是因為他是同性戀,但同性戀並沒有過錯,過錯在欺凌一方。家長表現出失望、厭惡、難堪,容易把孩子推向同性戀是錯,所以被欺凌是對的的理解偏差中,後果很糟糕。

這位母親及時在微博上私信,希望幫孩子找一些同性戀朋友認識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孩子此刻需要一個榜樣,也需要一個同類作為導師。家長可以給予孩子支持,孩子還是會擔憂父母不夠理解自己,畢竟他們還是異性戀。此時有同樣性向和經歷的陌生人願意給他幫助和建議,效果會比父母更好。

其次,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與老師理論,應該私下和學校進行溝通。班主任顯然對同性戀存在偏見,因此需要酌情將情況報告給學校高層,不能讓老師站在欺凌者這一方。如果有孩子的任課老師可以支持孩子,對於孩子在學校中的生活,還是非常有幫助的。

如果學校保守頑固,我個人也建議將孩子轉校。但必須注意的是,在給孩子轉校的過程中,不要讓孩子覺得因為自己的性向麻煩了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轉校的目的,是為了讓他有更好的環境,讓他可以有新的好開始。

父母自己的心態也非常重要,因為之後會有各種壓力。但是要堅信只要包容孩子,就能得到孩子的信任。能給孩子帶來愛與安全感,就已經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另外,家長也需要做好心理準備,以後會面對很多挑戰,就算孩子轉校,換環境,在以後的成長中還會面臨很多問題。但只要學會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相信這些問題終歸會得到解決。

最後,我想告訴孩子,不期昐你要征服星辰大海,但一定要能有屬於自己光明的未來。

---

後記:回答這些爭議性大的問題,包括之前校園欺凌、偏見歧視的經驗告訴我,很可能又會面對大量負面的、批判性的評論,說答案不切實際、聖母婊、理論派等。對此,我很感激我好朋友之前和我說過的一番話,引用如下:

"there are two sides of this coin: 1) there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what the world is and what the world ought to be. Of course we need to recognize the world as it is, but we need to have some belief in what it ought to be so that we can hope to bring the world closer to that end. i.e. Captain America vs. Iron Man; 2) even in the world as it is, there are rules and consequences that we must heed to. You can do whatever you feel justified but it isnt always right. And you will have to bear the consequences, be it external sanction or internal judgement. i.e. Cantona."

我非常欣賞佩服我身邊這位諍友,同時,亦希望表達一下自己的價值觀。我明白我分享的所有看法,都是不完美的。尤其是心理學相關的議題,一方面大家會有或主觀的、或根深締固的看法;另一方面,社會上亦有大量的客觀條件、問題、壓力所限制。所以,在不能夠滿足全世界的情況下,我希望可以做到以下三點:

求真:分享真話、事實、以及自己真正的所思所想

求專業:分享科學、被驗證的理論、以及自己專業內的所學所長

求變得更好:分享的內容可能令一些人、一些事、一些看法,有所感有所悟,變得更美好

作為一個所謂讀過幾年書的人,這樣要求自己,爭取讓自己、讓自己的事業可以對社會有點貢獻,是我覺得有意思有意義的事。


說起來也有趣。

我在高中的時候碰見過一對女同性戀情侶。

第一次發現她們是情侶,是她們跑到我們睡得寢室,然後當眾接吻了……而且看起來就像普通情侶一樣的那種,說著親昵的情話。我當時立刻就知道她們不是鬧著玩,而是真的接吻了,因為愛情的吻。

不過更巧的是,我和這兩個人都單獨睡過……

那個T(不知道是否為侮辱性辭彙,在這裡用主要是簡便)是和她在露營的時候睡在同一個帳篷,另一個是直接被她約出去,然後睡在她家,對就是同一張床上……

在此申明,我是直的,倍兒直,我有男朋友,我很愛他。

她們是一對情侶的事情,再後來也在高中部人盡皆知了。但是這並沒有對他們造成什麼影響,雖然對我的影響還是比較大……

因為我和其中一個單獨出去約會,並且睡在她家,貌似被T討厭了……不過那時候我什麼都不知道,還以為是女生之間普通的出去玩之類的,我之前也和好閨蜜們一起睡過的。

臨近畢業的時候,我們還在一起討論自己的情侶。「磨合期」這個詞還是和我同床睡過的女同告訴我的。女生們聚在一起討論情侶間的相處之道之類的,雖然另一半有著不同的性別,也談得津津有味。

我從小就生活在只有異性戀的世界裡,但是並沒有真的排斥同性戀,畢竟在看到那很真摯的吻,還有他們之間就像普通情侶般的相處模式之後,任誰都會相信,愛情是會超越一切的。即使後來他們並沒有終成眷屬,整個高中部也沒有一個人對她們另眼相看,每一個現在都還留著她們兩人的聯繫方式。

