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韶涵孤僻、難接近的性格是受誰影響?
我認為是母親。
亦舒的原著《我的前半生》中有一段描寫離婚後的子君見到母親的場景:
在所有不曾被母親愛過的女兒中,離婚後才發現母親根本不愛自己的子君是幸福的,至少在養成性格最關鍵的少女時代,在二十歲左右建立世界觀的青年時期,她都能在陽光下正常生長,不會因為母愛的缺失而對世界存有無端的恐懼和不信任。至少,對她無愛的母親偽裝的很好。
現實比小說殘酷多了。
很多女孩子從小就學會去習慣把自己喜歡或者擁有的東西分一部分出來給家中的弟弟或者哥哥,到十六七歲或者更晚時,才突然反應過來,原來自己是母親牟取利益的工具,才發現母親偶爾說的「媽媽愛你」是連母親自己都不會相信的謊言。
比如張韶涵。
鼓起勇氣和母親決裂人們再次看到她,是2017年《我是歌手》舞台上那個親和自然的女串講人。重返舞台的張韶涵和十年前的她已完全不同。
2001年張韶涵出道,雖然毫無表演經驗卻馬上能被推為第一女主角出演台灣偶像劇《MVP情人》,以其酷似日本動漫少女的清麗外表受當年還在上小學初中的80、90後們追捧,演了幾部偶像劇以後進軍歌壇,照樣極為順利,每張唱碟都有那麼一兩首紅遍大江南北,傳唱度極高。2006年《隱形的翅膀》甚至入選高考題,帶著她走上春晚。
不出意外的話,張韶涵可以在20歲的頭幾年,也是事業高速發展時期持續高產——一年一張專輯打底,每年不下十場巡迴演唱會,以她的實力,佔據各大金曲榜單不是問題。當年實力略遜一籌的好閨蜜范瑋琪,如今逢年過節就帶著她的經典曲目在各地愉快亮相,張韶涵卻像絢爛一時流星閃過天際,很快被人們忘記了。
2014年,離出事那年已經相隔七年,張韶涵坐客《魯豫有約》,坦然講出她的故事。她說作為家中老大,小時候總覺得自己有責任像家長一樣照顧弟弟妹妹,連出門和閨蜜們逛街,都會帶著比她小九歲的弟弟,隨時準備給弟弟換尿布。
在加拿大讀書期間,因為父親患病,她承擔起賺錢養家的重任,賣過奶茶,給麵店打過工,當過酒吧駐唱歌手……為了能賺錢養家,也為了能實現自己的唱歌夢想,她在溫哥華參加了很多唱歌比賽,家裡大大小小的電器都是她參加比賽拿回來的獎品。
活脫脫一個別人家的孩子啊。
不同的是,別人家的小孩都有父母遮風擋雨,他們拿到好成績時父母會為她自豪驕傲,張韶涵不僅沒有這些基本標配,還在養病時被父母欺騙利用,母親甚至為償還賭債不惜女兒清譽,惡意誹謗捏造黑料,罪名條條置女兒於死地。
「2009年,母親突然站出來公然指責張韶涵不孝。一起站出來的,還有已經離婚了的父親,還有張韶涵的舅舅、外婆。人們這才知道,母親拿走了她上億新台幣的資產,而且還要求她每月付給相當於人民幣三十萬的贍養費,更與她的友人當街撕打,還公開說她吸毒結交壞朋友。」——黃佟佟
這一年,張韶涵26歲。
對大多數女性來說,25歲是自我認知的分水嶺。25歲之前的女孩,在心理上大多還處於依賴期,把原生家庭關係(尤其是和母親的關係)放在首位,努力修復原本不盡如人意的原生家庭,使之完整、溫馨、美滿。而在25歲之後,女性的自我認知邁向獨立,她們的自信和力量從其自身能力、社會經驗和外界的肯定中來,母親對她們的絕對影響漸漸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她們自己的衡量和判斷,母親只是所有社會關係的其中之一。
