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海行動,我眼中的戰爭

非常感謝《紅海行動》讓我在感官上如此真實地觸摸到戰爭。讓我久久沉浸在民族自豪感中。

在我大腦儲存的有限的片源里搜索了一下

《兵臨城下》(狙擊手)+《特種部隊》(救人質)+《拆彈部隊》(拆各種人肉彈)+《戰狼》(肉搏)

「當你享受著未經風霜的幸福時,一定有人為你遮風擋雨。」

有這樣一個悖論,我們厭惡著戰爭的殘忍血腥,卻得益於戰爭的勝利,就如同我們厭惡社會階層下的特權,卻也得益於自己的出身,因為永遠有比你更慘的人,比如第三世界的人間煉獄,比如電影中父親因為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脅被迫成為人肉炸彈。

這是死局,這個父親一定會死,區別是肉體還是精神。當然了,肉體的消亡一定會伴隨精神的隕滅。

言歸正傳,如果是不可避免的博弈,如果並沒有神的旨意,如果誰都不是中二世界「被選中的人」,那麼為了不至淪落為人肉炸彈,為了在一天結束後回到溫暖的小窩,為了能夠擁有和父母鬥嘴這樣甜蜜的煩惱,為了呼吸沒有硝煙的空氣。

我們如何,哪怕慘勝,贏得這場保衛之戰。

紅海行動證明了可怕的設想,戰鬥場景每每令人屏息,是因為針鋒相對時,不是手撕鬼子那般輕易,甚至是勢均力敵的。

比如徐宏拆人肉炸彈,基本是剛拆好那一刻,敵方火箭炮開炮,千鈞一髮,隊長射擊對方炮手迫使炮道偏軌,這才化險為夷。無縫對接。玩心跳的操作,有任何延遲,後果不堪設想……影片中類似場景還有很多,都說明雙方實力是接近的。

再比如狙擊手對決,2對1,桀驁的顧順以及緊張的李懂(影片中最喜歡的一對拍檔)。

第一次杠上,顧順差點被對方悄悄炸死,是身為狙擊手本能警覺抬頭多看了一眼以及靠學習和經驗積累的技巧用槍桿撐著帽子轉換位置,才金蟬脫殼。

我腦補一下顧順內心戲吧,這麼厲害的狙擊手,不死也要讓你脫層皮。結果,果然讓對方脫層臉皮。

第二次是決一死戰,還是2v1,對方狙擊手已經囂張到威脅任務成敗,必須死磕。通訊裝備失靈,負傷,耳鳴,觀察員不惜暴露位置親自在牆上開倆洞提醒狙擊手,終於把對方幹掉。

兩次都是九死一生。

可怕的不是敵方殘忍,勢均力敵才令人膽寒,他們和我們一樣聰明,他們和我們一樣堅定,各自為陣,彈盡糧絕拼肉搏時,他們比我們有更多肉。

拼信息,拼裝備,拼武器,拼體格,拼智商,拼心理素質,如果籌碼不對等,如果不佔天時,地利,底牌是什麼。

這種情況是不是似曾相識,對,上世紀黑暗漫長的歲月里。

紅海行動中,對應的是8對150的孤勇。軍人的榮譽感和責任感也好,記者對家人逝去的遺憾升華成另類的博愛也好。追本溯源,是我們無法割捨的民族自豪,歷史賦予我們以少勝多的自信。

這種自信的意義在於,它能夠讓始終露怯的李懂,奇蹟般平復心情,關鍵時刻扭轉局面。

火石紛亂的戰場,茫然不知抉擇的人生岔路,自信,賦予「超我」乃至」無我「的專註狀態。

這個民族經歷過刻骨的絕望,但他們穿越無數嗜血荊棘一路走來。因此更珍惜和平,更懂得博愛,但也更不會被擺布。

沒記錯的話,最後加上隊長一共6人活下來,去處理」黃餅」時是四個人(隊長,佟麗以及狙擊手拍檔),還有是槍傷的副隊徐宏,斷臂的衛生員陸琛。愛吃糖的石頭被打穿大動脈犧牲,還有一位搶修通訊設備的通訊員。

好個「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醉卧沙場今朝有酒是真英雄。黑鷹墜落里有句實在話,沒有人想當英雄。

人間正道,那都是滄桑。

戰爭,與其說是不幸,倒不如說是天譴。死去的,是上帝的遷怒,活著的,僥倖登上諾亞方舟。

無非是再次印證肉體之軀的脆弱,但閃耀的人性薪火相傳,它穿著血紅的舞鞋,在廢墟中孤絕起舞。

女記者與上司的爭吵中,彷彿是陷入某種回憶:「總有些東西比命重要。」

我認為這句話可以高度概括這部電影了。

電影開篇的羅為什麼要在完成解救人質任務後冒險追逃走的海盜?

為什麼裝備不夠也要深入敵後解救人質?

為什麼不惜8對150也要把所有人質帶出來?

女記者為什麼要放棄安全撤退替換人質?

危難時刻驚現的價值觀,拋棄趨利避害的本能,選擇更抽象也更高級的所謂大義。

最後我要貼一張佟麗,畢竟這姑娘是可以徒手鎖死彪形大漢的存在。

以下是找的蛟龍突擊隊的資料,都很逆天。

「蛟龍突擊隊員全部經過一年以上的超強度訓練,其中淘汰50%以上。隊員除了熟練掌握海、陸、空、警多達上百件武器外,還掌握跳傘、爆破、潛水、攀登、滑雪、車舟駕駛、擒拿格鬥、方位判斷、地圖識別等本領,以及偵察、捕俘、審俘、照相、錄像等獲取情報資料的手段和用密碼通信聯絡等傳遞情報的技能。」

果然關鍵時刻,還是比誰對自己更狠啊。

推薦閱讀:

【影評】《三塊廣告牌》其實一個就夠
《香水》|殺了14個少女 只為獲得體香
怎麼看待《三塊廣告牌》?
《大佛普拉斯》|這片把人性揭的毫不留情 階級難以逾越,人心難以揣測,

TAG:紅海行動電影 | 每周影評 | 中國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