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去理解捨得、懂得捨得?
讀書的時候,總是莫名陷入一種成績恐慌症,於是就會買各種課外練習,就會希望通過這些課外練習來提升自己成績。但事實,我買過的課外練習很多,可我的成績卻一直遊離在中等水平。直到現在,我還一直記得高中某個同學說的一句話:「買這麼多練習,為什麼不去做精一本練習呢?給自己那麼大希望,就不怕摔的更疼。」?
那時聽到這句話時,自己還年輕氣盛,總以為自己存在無限可能,自然也就會以為那同學的好心建議是在諷刺自己。可隨著自己高中畢業,大學四年,工作快三年,才發現自己一直以一種偏執的錯誤方式生活著,而那位同學所說的話,剛好才是「斷舍離」的真諦。因為在事實當中,我高中雖然買了很多課外練習,但卻沒有真正去潛心研究那些能夠讓自己增分的難題,而是一遍遍重複那些自己本來就熟悉的題目,所以直到高考的時候,我的成績也就遊離在中等水平。大學四年,我看起來很折騰,很正能量,搗鼓著做很多事,但卻沒有真正的踏實心來去做好一件事。我折騰學習,可我沒有繼續深造去考研;我參與學校各類團體活動,但卻沒有真正用心去學習如何建議團隊、管理團隊,而是處於一種為了獎學金加分而去打醬油的狀態;我參與過很多課餘兼職,雖然那時候在很大程度提升自己經濟水平,可那些兼職對自己日後的職業生涯並沒有多大用處……工作三年,我處於一種「膽小謹慎」的狀態,所做的改變少之又少。即便到了杭州,收到一些創業型互聯網公司的offer,但性格使然還是讓我選擇一家平台大點的大公司。?
在梳理從懂事到現在,我發現自己在很多選擇上是處於一種「不捨得」狀態。因為不捨得放棄一些練習,而讓自己盲目陷入一種題海戰術;因為不捨得去精通一項事,而讓自己大學生涯處於一種瞎忙狀態;因為不捨得大平台的穩定,而一直處於大平台的小小螺絲釘狀態……?
而自己的「不捨得」狀態,在金錢方面更是顯示的淋漓盡致。明明存夠可以讓自己一兩年不用工作而到處瞎晃蕩的錢,可卻沒有勇氣去旅遊,而是在離職後,不到三天,去投入到一份新的工作;因為不捨得放棄碼文的外快收入,在很長一段時間讓自己睡眠每天只處於4小時狀態,並且嚴重影響到了自己本職工作;明明有足夠的時間和金錢去專業健身房鍛煉自己,可卻又捨不得辦理一年三四千的健身卡;明明可以將自己收拾更好點,可卻為了省錢而懶於去收拾自己……?
而這一種「不捨得」狀態,讓自己一直處於奔波勞碌的狀態,但卻沒有多大收穫,甚至看起來有點碌碌無為。前段時間在微博上看到的一些雞湯文,大致是講富人之所以富,是因為在他們思維當中有「捨得」這概念,而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太過於計較,而不懂「捨得」。?
或許如何懂得去「捨得」,才能夠活出想像中的自己。因為這世上還一句雞湯是這麼講的,比起努力,選擇才更為重要。而這選擇更是基於自己很多的「捨得」。
推薦閱讀:
※馬思純歐豪是如何談戀愛的?
※黃軒有幾段戀情?
※日劇《賢者之愛》中對閨蜜「你搶我男朋友,我就睡你兒子」,這是種什麼心態?
※男的真的會不在乎一個女的的過去么?
※女友因為房子沒有寫她的名字而和男友分手,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