正如張韶涵,在25歲之前,她努力賺錢養家,幫母親分擔責任;母親和歌手鬧緋聞,她出面擔責將全部過錯歸咎於自己,努力維持母親形象;母親把她賺的錢都據為己有,她選擇無條件的退讓和原諒原諒。到了26歲,在母親變本加厲的貪婪索取下,這個往日孝順的乖乖女終於看清了母親的真面目,原來所謂的母女關係只不過是宇宙間的一場全憑手氣的抓鬮,運氣好不好而已,她完全可以選擇改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就算能豁達面對,依然痛苦非常。
和母親決裂之前,是無法被世人理解的孤獨,而決裂之後,是真正沒有退路的,無所依靠的孤獨。
對於女兒來說,和母親劃清界限,太難了。
身後從來沒有,可能也再不會有人可以支撐她。
張韶涵在圈子裡的好友不多,眾所周知的姐妹故事是她和范瑋琪之間,在很長一段時間,兩人常常以好閨蜜形象捆綁出現,也合作過好幾首動聽的歌。「好閨蜜」不僅僅是宣傳,可以看得出來,兩人關係是真的很好,張韶涵是真的很喜歡范范。
不得不說說范瑋琪。公正的說,范瑋琪完全不是那種會有小心機和壞心眼的女孩,相對於張韶涵的敏感,她是那種極為神經大條的傻大姐型。眾所周知,范瑋琪以陽光率性、知性樂觀的好性情在圈內長期擁有好人緣,大小S,蔡康永,elle陳嘉樺,吳佩慈、劉若英,梁靜茹……只要有機會與她交集的人幾乎都對她讚不絕口,另外,她和老公黑人的愛情故事一直被奉為戀愛範本在圈裡圈外流傳。
有高情商的范瑋琪作為好朋友,讓小心翼翼生活的張韶涵放開了很多,不出什麼事的話,這兩人不太容易鬧掰。
張韶涵和范瑋琪一起唱《如果的事》,張韶涵飈出漂亮的高音,范瑋琪用低音輕輕為她和聲;張韶涵開全國巡迴演唱會,范瑋琪幾乎開了固定席位為她做幫幫唱助陣嘉賓,在她換裝間隙暖暖場熱烈氣氛。
印象極深,一次范瑋琪開演唱會,中間張韶涵上來,看到台上朝她瘋狂揮手的范瑋琪,脫口而出:「范范,我今天漂亮嗎?」問出這句的可是沒事就向人亮出利刃,從不認輸的鐵娘子啊,願意把「看起來漂不漂亮」這種屬於女孩間的阿喀琉斯之踵毫無保留地伸向范范,可見其信任之深,依賴之深。
很多人覺得,張韶涵特別喜歡范范,很大部分原因是范范的大條神經,難得的率性不計較,像大大咧咧的男生一樣給她放鬆自如的陽光空氣,同時又有女生獨有的知心和耐心,可以給她如同母愛一般的安全感。
在她剛強的生命旅程中,實在太需要一個大姐姐了。范瑋琪不僅習慣於「罩著大家」,還和她一樣在家裡是大姐姐,不同在於,張韶涵出身於一個無愛的、頗為畸形的原生家庭,范瑋琪則從小在父母無限的愛和呵護中長大,實在令人羨慕又嚮往。
兩人鬧掰於2006年,先是張韶涵家裡出了事情,公司取消了她的一切活動,作為相似路線的藝人又是好朋友,范瑋琪當然義不容辭需要救場,接下空位的廣告和其他大小通告。但張韶涵的粉絲顯然誤會了這一點,發文譴責范瑋琪搶走了她的廣告,挖走了經紀人等,范瑋琪的助手看到之後立即發微博反擊,這場烏龍戰一來二去地迅速蔓延擴大,當事人還來不及弄清來龍去脈,兩大粉絲團已經劍拔弩張,硝煙四起。
隔閡就這麼產生了。
憑良心說,范瑋琪並沒有什麼錯。首先,藝人出了狀況不能繼續完成工作計劃,帶來的影響是多方的,也就是說,除了張韶涵,還有她身後的一大堆人都有麻煩了。廣告商,經紀公司,尤其是其直接經紀人的業務都受到極大影響。范瑋琪接下因為張韶涵的缺位而發不成的相機廣告,既是幫公司解圍也是幫廣告商解難,完成他們的宣傳任務,這是在救場,是出於善意的。
