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7年中國出台的一系列房產宏觀調控政策?
然後從市場調控手段來看,已經進入到徹底的2.0模式,即以限購為主導的調控邏輯。
今年的限購程度有多密集,一張圖就可以說明:基本上雞胸這一塊部分已經完全的淪陷。而下面這張圖則可以非常清晰的看出限購的標準:房價越高的地方,被限購的概率也就越大。
政策主導從過去的限貸到如今的限購,可以看出政府對於樓市管控的決心,用這樣強烈的行政手段來干擾房地產運作,從而達到降低樓市狂熱效果。政府的調控決心有多堅決今年北京的政策高壓,激活了環北京圈的所有城市,包括天津。但是我們也同樣看到,調控的決心依然是堅定的。目前北京周邊一圈的城市也被調控了。所以我們可以感受到,市場和政策在進行激烈的博弈,你不讓我買這個城市,但是我如果還是看好這個城市,我就買它周邊。用戶從未如此急迫的想要花出去手中的錢。這個是市場的力量。但是我們也同樣看到,政府也從未有過的堅定的想要管控房地產。除了把北京周圍一圈全部掃蕩,政府還在減少房子本身的資源配置,首屈一指的就是北京重新定義學區房這件事。這樣的模式對於今年上半年北京學區房暴漲,可以說是致命的打擊。房子減弱了學區這個元素,就降低了極端個案的可能。
這個時候你再看看北京對於商改住的嚴厲禁止,你應該可以想像得出政府對於樓市的掌控欲到底有多強。如果中國所有城市都進入嚴格的限購政策且不放開呢很多人都會和我探討一個觀點:現在的房地產調控只是短暫的抑制了樓市,從市場運行的邏輯來說,只要未來放開一定會反彈,而且是報復性的反彈。這個邏輯沒有錯,我也認同這樣的邏輯。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來看,如果房地產從此徹底的脫離了市場經濟體制呢?如果中國所有城市都進入嚴格的限購政策且不放開呢?我一直都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集權制度的國家,其實沒有一個產業是政府想管管不好的,無非是在整個經濟大盤裡選擇犧牲誰成全誰。房地產最強的王道就是因為它對經濟貢獻度大,但是我們現在對於GDP的增速要求越來越低,而且現在來看似乎一點點都沒有要放開這個行業的意思。萬科昨天對外宣布,允許接受幾個城市的項目有降價的空間,這和市場無關,或許是一個信號,感受到了外界的力量。那麼對於調控,到底目的是什麼,底線是什麼?我想春秋時期齊國名臣管仲的兩個故事很能說明問題。
第一個故事:楚國購鹿
齊王想要滅掉楚國,問有什麼辦法,管仲悠悠地說了一句:老大,你就高價買楚國的特產鹿吧。楚國活鹿的價格為八萬錢一頭,管仲讓齊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帶了二千萬去楚國大肆搜購。楚國老大說:我沒道理和錢過不去啊,就讓他們來買吧,我們把所有的鹿都捉給他。聽到老大的話,百姓蜂擁而至,所有的人力物力都投入到捉鹿這件事上。這時管仲讓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齊、楚兩國的民間收購併囤積糧食:楚國靠賣活鹿賺的錢,比往常多了五倍;齊國收購囤積的餘糧,也比往常多了五倍。楚國也因此誤了農時,而這時管仲下令封閉與楚國的邊境。結果楚國的米價瘋漲,逃往齊國的楚國難民多達本國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國元氣大傷,三年後向齊國屈服。第二個故事:衡山之謀
衡山國盛產兵器,管仲在起兵前一年就派人到衡山國高價收購兵器,和楚國一樣,衡山國百姓紛紛放棄農業轉而打鐵。一年後,齊國派人購運糧食,依然是高價收購,包括衡山國的其它國家百姓都運糧賣給齊國。隨後,齊國突然封閉關卡、停止收購糧食和衡山國兵器,並且開始對衡山國出兵。此時衡山國已經無糧可用,兵器也差不多賣光了,又不能在別國買到糧食,在經濟和軍事兩個戰場上敗的精光,只得奉國降齊。戒掉房地產狂歡,可能最理性不知道各位有看出什麼端倪?
當整個國家所有的人力財力都集中在某一個領域,追求過分畸形的利潤的時候,必然就會造成其他領域的真空和癱瘓,而此時整個國家就會變得非常脆弱,外部稍微給一點力就會突然土崩瓦解。雖然說現在的中國不會出現那麼誇張那麼極端的情況,但是如果所有的錢都湧向了某一個領域,而且是誇張的湧入,那麼可以想像的是,其他地方就容易失去人才、創新、動力、興趣……如果被抽去資金的行業發生在一切重要的領域,那麼就是一個國家相對危機的時候。
所以希望各位明白,和大家說這麼多,不是房價降不降的問題,是這個行業需要急剎車,需要在相對停滯且真空的氛圍內找尋到一種出路,一種合理健康長期有效發展的出路。出路在哪裡,作為我來說,真的不知道。但不論價格降不降,我們戒掉狂歡的思路,可能是最理性的行為。2017年,房地產新政策的出台勢必會影響到房地產行業的發展和走向,下面帶你們一起了解一下2017年房地產新政策吧。
自從去年年底,確定了「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各地區就開始瘋狂的推出了一系列的爆炸性調控措施!到目前全國調控政策達到近180次了!
