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照:讀經典,讓我活得更像樣了一點

看理想

經典確實不是為你而寫的,但卻能給你帶來關於生命的智慧。

楊照

眾所周知,近年來國學熱日漸興起,也隨之而來了許多對國學經典的誤讀。

4月11日,楊照的《史記》百講將在豆瓣時間上線。(點此了解)

從小到大,我們無數人都會背魯迅對《史記》的評價「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然而很多人就此止步,停留在了這句評價上,僅有的深入是語文課本里的《鴻門宴》(來自《史記·項羽本紀》)。

我們越來越熟悉村上春樹、米蘭昆德拉、毛姆、杜拉斯,卻離孔子、左丘明、司馬遷越來越遠…

我們今天如何閱讀中國古代的經典,去年9月,在楊照老師《經典里的中國》系列叢書出版之際,他與梁文道老師展開對談。

分享給大家。

今天,我們如何讀國學經典?

(以下為演講內容節選)

讀經典,從一個「電影夢」談起

楊照:30年前,我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我大學四年級,就干過一件非常有意思,但是也是很出軌的事。

我不知道你們在這個時候人生有什麼樣的夢想。我在你們這個年紀的時候,我的人生最大的夢想,而且是那個年代許多台灣文青共同的夢想,就是拍電影。

我22歲,大四的那個寒假,當時看完了《上海灘》之後,就引發了我這個夢想。我花了7天的時間寫完了我人生的第一個電影劇本。這個電影劇本標題,叫做《孔子傳》。

然而30年過去了,我這個電影還不知道在哪裡。不過後來有一個對我來講非常奇怪的反諷的巧合,就是演《上海灘》的男主角,周潤發去拍了一個《孔子傳》,我去看了周潤發演孔子,越看渾身流冷汗,《孔子傳》能這樣拍嗎?趕快回家把我的《孔子傳》拿出來,不好意思,我平常不是這麼自誇的,我還是覺得我那個寫得比較好看。

孔子的真性情是他最大的特色

了解孔子,先認識子路

我的電影好看在哪裡?容我自誇一下,我找到了一個這麼好的切入點,去描述孔子。我開場的那一幕,是子路之死。你們認識子路嗎?我一直認為,如果你要了解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其實最好的方式,就是把《論語》裡面所有跟子路有關的段落,統統都拿出來讀一遍。

我的電影劇本中,我讓孔子回想起子路跑來,跟他說,人家說你像沒有家的一條流浪狗啊,孔子笑笑說,我是啊,我為什麼會讓孔子回想起那一段?因為這在孔子跟子路的師生關係當中,這不是一個特例,這是經常發生的事。

比如說孔子到衛國去,碰到了衛靈公,然後衛靈公問政,問中國的治理。然後孔子就回答說, 「必也正名乎」。白話翻譯就是第一件事情是什麼,就是應該叫什麼。子路在旁邊,結果子路反過臉來,跟老師說,你怎麼會這麼迂腐啊,你到底在回答什麼啊?子路是這樣對待他的老師的。

還有另外一個更有名的故事《子見南子》。南子在衛國是具有高爭議性的一個美女。孔子到了衛國之後,南子就叫孔子去見她,孔子去了。子路就跟老師翻臉了。南子是衛國最重要的幕後權力人,所以子路的意思是說,你寧可走後門,去拉裙帶關係,為了要讓衛國的國君用你嗎?你有這麼卑鄙嗎?《論語》裡面,孔子的反應是,「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用今天的語言來翻譯的話,孔子就是在詛咒,他的意思是說,「如果我真的像你說的這樣,天打雷劈把我打死吧」。

一個講「禮」,卻會耍賴的老師

我在電影裡面,子路之死那一幕,當孔子知道子路死的時候,我們在歷史的記錄上面,都很感人,這很可能跟你們以為的孔子的形象是完全不一樣的。在《禮記》裡面清楚地寫著,當使者告訴孔子子路去世的時候,孔子最重要的反應叫做「哭之慟」,這個「慟」在古文裡面是有明確的意義的,所謂「慟」,就是悲哀超過了禮儀所允許的。

所以,為什麼弟子跑去跟他說,老師你太傷心了,弟子是用這種方法,一方面是安慰老師,一方面是要去拉住老師,說老師你一輩子在教我們什麼叫做「禮」,什麼叫做「不逾禮」,「禮」最重要的精神就是節制,人做任何的東西不能夠過分。但是孔子又怎麼反應?他就耍賴,他就說,我有嗎?我有太傷心嗎?

