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骨灰為何灑在這四個地方?
中華民族有厚葬先人、澤被子孫的傳統。可人民的好總理周恩來於1976年1月8日逝世後,不但沒有修建陵墓,連火化後的骨灰,都按照他生前的囑咐,用飛機撒在了北京上空、北京的密雲水庫上空、天津的海河上空和山東濱州的黃河入海口上空。
那麼周恩來的骨灰為何撒在這些地方呢?
為何撒在北京?
北京,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首都,也是周恩來總理長期工作、學習、生活過的地方。
早年的周恩來,在北京參加了「五四運動」,走上革命旅途。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擔任共和國總理,在北京工作生活了長達27年之久。
在周恩來擔任共和國總理期間,北京迅速地發展成為了祖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這些成果,凝聚了周恩來的心血和智慧。不管是人民英雄紀念碑、人民大會堂,還是北京火車站、北京飯店,這些北京市的標誌性建築,都在周總理的親自參加下完成的。
為何撒在了密雲水庫?
北京是一個典型的北方城市,一年中乾燥少雨。隨著城市人口的急劇增加,水資源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
為了緩解北京市的飲水問題,1958年6月26日,周恩來親自來到距北京城70餘公里的密雲縣,確定了未來的密雲水庫主壩的壩址。
當年9月1日,這座華北地區最大的水庫順利開工。來自河北、北京的20餘萬農民、工人、大學生等參加了水壩建設。1959年9月10日,毛澤東親臨水庫視察,周恩來總理先後6次到水庫工地現場指導工作。經過兩年的建設,1960年9月,密雲水庫竣工。
密雲水庫建成後,可蓄水量達43億多立方米,成為首都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命之水」。周恩來多次到密雲水庫進行參觀,還與鄧穎超一起拍照留念。
為何撒在了天津海河呢?
天津對周恩來而言,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1913年2月,周恩來隨伯父一起從遼寧搬到了天津,進入著名的南開中學就讀。直到1917年6月,周恩來以優良的成績從南開畢業,並以「國文最佳者」獲得了特別獎。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周恩來在天津參加了五四運動,組織覺悟社,從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
更重要的是,在天津,周恩來遇到他一生的伴侶——鄧穎超。他們相識於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那時,從日本留學歸來的周恩來,在天津學生界已很有名氣;而在北洋直隸第一女子師範學校讀書的鄧穎超,是「女界愛國同志會」的講演總隊長。
鄧穎超後來在文章中形容,兩人從那時開始,「彼此都有些印象」。
那麼為何撒在山東濱州黃河入海口呢?
我們知道,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周恩來對黃河有著極為深厚的感情。
但是,黃河在哺育中華民族的同時,也給廣大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到新中國成立後,周恩來直接領導治黃工作,從1949年前的「反蔣治黃」鬥爭到編製「黃河綜合利用規劃」和三門峽工程的建設,以及1958年大洪水的抗洪鬥爭等等,所有治黃工作的重大決策,幾乎都是由周總理親自主持作出的。
直到1976年,周恩來已重病在身,還特地向去醫院看望他的中央領導詢問三門峽工程改建後的情況。周恩來真是為治黃事業鞠躬盡瘁,操盡了心。(文/何仁勇)
推薦閱讀:
※梵鍾為墳而鳴:大明律政風雲
※怎樣看待楊廷和被當做明武宗非正常死亡的幕後黑手?
※闖王悲歌:大順政權興亡錄
※明朝的正式國號是「明」還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