從調控政策來看,網路數據顯示,2017年9月份樓市政策發布密集,單月合計多達45個城市,發布了有關房地產內容政策52次。政策密集程度超過了2016年10月份。2017年以來截至昨日,有關房地產內容政策已經接近180次。
整治「首付貸」
去年下半年以來,北上深等一線城市房價大幅上漲,以「首付貸」為代表的槓桿資金被認為是推動此輪房價上漲的一個重要因素。在上海「鏈家事件」發生以後,記者曾在《地產中介鏈家的「金融風暴」》中提到「首付貸」給房地產市場帶來的風險。在今年兩會上,「首付貸」將何去何從成為委員代表和媒體記者關注的一個焦點。
兩會期間「金融改革與發展」媒體發布會上,在回答「如何看待首付貸」時,央行副行長潘功勝表示,央行會同有關部門一起,結合即將開始的互聯網金融的專項整治活動,對房地產中介機構、房地產開發企業及其與p2p平台合作開展的金融業務,開始進行清理和整頓,打擊為客戶提供首付貸融資、加大購房槓桿、變相突破住房信貸政策的行為。
9月 各地區限售
9月22日晚至23日,重慶、長沙、南寧、貴陽、南昌等多個城市密集出台樓市新政。
重慶發布通知,23日起,重慶市主城區新購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滿2年後才能上市交易。
長沙市發布通知,在長沙市購買的商品房(含二手房),取得不動產權屬證書3年後才能再次出售。通知自2017年9月23日起施行。
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等法人單位在南寧市區(不含武鳴區)購買第二套及以上住房(含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的,須取得不動產權證書滿兩年後方可轉讓。同時,南寧要求,嚴格商品房銷售管理。上述通知自印發之日起執行,有效期五年。
預計未來房地產調控政策將重點圍繞推動房地產回歸其居住屬性的方向進行,預計在這些政策作用下,房地產市場將進入一個不同於以往的發展時期。2017年,世界經濟增長低迷態勢仍在延續,「逆全球化」思潮和保護主義傾向抬頭,主要經濟體政策走向及外溢效應變數較大,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
我國發展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經濟運行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問題。不久前剛剛結束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這就涉及如何看待2016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如何看待當前我國經濟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和矛盾?當前仍處低迷的世界經濟在2017年會有哪些變化?面對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2017年我國主要宏觀經濟政策該如何調整?如何看待2017年我國經濟增長的基本態勢?為此,本刊專訪了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主任祝寶良研究員。
《領導文萃》:2016年我國經濟爬坡過坎,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 怎樣評價2016年的宏觀經濟形勢?
祝寶良: 2016年,面對經濟運行中出現的經濟增速下降、工業品價格下降、實體企業盈利下降、財政收入增幅下降、經濟風險發生概率上升的突出問題,我國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民經濟運行緩中趨穩、穩中向好,實現了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
2017年,無論是消費品還是工業品,供給大於需求的狀況沒有改變,物價缺乏大幅上漲的基礎。從居民消費價格來看,糧食價格不會大漲,連續十二年增產使得我國糧食庫存創新高,現在全國糧食庫存相當於一年的糧食需求量,明顯高於聯合國糧農組織認可的糧食庫存相當於糧食需求20%左右的合理水平,國內小麥和大米等主糧品種市場價格也高於國際價格。勞動力成本上漲會繼續推動服務價格上漲,醫藥分開的醫療體系改革會推高醫療的價格,豬肉價格會小幅波動,蔬菜、鮮果等食品價格受天氣等因素影響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從工業品價格看,我國製造業產能過剩問題仍比較突出,價格一漲,產能就會釋放,只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準備而已。
世界經濟低迷不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進一步反彈的空間也不大。今年二月份的工業品價格漲幅是全年最高點。
新一輪調控措施是3月中下旬陸續出台的,對房地產市場的作用還會持續顯現。總的來看,當前熱點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情況得到了基本抑制,房地產市場總體處於平穩態勢。目前已經出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城市,以一二線城市為主,以及三大經濟圈周邊城市群,在2018年的政策不會變,不會允許限購、限貸、限售、限價退出。已經調控且房地產市場差不多穩定下來的城市,政策也不會更緊了,保持現有政策,穩定。
房價的過快上漲不利於宏觀經濟的穩定,也不利於解決住有所居問題;房地產市場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強,大幅回落也不利於經濟增長。因此,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是宏觀調控追求的目標。從短期來看,一些城市房地產市場進入了觀望期。從長期來看,房地產市場還是要靠加快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來贏得平穩健康發展。
要發展住房租賃市場特別是長期租賃,保護租賃利益相關方合法權益,支持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實行差別化調控。
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這是第一次對房地產調控提出,以前通常是在財稅矛盾時才有這個說法,中央財政拿的多,地方財政不足,但地方需要承擔很多事項開支,所以說中央地方的事權財權不匹配。在房地產調控上,如何分清中央和地方事權呢?比如中央監測房價漲跌幅,而地方具體來執行限價政策。
越調越高,常州樓市和17年初比翻了一倍。側改也是失敗的。這屆政府的經濟政策很糟糕。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