子路死得非常慘,子路被剁成了肉醬。所以,孔子從此「覆醢」,一輩子他不要看到肉醬,他不能吃肉醬。當然,事實上一輩子也沒有幾年了,第二年,孔子就去世了。這是在他晚年他所受到的一個巨大的打擊。

這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背景,是孔子一輩子究竟是幹什麼的一個人?他是一個教「禮」的人。這件事情讓我們清楚地看出來,孔子不只是一個聖人,他是一個人,他不是一個真理製造機,他是一個人,而且是一個徹底真性情的一個人。

你想要孔子這樣的老師嗎?

你了解他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嗎?如果今天有這樣一個老師在你面前,你要選擇這個人當你的老師嗎?孔子是一個什麼樣的老師,我可以簡單地給大家幾個相當有把握的結論。

孔子是一個從來不問有標準答案問題的老師。這個老師也從來不給標準答案。後來的人就說,為什麼同樣弟子問「仁」,老師怎麼可以給了幾十個不一樣的答案啊?所以我們說老師給的答案應該都是同樣的答案,這就完了。因為孔子有一些他的真性情,內在非常明確的東西,就消失了。

因材施教的老師——「司馬牛問仁」

比如說,在《論語》裡面,其實並列的兩條,前面一條叫「司馬牛問仁」,其中的一個學生是司馬牛。因為老師認為「仁」的最高的境界就是這個「仁」字,所以司馬牛問,老師到底什麼是「仁」?老師的回答是「仁者,其言也訒。」翻譯過來是,什麼叫做「仁」呢,就是不愛說話,說話很慢很笨的,就是「仁者」。

這個答案你會覺得有一點怪,司馬牛當然就覺得很怪了,司馬牛就說,只要說話笨一點就可以當仁者了?如果單純只有這一條,我本也覺得很怪。但有趣的是,接下來後面就在接一條,主角還是司馬牛。司馬牛問君子,什麼是君子。孔子就回答說,「君子不憂不懼」。司馬牛馬上又問說,不憂不懼就當君子了嗎?

你們知道這兩條對在一起,我們讀到了什麼?在漢朝,司馬遷已經幫我們讀好了,《史記》的弟子列傳當中,他就特別形容司馬牛這個人,他最大的特性就是焦躁、沒耐心、愛頂撞老師。所以你們知道這兩條是什麼?這是老師的幽默感。這個人呢,一天到晚不經過大腦,每天就在那裡直覺反應,司馬牛就是這樣的人,所以孔子就故意修理他。

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老師跟學生之間的關係,以及老師知道這個學生他的毛病在哪裡,所以老師知道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對付這個學生,給他什麼樣的一種教誨。

最愛的學生顏淵——「不遷怒,不貳過」

你們要這種老師嗎?這個老師還有一種很大的麻煩,那就是如果用我們今天的標準來看的話,這個老師顯然不太欣賞學霸。子貢就是學霸,但孔子不特別欣賞子貢。

他真正最欣賞的是誰?是從來沒有做過任何一件我們在今天的標準底下有用的,我們可以確切拿得出來任何事業、任何成就的人,這個人就是顏淵。他形容顏淵有很關鍵的六個字,他形容顏淵最重要的優點,「不遷怒,不貳過」。有那麼了不起嗎?

「不貳過」,就是我犯過的錯,我就犯這一次,但你有多少時候做得到?另外一件事情,更了不起,更難,叫「不遷怒」,就是這事歸我的,就是我的,我不埋怨別人。

我年輕的時候看這六個字也不覺得怎麼樣,但是越想,你會發現,這六個字了不起,它最了不起的時候在於,當我們在講道德守則的時候,我們碰到的最艱難的一件事情,是道德律的相對性。

道德的自律跟道德的他律,絕大部分的時候面對道德的他律的時候,我們很容易規避掉他律,不一樣的人,對於什麼是對的事情,會有不一樣的標準和做法。了不起的就是,孔子跟弟子說,就照你的標準吧。

