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傢具發展史是怎樣的?

夏、商、周時期傢具(公元約前16世紀~公元前249年) 從舊石器時代的居無定所,到新石器時代的日出而作,我們的先民終於能夠基本定居下來。但當時的居住條件極其簡陋,由於房屋的低矮和狹小,於是誕生了傳統的席地坐卧的起居方式且延續了數千年。

當木構建築出現人類脫離原始的穴居生活後,傢具隨之得到新發展。夏、商、周三代,中國演繹了奴隸制社會和燦爛輝煌的青銅文化。從商、周兩代的青銅器中,可以看到象幾、俎、禁這樣的青銅禮器成為後世傢具幾、案、桌、箱、櫥的母體形象。此時期青銅傢具的特點是質樸渾厚、神秘威嚴,以饕餮紋、蟬紋、雲紋等為主的裝飾紋樣和圖案同樣有力而凝重。

三代的坐具還只是席、筵,是在原始席藝的基礎上發展來的,用篾編織,技術熟練,紋樣有所創新,有的並以錦帛鑲邊,或用不同顏色的篾混合編織。

秦漢時期傢具(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至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不斷提高推動著手工業的發展,髹漆工藝已達到相當水平,漆木傢具開始出現。當時的竹席、床、幾、案、屏風、箱等低矮型漆木傢具色彩艷麗,以黑色為底,配以紅、黃等顏色,裝飾以浮雕的四方連續圖案,簡單樸素而不失華美。

秦漢時期,傢具的類型又在春秋、戰國的基礎上發展到床、榻、幾、案、屏風、櫃、箱和衣架等。但由於席地而坐,幾、案、衣架和睡眠的床、榻都很矮,幾在春秋戰國時多置於床上作憑倚之用;案到漢代多設於床前或榻的側面,案面逐漸加寬加長;屏風呈兩面或三面形,置於床的後邊和側邊。至東漢後期,胡床也由西域傳入中原,人們的起居方式由席地而坐開始向以床榻為中心的生活起居方式轉變,傢具的品種和樣式也由低矮型傢具向漸高型傢具演變。

中國傢具發展史是怎樣的



中國傢具的發展歷經了由簡陋而繁美,重實用與觀賞相結合的演進過程,終於在明清傢具時期達到中國傳統傢具藝術的頂峰,其時,工藝美術呈現出琳琅滿目、爭相鬥妍的燦爛局面,傢具製作工藝空前繁榮,形成了「明式傢具」風格和「清式傢具」風格。

明式傢具風格特徵: 由於明代社會政治穩定,經濟發達,園林宅第的興起,東南亞等地大量珍貴木材的輸入,木作技術的提高,以及大量文人參與設計等原因,促使明代傢具呈現出「結構嚴謹,線條簡潔流暢,做工精湛,造型典雅雋秀,尺寸與比例科學合理」等特點,這一時期以花梨木、紫檀木、鐵力木、雞翅木等名貴木材為主要用材的硬木傢具,其樣式被稱為「明式風格」。明式傢具一直延續到清中期為「絢麗、豪華、繁縟的富貴氣」的清式傢具取代止,所以明式傢具還包含了清代早期製作的清代傢具。

明式傢具結構特徵: 明式傢具可分為「有束腰」和「無束腰」兩大體系。有束腰結構最顯著的特徵是在座面與腿腳之間向內凹收縮部分,此部分即為「束腰」,腿腳多用方材,且腿端不是直接落地,而是內翻馬蹄或外翻馬蹄。「無束腰」結構表現在無內凹,腿腳多用圓材或外圓內方,腿端不作任何兜轉,而是直端落地。

明代傢具歷經幾百年的變遷,流傳至今仍很牢固,除了優質木材的特定條件外,主要就是榫卯結構的精密與科學合理。

中國傢具發展史是怎樣的


高型傢具的發展: 隨著西北少數民族陸續入主中原,客觀上導致了多民族的大融合,胡床、椅子、方凳、圓墩等高型坐具從少數民族地區傳入,與中原傢具相融合,使得部分地區出現了漸高型傢具,為隋唐五代垂足而坐起居方式與席地坐起居方式的並存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出現了各種形式的高型坐具,如扶手椅、方凳等,床、塌亦開始增高加大,有的上部還設頂帳仰塵,四面圍置可拆卸矮屏,下部多以壼門為飾。床上除有供倚靠的憑几外,還出現了作為墊腰之用的隱囊及供坐時扶靠的曲幾。

裝飾風格: 漆木傢具裝飾上使用綠沉漆,深沉的綠底色打破傳統漆木傢具的紅、黑兩色的一統格局,傢具裝飾題材也反映出當時的宇宙觀和濃厚的宗教色彩,清秀空疏,出現了蓮花紋、忍冬紋、卷草紋、火焰紋、飛天紋等與佛教有關的裝飾紋樣。

中國傢具發展史是怎樣的



推薦閱讀:

為什麼字母需要大寫和小寫?
帝國大廈每天燈的顏色不同是為什麼呢?
董克平 | 建城三千年,你趕上的是哪個「老北京」
What is true friendship?
如何看待宋徽宗後代的康熙皇帝,滿人都是炎黃子孫?

TAG: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