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孫中山佩服的人,曾拒婚宋美齡,蔣介石為他舉行國喪?
有這樣一個人,他被光緒帝的師傅翁同龢稱為"奇才",孫中山想和他結為連襟,他是民國政壇呼風喚雨的人物,去世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了轟轟烈烈的國葬;他也是頂尖文人,從民國至今,寫顏體者無出其右,他就是譚延闓。
1、最後的會元
光緒三十年的時候,夏曆三月,在河南貢院(京師貢院毀於庚子之亂),舉行甲辰恩科會試考試,本次正科改稱為恩科,因正逢西太后七旬萬壽。
會試放榜之時,譚延闓奪得第一,共取了貢生273名,他高中會元,成為最後一個會元,也填補了湘科清代200年來沒有會元的遺憾。
五月二十一日,眾貢生入保和殿參加最後的殿試,譚延闓賜「進士出身」,以甲第三十五名,並選任為翰林院庶吉士。
譚延闓,字組庵,祖籍為湖南茶陵,於1880年出生於浙江杭州。其父譚鍾麟曾任浙江巡撫,譚廷闓是典型的高幹子弟。
譚延闓天資聰穎,幼承家學,5歲入私塾,11歲學制義文學,光緒帝師翁同龢稱之為「奇才「。
2、初識革命
胡元倓和龍璋於1903年在長沙創立明德堂,建校初因為籌款的事情而四處碰壁。
譚延闓從京城科考歸來後,欣然資助明德辦學,因此成為校董,這也為譚在湖南革新派中贏得了不錯的口碑。
黃興,著名的革命黨人,從日本回國後曾在明德堂任教,譚延闓也在這個時候認識了黃興。
譚延闓是在一次宴會上與黃興的認識的,他見黃興「魁梧奇偉,沉著厚重,兩目奕奕有神,認為是一個有作為的人,前途不可限量,內心欽敬。」此後就與黃興成為朋友,並在黃興欲起義殺死湖南巡撫,被告發抓捕時幫助其逃脫。
1909年,清末新政,譚延闓擔任省咨議局議長,因此成為湖南立憲派的首腦人物。
1911年在長沙,焦達峰、陳作新領導起義,有人指出兩人「年少資淺,不能服眾。」於是咨議局議員就將譚廷闓推選出來,作為最佳都督候選人。
當時譚延闓並沒有表態,後來,焦、陳遇害,正逢武漢義軍與清軍作戰,急需湘軍北援。這樣,譚廷闓因此成為了湖南都督,並得黃興等革命黨人的承認。
3、文武雙全的總督
擔任湖南都督後,譚延闓集軍政大權於一身,可他管轄的5個師長對他卻是不屑一顧的態度。因為他處事圓滑的,說話呵呵哈哈,所以軍士不把他放所以在眼裡,還給他起了個「譚婆婆」的綽號。
有一次,廣西將軍王芝祥、趙恆惕北上長沙,湘軍將領特邀譚延闓在小吳門外校場觀看打靶表演。王芝祥善射,在校場表演,連放了10槍,只有兩槍未中,觀者連連叫好。
王對譚說:「請譚都督也放幾槍!」,「譚婆婆」慢慢地接過槍來,大家心中都埋怨他不該在這個時候亮相,一旦在客人面前出醜,會讓同行們下不了台的。
誰知他舉槍連擊十發,彈彈命中靶心,無一虛發。所以卓真人不露相,一露必驚人,「譚婆婆」的百步穿楊之功,叫那些驕兵悍將無不瞠目結舌。自此湘軍將士再也不敢怠慢這位書生意氣的譚都督。
(譚延闓與孫科等人的合照)
4、愛美食不愛美人
譚延闓三督湖南,三起三落,後投奔孫中山於1922年。在其危難之際,譚延闓率領湘軍,全力扶持,與叛軍陳炯明展開血戰,使孫大為感激,孫中山對譚延闓更是信任有加,先後任命他擔任廣州陸海軍大元帥府內政部長、建設部長等要職。
當時譚延闓的夫人去世,孫中山就想把自己剛回國的小姨子宋美齡介紹給譚延闓,但是譚延闓並沒有續弦的意思,又不能駁了孫中山的面子,於是就備了一份厚禮來到宋家,一進門就給宋老太太連叩三個響頭拜她為乾娘,順理成章又認宋美齡為乾妹妹。
譚延闓雖拒絕了宋美齡這樣的美人,但十分愛美食,是民國有名的美食家。
他親自實踐,自製菜譜,獨創了組庵菜系,湘菜中「組庵豆腐」、「組庵肉」、「組庵魚翅」等皆是出自他的手。