哦對了,我們高中部的老師們也都知道這件事。大家也就當普通的「早戀」來對待。

本來我覺得這就是同性戀在這個世界的樣子了。

上了大學,見過越來越多的同性戀遇害事件,尤其在看過這個新聞之後,忽然覺得我之前上的高中被粉色的泡泡包圍著,大家對彼此一視同仁,普普通通的生活在一起是一件無比幸福的事,想起那對同性戀情侶在我們宿舍里公然秀恩愛的場景,心裡一陣酸楚。


我隨手寫了一個我自己設想的場景和對話,不知道怎麼就戳了某些人

說實話在國內對同性戀的寬容度很低很低,我身邊有這樣的朋友,我看過他們的痛苦和尷尬,在他們心裡,有時覺得自己很可悲,有時也會因為一些鼓勵而重拾信心,矛盾著生活。對於他們來講,有些時候就是全世界在與他們為敵,即便他們也有知心的朋友告訴他們不要管那些屁話

================================我是分割線

我兒子5個月,我自己有時候就想,假如我的孩子以後是同性戀我要怎麼跟孩子說呢?後來我想,我沒能力改變社會對他的看法和歧視,但我一定會看著我兒子的眼睛,扶著他的肩膀,一字一句的對他說:無論全世界怎麼看你,你永遠是我最愛的孩子,如果真的要與世界為敵,我就永遠站在你身後!

當然我希望世界上所有的愛都被祝福,不要歧視


作為孩子的方面。想說一下我的感受和想法。

一.其實真的我覺得換個環境是最好的,留在原來的環境每次都能讓孩子想到那些陰影存在。

二.但是在換環境之前,首先必須要求學校,老師以及欺負孩子的同學做出公開的道歉,這是不能妥協的。不怕辛苦,一級一級的上訴,只想想讓孩子看到整體大環境的態度,讓孩子不在認為錯誤是他的原因,而是同學,老師,學校的原因。

不由得想起台灣葉永志的母親,孩子被校園霸凌,後來他的母親經過六年的上訴,法院改判學校三名主管業務過失致死罪,永志過世後二年, 台灣通過性別平等教育法。上訴成功後的葉媽媽去幫助許多同樣的孩子,

葉媽媽說:「我的小孩子沒有了,我要救像他這樣的小孩子。」

在2010年高雄同志大遊行上,這位蒼老的母親站到了講台上,對遊行的孩子們大聲喊:「孩子們,要做自己!天地創造你們這樣一個人,一定有一道曙光讓你們去爭取人權!」

三.家長要明確的對孩子說出對他的支持,不要不善於言表,父母的一句話,是孩子最後的保障。家長要好好引導孩子做好自己的自我認同,以及對這次校園事件的心理疏導。

四.大環境下還是需要大家努力改變環境的態度的。也許不能像秋白一樣,上訴恐同教材,與教育部溝通這樣子的大規模的行動來支持,但是還是可以做一些小的事情的。就比如說支持秋白的行為,到自己學校的圖書館把恐同教材找出來,記錄或者拍下來發給她的微博或者微信公眾號,作為與教育部材料和證據。

五,科普工作還要進行,而且有關部門老是忽視這個問題。科普和教育的有多差我來舉兩個忍不了的例子。

作為醫學院校的學生

1.大學生性健康教育的老師對同性戀都有一定的偏見。

2.一部分醫學基礎課以及專業課老師談到這個的時候都是以調侃的方式進行。感覺彷彿在他們眼裡,我們只是個笑話。

不止是性平等的科普,還有艾滋的科普以及對其他人的尊重的問題。

1.學醫的同學居然和我以及另外一個同學說,和同志相處多了,容易得艾滋,殊不知此時此刻只有他一個人是直男。

2.學校里有一對情侶,女的比較胖,男的比較矮。同學們戲說他們是「最萌身高差」,是「真愛」。其他專業的還問我們專業的說你們認識那一對「真愛嗎」或者「最萌身高差」的嗎。

最後的話,作為行少數群體,懂得了更加要尊重少數群體,尊重別人。但是尊重別人不是一個人最基本的素質嗎。為什麼現在人這麼缺失。


推薦閱讀:

我之所以支持反同性戀者的理由
《阿黛爾的生活》里Adele 如果不出軌,她們會一直在一起嗎?
GAY赴美生子小貼士---第二篇(診所、捐卵志願者)
女孩子和一個gay談戀愛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趙麗穎這個人怎麼樣?

TAG:同性戀 | 教育 | 歧視 | 教師 | 校園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