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張藝謀電影《英雄》?
對《英雄》的評價,一定不能過度讀解成拚命為專制叫好,為集權歌功頌德。
它並非主動獻媚,也並非刻意搞法西斯美學。所有的一切都是潛意識,不經意的結果。 第五代導演,以及圍繞著第五代做輔助工作,具有相同世界觀的人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慾望:做帝王師。 在他們看來,知識分子的最高境界就是被帝王賞識,影響帝王,利用帝王的權力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他們不是造反派,他們不敢覬覦帝王的權力,如曾國藩。他們最大感動是被帝王理解,當自己人,「君臣同樂」。
為此,他們精於替帝王著想,要我說,影片中的梁朝偉的形象,板著臉孔為天下著想不殺秦王,實則那裡是為天下人著想,這是為秦王著想啊---「你們怎麼就不能理解秦王呢!?!?」 這個形象就是第五代思想的集體化身。 經歷的文革的他們,並不質疑權威,也不痛恨專制,他們最痛心的事情就是:作為一代人,他們被心中的偶像,毛帝王拋棄了,只能在江湖之遠而憂其君。 所以,他們一定是符合主流意識形態的,這不需要他們主動去配合,也不是他們獻媚。只不過一個在上,一個在下。主流威權禮賢下士,他們則迫切需要安撫而借酒消愁或者撒嬌。 這早就是一個上下都能接受的遊戲規則。 電影的主旨是什麼?一言以蔽之:自由之俠客文化終將讓位於規範和整齊劃一。 第五代極度迷戀「整齊劃一」,張藝謀對《英雄》的掌控,在於他逢人必說的「禮儀感」,什麼是「禮儀感」,就是規矩,不規矩,無方圓。第五代對所謂規矩之維護,是骨子裡面的。 無獨有偶,陳凱歌之《大閱兵》,也是對這樣的整齊劃一,氣壯山河有無比的迷戀。 他們的童年,是經歷了完整的集體主義洗禮的,對「」宏大敘事「和對宏偉巨大,超越個人而敬畏不已的東西極度崇拜。 他們的影片,是不可能去真正講述俠客文化的,如果說他們為什麼要選擇武俠?那還是因為《卧虎藏龍》的強烈刺激。所以說,做武俠是假,寫規矩是真。 這也就嚴重違背了武俠文化的精髓,所以任誰看《英雄》,都沒法承認這是一部武俠電影,這是一部古裝正劇嘛!
從電影技法上講,《英雄》遠不如《紅高粱》,無論是攝影,場面調度和情節的起承轉合。杜可風的水準根本沒發揮出來,只不過是幾張明信片風光迷倒80後才看電影的人群。《紅高粱》的原始拷貝鄙人看過,色彩之濃烈尚算可以想像,唯獨畫面背後之力度,都是嘔心瀝血才有的這種力透紙背的效果。
推薦閱讀:
※燭光,以及少年臉上的陰影
※學生時代的愛戀
※《熔爐》是一部什麼樣的電影?
※那是青春吐芳華
※能把懸疑、反轉玩兒得如此深,這電影真的讓我開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