譚延闓獨鍾魚翅,每餐必進,非魚翅不飽,幾至成癖。有次赴宴,席間主人大談魚翅之不足食,喻為味同嚼蠟,譚氏唯唯。酒至半酣,魚翅還沒有見上席,而主人遍請賓客隨意點菜,詢及譚氏時,譚莞爾以答曰:「如蒙不棄,請賜嚼蠟如何?」
譚延闓是離不開美食的,即使行軍打仗,也有兩名專做海味和湘菜的廚師不離左右,以致後來得了高血壓,便接受醫生勸告,每天做溫水浴和電療一次。他風趣地對友人說:「我平生好吃,現在自身每天被清蒸一次,燒烤一次,應該是對貪嘴的報應吧。」
5、為蔣介石做媒
對於譚延闓和宋美齡不做夫妻做了兄妹這件事,最開心的莫過於蔣介石,因為他自此第一次見宋美齡就想娶她,不過當時宋家人除了大姐宋靄齡贊成外,其他人都極力反對他們,宋美齡只好求助於譚延闓這位「畏三哥」,去做做她家裡人的工作。
在乾妹妹的一再哀求下,譚延闓首先去做宋老太太的思想工作。譚延闓見到宋老太太,大肆誇讚蔣介石年輕有為,之後又去說服宋子文。
蔣介石和宋美齡於1927年12月1日在上海的大華飯店舉行了盛大的結婚典禮,譚延闓作為蔣、宋聯姻的介紹人出席了這次盛會。
6、近代顏書大家
在民國眾多書法家中,有「真草篆隸四大家」之謂,分別是譚延闓的真,于右任的草,吳稚暉的篆和胡漢民的隸。
而譚延闓位居四大書法家之首,素有「南譚北於」之譽,他是活躍於政壇的頂尖文人,其顏體自民國無出其右者。
根據他弟弟譚澤闓的描述稱,這位南京國民政府名義上的最高元首,第一任的行政院長平生共臨寫顏真卿的《麻姑碑》二百多通。
黃埔軍校的校名「陸軍軍官學校」,以及南京中山陵碑亭石碑也是譚延闓所題寫。
7、政壇不倒翁
譚延闓處事十分圓滑,八面玲瓏,通權達變,善測政治風向。大清想改革,他是立憲派的重要人物。辛亥鼎革,他又成為革命元老。每逢歷史的關頭,或多或少都能見到他的身影。二次革命,倒袁,提出了「湘事還之湘人」的口號。
再往後,追隨孫中山。積極促成「寧漢合流」,成為新成立的國民黨中央特別委員會核心人物,隨機成為首任國民政府主席。
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於1928年2月在南京召開,蔣介石第一次下野後,重新上台,任國民政府主席,譚延闓改任行政院長,又跟蔣介石結盟,在政治上似乎永遠也不曾落伍。
從三督湖南到擔任國民政府主席,到最後出任第一任行政院院長,構成了譚延闓的官場的顯赫眾多篇章,在群雄紛起的動蕩時局中,讓他成為為數稀少的政壇不倒翁。
1930年9月22日,譚延闓病逝於南京,之後民國政府為其舉行國葬,蔣介石自漢口趕回,親往執紼,送葬於中山陵側之靈谷寺,又下令全國,降半旗3天,並且停止一切娛樂活動哀悼。
(參加國喪的隊伍)
譚延闓雖然只活到五十歲,卻到了政壇的金字塔尖,足見其雄厚的功力。
他做官自有一套,訣竅就在於鋒芒不露,處事圓滑。他最著名的就是「三不主義」:一不負責,二不建言,三不得罪人。
因此他被人譽為「葯中甘草」,也被人譏為八面玲瓏的「混世魔王」,對於譏諷譚延闓也公開承認,他認為混是一種人生之境界,「混之用大矣哉」。
在腐化的官場中行走,在權力鬥爭的政治漩渦中沉浮,或許明哲保身的實用主義也是一種法寶。
(譚延闓墓)
譚延闓的墓位於中山陵旁邊,墓園規模十分大,在近代名人墓中,除了孫中山大概沒有誰能比得上了。
光陰流轉,現在更多的人可能早已忘了譚延闓是誰,做過什麼,但靈谷寺規模宏大的墓園依然昭示著他在那個時代的曾經有過的輝煌。
推薦閱讀:
※蔣介石為什麼去台灣?
※蔣介石逃台時有多少兵力?國民黨軍是怎樣部署台海地區的防衛?
※你知道蔣介石的遺囑嗎?
※蔣介石敗退台灣後毛澤東為什麼沒有一舉拿下台灣?
※蔣介石逃往台灣時葉劍英為何不敢下令打其座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