「不貳過」最難的地方就是,這個「不貳過」的標準是你自己內在的標準,在內心裏面,你不是為了對誰交待,你自己心裏面真正相信你錯了,你能夠產生這樣的一個巨大的力量,你從此就不再做這件事情,不再犯這個錯誤了。

我50幾歲了,我能夠真正做到「不貳過」的,都沒有幾件事情。「不遷怒」更是,推卸責任。我們有多少推卸責任的方法啊,人生最大創意,如果真有的話,就是你怎麼說服自己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去。

孔子作為一個老師,他最在意的竟然是認為,他教出來的最傑出、最了不起的學生,是一個「不遷怒,不貳過」的學生,其他的對他來說沒有那麼重要。

「變成不一樣的自己」才是學習的快樂所在

孔子,這個老師,他真性情,這是他最大的特色。《論語》好多地方,孔子都在教育說,你如何做一個快快樂樂的人,但是他教的跟我們今天所認知所理解的,當然完全不一樣。孔子講到的所有的快樂,都跟學有關係。比如說「學而時習之」,這個所謂的「習」並不是回家複習備考。

「習」意味著,我所學到的東西,我拿到我自己身上,變成我這個人的一部分。這個時候,你會得到最大的快樂。是不是真正學習到,依照孔子最關鍵的標準,那就是學了什麼樣的東西,會讓你變成不一樣的人。

後來,儒家到了荀子就講得就更清楚了。荀子就講,最重要的,學就是有「為人之學與為己之學」。哪一個比較好?說「為人之學」,這個是不自私,奉獻社會,應該是比較好。不,這個基本的精神,荀子告訴我們說,今之學者,我們都在「為人之學」,你學,為了分數而學,為了未來的前途而學。你有各式各樣的理由,學是你的手段。

但有多少時候,你是「為己之學」?你是為了自己而學,為了讓自己變成一個更好、更豐富一個不一樣的人而學?對於孔子來說,什麼時候他「不知老之將至」,所有的這些東西,都跟這種學有關。他沒有因為他多得了一點點的權力,多買了兩套樓而感到高興,他所有的樂全部跟這個「自我不斷的學習轉化」是有關係的。

我反對用現代的眼光讀經典

什麼才是讀經典該有的態度?

講了這麼多,回到剛剛文道問的幾個問題,對我說來說,第一件事情如果你要問我,我憑什麼這樣跟你們介紹孔子?這跟你們過去認識的孔子不太一樣吧?我就說,這不是我說的,這全部在經典的書裡面。如果我們願意用一種,對我來說叫「有效的態度」,認真地去爬書去理解這些經典,孔子就在那裡活生生地跳出來了。

什麼叫做「我認為有效的態度」?所謂這個有效的態度,對我來說,也就牽扯到經典的倖存,經典是什麼?當我們在講無論中國的還是西洋的經典,經典必然內在帶著彼此互相矛盾的兩種不同的素質。

第一個,他必須要有一種可以超越時空、普遍有效的道理,他才能夠變成經典。所以我們才會認為兩千多年前的書,今天還可以讀,還需要它,因為它有跟我們兩千年之後的這個時空仍然相關的一些智慧在裡面。

但是,它也必然要有另外一面,因為它是從時間的歷史中傳留下來的書籍,它是一個歷史的文獻。我們要能夠有效地閱讀經典,最重要的是必須把這兩個彼此互相矛盾的性質,都放在我們看待經典的態度上。

孔子不是我們當中的一分子

所以我極度反對用現代的眼光去讀經典。那意味著我們只是在經典裡面去找我們想要的東西,對現代有意義的東西。其實經典很大一部分是在提醒我們,在不一樣的情境、環境當中,有人用我們今天不一樣的方式來看待生命,來看待事情。

你要認識孔子,你必須心裏面有一個基本的距離,你要知道,最重要的特色,孔子就不是我們當中的任何一分子,因此,他可以教我們更多的東西。他可以教我們,在我們今天視之為理所當然的這樣的一個環境當中,我們所相信和遵循的,沒有那麼理所當然。

在我們今天的這樣一個時代,沒有一個老師是這樣教學生的,也沒有一個老師可以用這樣的方法來看待、對待學生。所以我們會重新去思考,什麼叫做「老師」,什麼叫做「學」,以及作為一個人,我能夠擁有的最大的成就,跟我所需要去追求的最大的目標,到底是什麼?

