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和莎莫的500天》?
這是一個男孩遇見女孩的故事,但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男主Tom,從小對愛情有著異乎尋常的天真與執著,做著一名庸常的賀卡寫手,日復一日地過著平淡的生活。
而女主Summer,因為父母的過早離異,讓她變得獨立自主,對感情缺乏安全感。
就是這樣兩個看似三觀不合的年輕人,走到了一起。
Tom在見到Summer第一眼就認定她是自己一直在等的那個人。
和現實中很多男人一樣,對於喜歡的人只會默默關注,卻不敢往前踏出一步。
Tom在第一次和Summer共度一夜後,導演用一段歌舞場面外化了男主的內心世界。
這段歌舞片的表現形式,鮮明地刻畫了Tom對待感情的態度是浪漫而充滿幻想的。避無可避地陷入愛情,他開始以Summer為目標對象,走進了一個只存在於夢境之中的令人眩暈的奇幻世界裡。
於是乎所有關於她的小細節都被賦與了意義,在唱片行拿起她偏愛的披頭士成員專輯;在家居空間再次準備上演他們曾一起設計的情境……所有應該發生的會心一笑,應該被牽引上揚的嘴角,應該被接受的討好都是在Tom腦中會實現的幻想。
而Summer,一個嚮往獨立和自由的姑娘,聽從內心來到洛杉磯,尋求新的人生轉機。在酒吧聊天時,Summer告訴Tom和他朋友,她認為愛是虛無縹緲的幻想,不想成為感情的附屬品。
很多人詬病Summer的放蕩,其實只是她害怕在愛情中受到傷害,重蹈父母的覆轍。她無法相信愛情,只渴望輕鬆愉快的相處。如果不去索取,便不會有付出,她享受著和Tom曖昧的感覺,但心底也有深深的害怕。
但後來在Summer的房間里,她向Tom敞開了心扉,講述自己夢到飛翔的孤獨夢境,這標誌著兩人之間的隔閡徹底消失,Summer將他放進了自己的心扉,但Tom卻不知所措,糾結於害怕疑惑,不敢前進一步。在感情中,兩個人的距離不進便退。
在電影院觀看《畢業生》(這是導演第二次向這部經典的致敬),達斯丁·霍夫曼為了愛情不顧一切,讓Summer淚流滿面,但她在現實中卻感受不到這種安全和充實。
至少在Tom身上她感受不到。
不要忘記,女人都是口是心非的動物,即使她們嘴上說不要,但心裡比誰都渴望愛。女人也是現實的,當她看到他和Tom的盡頭時,便在鬆餅店提出了分手。
Tom沒有辦法接受Summer始終只以朋友來命名彼此的關係,他迫切想要往情侶的定義邁進,Summer卻一次次挫敗Tom的嘗試。
這次心碎和以往的失戀不一樣,因為是Summer。時間因為他執著的凝視而凍結,這絕對是除卻赤道外歷時最久的summer;日子在年軸上往返跳躍,情節在Tom的記憶里前後錯落,故事也能因著回想的姿態而重寫。
1)用偵探劇的手法拍愛情片
細碎的非線性敘事,大量插入性的家庭錄像、動畫、分屏,這部愛情片像偵探劇。需要探尋蛛絲馬跡才能看明白。
>>>>Summer是男主角幻想出來的dream girl
Tom在公司對漂亮的Summer一見鍾情,很快,Tom發現或許是他潛意識裡的期望,他和Summer擁有著很多共同之處,包括他們的愛好、興趣和藝術鑒賞力。
他們都喜歡歌手Smiths,喜歡《戰慄殺機》(熱血少年漫畫),都喜歡逛唱片店,都喜歡瑪格麗特和霍普(畫家),都喜歡《畢業生》。
連他的忘年交小朋友都看出來這其中的問題,「人家跟你有同樣奇怪的癖好,並不代表就是你的精神伴侶。」、「你認為她是你的唯一,因為你只記得那些好的事情。」
與其說Summer就是男主長久以來期許的真命天女,不如說他把對dream girl的幻想投射在了Summer身上,也因此忽略了Summer真正的感情需求。
>>>> 用細節堆積痕迹
Tom在朋友的點醒下意識到記憶中的Summer總是被自己美化。他重新回憶起兩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才發現原來Summer並不是那麼投入這段感情。
他們一起去看《畢業生》的那天,Summer哭得很厲害;在碟片店她很恍惚,並且不再讓Tom牽自己的手,之後也拒絕一起吃晚飯。
在遭遇每一次情感節點的時候,將戀情推向高點的總是女主人公。她主動搭話,主動親吻,主動牽手,甚至連「喜歡」這兩個字都是她先說出口的。但這一切都那麼的程式化。
不經歷夏天就不會成長
男主熱情似火,相信愛情必須靈肉合一。
女主視談戀愛為程序,可以在身體上經歷一場合乎程序的遊戲卻不動真情。
兩人情感的轉折點有兩個。一個是第一次在公園的長椅上討論建築,Tom的精神追求讓Summer發現了他的可貴,願意和他交往;第二個轉折點是酒吧打人,Summer覺得男主不夠成熟,並不是理想的對象。
男人比女人更脆弱
女人比男人更冷漠
在失去女友的時候,男主人公是這樣的
男主湯姆·漢森打小就認定只有找到真愛才會幸福。
90%的男人會把羊毛衫穿在襯衫和領帶的外面,頂著一頭三天沒洗的亂髮,本身長得就不帥。加上這樣的打扮,一定不是你想像中的白馬王子
但是,我告訴你,這種看上去極端無趣的男人,常常裝著一顆玻璃心。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經常是這樣的,陽光活潑。
其實她不相信真愛。
這個打小父母就離異的女孩子,從來就不相信感情的可靠。更不相信婚姻與愛情有關。她喜歡的只是人生的每一個節點。她清楚地知道什麼年齡該完成什麼樣的人生任務。哪怕戀愛與婚姻也只是人生的例行公事。
小時候的莎莫只鍾愛兩件事,一是她又長又黑的秀髮,二是她可以輕鬆地剪掉,而且一點感覺都沒有。難道你不覺得這是對女主人公宿命的預言?
