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西林壁》一詩中蘊含了什麼哲理?
03-25
【全詩】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詩人簡介】
蘇軾(1037-1101)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 (今四川眉山縣) 人。是北宋時詩壇成就卓越的大家,他既反對王安石比較急進的改革措施,也不同意司馬光盡廢新法,因而在新舊兩黨間均受排斥,仕途生涯十分坎坷。他是宋仁宗景佑三年生,嘉佑二年進士,累官至端明殿學士兼翰林侍讀學士,禮部尚書。因譏諷朝政被貶任杭州通判;歷徙湖州、黃州、常州。哲宗嗣位,召至京師,任中樞舍人。
【哲理】
這首詩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語言卻異常淺顯。深入淺出,這正是蘇軾的一種語言特色。蘇軾寫詩,全無雕琢習氣。詩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種質樸無華、條暢流利的語言表現一種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這意境又是不時閃爍著熒熒的哲理之光。從這首詩來看,語言的表述是簡明的,而其內涵卻是豐富的。也就是說,詩語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邏輯性的高度統一。對複雜的事物應從多角度,從多方面調查了解,抓住主要的方面思考。 對複雜的事物,既要從多方面觀察,調查了解,又要親身去體驗、去分析。另一方面,是講看問題要跳出自己的視角,從大局出發橫看成嶺側成峰,遠景高低各不同是講看事物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結論也不同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完美世界小說?
※愛一生一次
※如何評價蘇軾的詞?
※村上春樹的《海邊的卡夫卡》講述了什麼?
※我想和你萌萌的含義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