其次,助理在張韶涵隱退後重新投靠藝人,這也是極正常的事情。經紀人和藝人是相互合作的關係,有相應契約保證工作的正常推進,藝人的隱退即意味著藝人單方面無法履行合約,也就意味著經紀人將在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沒有工作也沒有收入。同時,經紀人和藝人之間不是綁死的關係,而是雙向選擇的。如果經紀人覺得合作不夠愉快,當然可以選擇更換藝人。淡水呂在這個時候選擇轉到黑人團隊,無可非議。
但張韶涵無法原諒。在很久之後提起范范依舊怒氣沖沖,無法釋懷。
這種十分情緒化的表現,不是普通女孩子在友情里和閨蜜街頭吵街尾和的常規反應,而是失去十分依賴十分重要的人後,失望和憤怒交織的憤恨。很想重拾舊人,又怕顯得過於雲淡風輕,非得對方道歉、表明很在乎自己才能邁過心裡那道擔心被人忽視的自卑的坎。
這種矛盾,讓人怎麼猜得到,又怎麼配合呢。
於是,從表面上看起來,范瑋琪豁達大度(實際上也的確如此),張韶涵小心眼古怪心思難度。
實際上,張韶涵懟的是自己,放不過的也是自己,就像將自己置於無路可退、無人可幫的孤島之上,決絕而無援。
孤獨的把所有的熱情都放在工作上
唯有把全部的時間放在工作上,才能忘記痛苦。
沒什麼朋友,不工作時就不怎麼出門,她沒有花邊,也沒什麼緋聞。助理們怕她,因為她不僅對自己要求極高,對別人也同樣如此。上《康熙來了》,她說話滴水不漏,助理也都小心翼翼絲毫不敢玩得太開。和她一起工作,似乎壓力大過趣味很多。
張韶涵沒有緋聞很好理解,因為沒時間,也沒興趣談戀愛——去把自己的弱點向另外一個人展示,對她來說基本可能性為零,風險也太大了。她對隱私的保密嚴防死守,是娛樂圈極少數懂得怎麼自己動手給iPhone越獄的明星,手機密碼複雜得連黑客都解不開。
愛情很美好,但也很像幻影,她不喜歡這種沒有確定性的東西。更何況,讓一個很少被愛的人學會愛,很難。畢竟,連自小以為至親的母親都不能信任,何況那些原本和自己毫無關係的陌生人?愛情籌碼自帶的風險和刺激,她體驗不起。
2016年,張韶涵上《蒙面唱將猜猜猜2》,她選擇的造型是「閑不住的鐵娘子」,看起來就像一座全身豎滿冰碴子的冰山,手碰一下就會被扎得呲牙咧嘴,很有攻擊性。她在這套造型里表現得十分放開,簡直就像肉身武士穿起絕命鎧甲,瞬間變得天不怕地不怕,於是可以完全不顧形象,想出錯就出錯,想發火就發火,玩的過火也沒關係。
穿著這套可以使靠近的人都受傷的鎧甲,她似乎表現出了真實的自己,以及她真正嚮往去成為的樣子:足夠強大,不怕與全世界為敵,可以懟天懟地而不傷自身。
逆風而行的少女,總覺得只有自己打得過所有人,才算強大。這是對無愛世界的悲觀對抗。只是,殺敵一千,哪有不自毀八百的道理。
是惡性循環啊。
張韶涵的性格受原生家庭影響極深,幸運的是她還有弟弟和妹妹,在她與母親決裂時站在她這一邊。願她能變得如她所願一般美好。別忘了,能使一個人變得無所畏懼的,從來不是變得更能打,而是愛啊。
推薦閱讀:
※腹黑的人是什麼樣的?
※如果有一天你醒來發現自己的外形變成了你心中的女神的形象,這是怎樣的體驗?你還會想著變回去嗎?
※討厭跟自己同一類的人,在心理學上有專門的解釋不?
※寫幾段夫妻無效的惡性循環的溝通記錄,請知友們分析到底問題出現在哪兒?如何改善關係?
※如何看待東北農業大學更換寢室熱水器加收「智商稅」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