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快車謀殺案》你看了嗎,感覺如何?

阿婆的經典作品,當然是很早就知道劇情的,1934年的作品,劇本肯定不能翻天。

所以沒抱什麼太大的希望,故事講完整,也就行了。

最大的感受是法與情的「生死兩茫茫」。

這部劇動作比較多,所謂劇情不夠,動作來湊。當然劇情不是不夠,而是該劇透的都劇透了,真有完全不了解的,也不會對電影文本有太多意外。故事的核心無非就是法與情理的對決。

《東方快車謀殺案》你看了嗎,感覺如何

法律無法制裁人性,精英最後向民粹低頭。這個倒很像最近熱議的江歌事件, 就讀於日本東京法政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江歌,被閨蜜劉鑫的前男友陳世峰用匕首殺害 ,江歌為室友擋了刀,倒在血泊中的不是劉鑫而是江歌,但劉鑫在事後百般逃避,至少在媒體報道中是這樣。輿論掀起了對法律無法制裁人性的議論。

《東方快車謀殺案》你看了嗎,感覺如何

其實,人性善惡本來就在一線之間,就像東方快車上的十二人,當他們用刀十二次刺向那個為之咬牙切齒要除掉的雷切特之時, 誰善?誰惡?當然我們可以說雷切特罪惡滔天,法律無法制裁,活該被人民審判,就像江歌案里的劉鑫一樣,醜惡的人性昭然若揭,法律卻無法制裁,那當然活該被人肉,被網路暴力踩上一萬隻腳,永世不得翻身。

影片中,大偵探波洛顯然也陷入了善惡、法情的困惑,他原本堅信的是「對的就是對的,錯的就是錯的」,沒有灰色地帶,所以他拒絕了雷切特的保鏢雇請,因為他堅信雷切特不是好人,所以幫他即為同類,成為「壞人」的一份子。但是當真相浮出水面之時,他猶豫了,他痛苦了,他掙扎了。當他把手槍「啪」地拍在桌上,揚言讓一眾兇手要麼斃了他,要麼就伏法之時,他內心的正義防線已經開始崩塌了。

《東方快車謀殺案》你看了嗎,感覺如何

最後,波洛還是選擇了諒解的「正義」,他自己無法說服自己。事實上,如果是1-2個仇家殺了對方,我相信波洛會毫不猶豫地將之繩之以法,但兇手居然是12人,這相比於一節車廂這個狹小空間來說,那就是「大多數」,老話講,「少數服從多數」、「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面對大多數齊心協力的制裁,波洛雖然滿腔的「公知」范兒,也無計可施。罪有應得,這個詞的背後,從來就不是輕描淡寫的「公平正義」,而是血淋淋的「同態復仇」。

突然想到要是江歌的劉鑫上了東方快車,廣大網民憤慨法律無法制裁她的醜惡人性,派出十二人作為代表將她連捅十二刀,結果會如何?正義的鐵鎚會砸向何方,是黑色的「無人生還」,還是像平靜的尼羅河一樣,看著慘案,流向大海?

《東方快車謀殺案》你看了嗎,感覺如何



推薦閱讀:

東方快車謀殺案原著作者是誰?

TAG:電影 | 東方快車謀殺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