看到和我們不一樣的生命情調

有些東西比活著更重要——子路之死

讀經典,一方面在文化的價值底下,它強化提升我們必然要有的品位。但是讀經典另外一個很重要的事情是,它把我們搬到我們很不熟悉的,即使是古代的中國,非常不一樣的環境當中,讓我們看到,很不一樣的生活的態度。

如果我們用這種眼光,不只是去讀《論語》,不只是去讀孔子跟子路的這些故事。我們讀春秋到戰國時代的許許多多的文獻,你就會知道,有一些事情,我們非常不熟悉,那是一個奇怪的時代,因為那個時代的人最奇怪的一件事情是,他們好容易死啊,動不動就死掉了。我隨便舉一個例子。

《戰國策》里有一個故事,有一個大臣,得罪了國君,國君氣得不得了,找了一個刺客,要讓刺客殺了這個大臣。刺客半夜跑到大臣家裡面去,準備殺他。但是他去了嚇了一跳,這個大臣穿好了朝服,坐在那裡打盹。為什麼?因為馬上要上早朝了,所以他早早就起來,寧可在那裡打盹,他不願意匆忙。他這樣看待他自己作為一個大臣的位置和職責。

這個刺客一看他是這樣一個盡忠職守的人,下不了手。他不能殺了好人。但是他又不能背叛對國軍的承諾,他怎麼辦?文獻上就只有四個字,「觸槐而死」,旁邊據有一棵大槐樹,他梆一下就撞上去,把自己撞死。

你們一定會說,這故事一定是你編出來的,哪有這種事?那個時代的人,為什麼會有這種人?至少唯一能夠得到的唯一的結論就是,他們真的跟我們非常非常的不一樣。在那個時代,活著沒那麼重要,有太多原則、信念、思想、信仰,都比讓人單純地活著要來得重要。

經典是「高貴人格的寶籍」

因為這樣,他們活出非常不一樣的人格,活出了非常不一樣的人的重量。我只能夠用我有限的中文來形容,叫做「高貴」。就是人為了這些原則,為了自己的信仰,連生命都不要了。

我一點都不鼓勵大家用這種方式選擇你怎麼活著,但是,我真的深切地相信這樣的感受,一個人知不知道除了活著之外,還有什麼更有價值東西?一個人心裏面有沒有這種高貴的標準,一定必然影響到他會很不一樣。我們如果就是混著活在我們當下所有的這些情景底下,你不可能了解這種高貴。

經典為什麼可貴,或者說經典為什麼有意義,對我來說,他是經過了時間的淘洗之後,這是叫做文明的共同的標準,它可能用各種不同的方式表達,但是它必然含藏著我說的叫做「高貴人格的寶籍」。如果我們用這種心情去閱讀經典,重點在於,因為這樣你認識了跟你有著很不一樣生命情調的各種不同的人,這些人,他確確實實活過。

另外一件事情是,他是在中國這個巨大長遠的傳統當中,應該跟我們有一種連續性,包括讀中國的傳統經典。我還是希望大家如果有機會的話,花一點點時間學繁體字。

在人類的文明當中,哪有多少我們可以不通過翻譯,直接可以讀2000多年前的文獻,這是寶啊!2000年來,一代又一代人,他們所留下來的生命的高貴人格的寶籍。你看得越多,我才不相信,你會一直停留在原來的那種生命的情調當中。

讀經典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個作用,就是透過讀經典,你會覺得我如果單純就是用這種方式活著,不值得啊。我可以活得更豐富,我可以活得更有意義,活得更像樣一點。

(本文僅為節選)

相關書籍:

經典里的中國8.8楊照 / 理想國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推薦閱讀:

張嘉譯走路駝背直不起腰的原因是什麼?
尖貨Unboxing | 四位一體的Nike Epic React Flyknit跑鞋開箱視頻
潛龍蹲——低杠髖驅的「滑」與「鑽」
完美的不像話-擊音(iGene)Touch Sport運動耳機評測
你如何看待健身打卡?

TAG:歷史 | 運動 | 瑜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