養起長長的黑髮,就像談一場戀愛,結一次婚。
但她毫不憐惜地一刀斬斷戀情,就像她一刀剪斷了自己的頭髮。沒有什麼是莎莫放不下的。她甜甜地對著這個世界,一回身,就可以決絕地斬斷和它的關係。
這就是所謂冷漠。雖然她叫夏天。
她的內心其實是一片沙漠。
2)看懂影片的共時性敘事手法
吃過「一根面」嗎?一根面」的意思就是一碗面里是一根從頭到尾拉出來的完整的麵條。但是吃的時候從來沒有人在意麵條的頭和尾,而是抓到哪裡就咬到哪裡。
《與莎莫的500天》是男主角失戀之後,對於與前女友相處500天的回憶與反思。影片並沒有採用線性敘述的方式,而是用了一種共時性的敘事手法、打散重組的時間邏輯。
所謂歷時性,就好比是強調麵條的頭和尾。生活事件總有先後次序,如果按照先後順序來表現,就是歷時性的表現方法。
所謂共時性,就好比是吃面。我們總是撈到哪裡吃到哪裡,而不在乎是不是按照麵條拉出的順序。
比如,有的事件的起因並不馬上會呈現結果,影片會跳開中間繁冗的日子,直接把結果附在起因之後;或者先表現了事情的結果,然後跳開中間的過程,直接展現起初的原因。
看上去有點散亂,但提高了敘事的效率。
>>>>共時性技巧1: 跳開中間看兩頭
男主人公的宿命感,是在對500天的回憶中,漸漸自知的。當然,真正對於主人公宿命的認知與唏噓的,是觀眾。主人公對於失戀的回憶,其實是一種反省。影片用非線性的邏輯,重新排列生活事件,使當初曖昧的人人事事顯出了意義。
這正是影片所採用這個結構的用意。就像我們在歷史研究中,經常使用共時性的方法,將不同朝代的人與事並置在一起,常常顯現的便是宿命感。
>>>>共時性技巧2
有的前後兩段並沒有事件發生的因果關係,將它們並置在一起是因為可以通過比較,產生意義。
>>>>共時性技巧3
在段落敘述內部,影片經常會運用夾敘夾議的方式。
夾議的部分,為了配合旁白的內容,時間就像進度條上的滑塊可以隨意撥動,以截取主人公最為匹配的生活狀態。
看過兩遍以上的電影,曾經朋友失戀了把它推薦給了朋友,朋友表示看完想哭。
影片之前有這麼兩句話
這部電影應該是獻給導演心中的莎莫的,可是據說這裡的珍妮貝克曼看完之後表示自己很喜歡男主這個角色,而且並沒意識到自己是影片中的莎莫。
對戀愛關係比較寫實的一部電影,從一開始的熱戀,到後來逐漸失去興趣,大部分的戀愛都是這樣的一個過程。一開始看這部電影覺得女主渣,遲遲不確定和男主的戀愛關係,但是第二次看的時候也明白了,女主不是沒想讓男主走近他的心裡。有一個場景,女主像男主講起了她的夢境,但男主卻只是聽著,卻一言不發。我能理解那時那個女主的心情。兩個人在這段關係里都沒有什麼錯,只是相處的方式都不是最適合彼此的。更感慨的是,後來兩個人的觀念都轉變成了對方。每段感情過去過後,彼此身上都留有彼此的影子。離開對方,難過,不舍都過去後,秋天就來了。
還有印象較深的一個場景就是不同類型不同年紀的人描述愛是什麼,男主欲言又止之後,只是嘆了口氣。
(neets.cc)
我把這部電影和戀戀筆記本,藍色情人節當成在人生不同階段最具愛情啟示的影片.
感受最深的是:對愛情一切的不屑只是你沒碰到那個「命中注定的人」.
就像莎莫最後為什麼選擇和在麵包店遇見的男人結婚,她開始時直呼不相信有愛這回事,不過她最後選擇了命運為她安排的巧合,接受那個冒失出現的男人.
看到這我是不開森的,不過當我看到最後,Autumn女孩說出「我叫秋天」時,我突然就明白了台詞里說的,一切的你認為的「命中注定」其實是世界的巧合,無數小概率事件的集合而已.(大概意思)
推薦閱讀:
※倩女幽魂的劇情影評怎麼樣?
※電影《王牌保鏢》有哪些看點?
※劉德華最新電影有哪些?
※《戲說乾隆》一切插曲?
※《埃及豔后》的幕後製作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