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為什麼在痛苦中更容易進入深度思考的狀態?這種情況下思考出來的道理非常具有價值的!?

人為什麼在痛苦中更容易進入思考的狀態?


謝邀。我也有類似的體會,一段時間低沉、痛苦之後,往往會有一個柳暗花明式的頓悟。

個人覺得原因有幾個:

1、看到盲區

失敗和痛苦能夠讓人看到過去看不到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往往是自己的思維盲區,是自己致命的缺點。

這些東西人順利的時候往往是看不到的。

舉個新鮮火熱的例子,今晚上CBA聯賽,我大山西汾酒男籃戰勝了目前排名第一的遼寧男籃,但雙方都很憋屈。

遼寧憋屈是因為前三節被山西打花了,輸了20分。山西憋屈是因為最後一節被完虐,破緊逼能力接近於無。

看看,如果沒有經歷這些痛苦,大家可能無法看到到自身的缺陷。

2、被迫面對

失敗和痛苦迫使人面對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人其實都有逃避的傾向,不逼到一定份兒上,都傾向於忽視自己的問題,而失敗和痛苦會迫使人面對、思考、改正自己的問題。

不面對不行了,人才會面對。

3、放下包袱

失敗和痛苦使人暫時放下防備和負擔,輕裝上陣。

人的思維不僅僅有誤區和盲點,還有自尊心,有過去的經驗,有傲氣,想贏怕輸的心理等等,帶來干擾。

所謂成功者的包袱,說的就是這個。

人失敗的時候,什麼過去的驕傲,什麼自尊心,什麼防備心理,都會下降到較低的水平,這時候聰明的智慧重新佔領高地,於是進步隨之而來。

----------------------------------------------------------------------------------------------------------------

22歲到現在,經歷了多年的低潮期,現在取得的進步,真的要歸功於之前遇到的那麼多挫折。

要不是那麼多挫折把自己打到清醒、逼上梁山、被迫面對、重新上陣,自己今天還是那個SB樣子吧。

以上。

---------------------------------------------------------------------------------------------------------------

反向思維一下,人順利的時候,會如何:

盲區會增加,逃避會變多,包袱會變重

於是就呵呵了。


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會欺騙自己,眼看,耳聽,鼻聞、舌嘗,身觸,五感的對象在通常情況下都是外在的,基本上終其一生人都在外尋、覓來滿足五感無窮無盡的慾望,只有在自身出現不健康、不舒服時,也就是痛苦時才被迫將焦點拉回到自身這個對象上來,這時開始了反省,即由原來的外觀到內觀,外觀就不用說了,內觀,觀什麼呢?因為痛苦而想要解除或逃離,就逃離來說只要不解決類似的問題還會碰到;而要解除痛苦就是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種痛苦之所以讓人痛苦的根源,如何解除呢?先弄明白什麼是「解」?解的對象又是什麼?解:本意把束縛著、系著的東西打開,解的對象是被束縛著的什麼(可有形比如物;可無形比如心靈),痛苦實際上是人自身的五感系統糾結在一切開成了「結」,解開了就是解;解不開就是結,長久地解不開就成了劫,在劫難逃的劫!

五感善於外求,而外來的永遠不是家珍,而反觀內省卻是接近本源的開始。常人在春風得意時最易迷失自我,而痛苦卻是反觀內省的前奏,超越痛苦的人會說感謝那些曾經傷害過我的人和事,而無法超越痛苦的人除了陷進痛苦的泥壇掙扎得毫無價值外,還會怨天尤人;當然逃避也是一種辦法,但更難過的是還要不得不面對未知類似的痛苦。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人越成熟越懂一些詞,比如食古不化,比如又臭又硬。奇葩說里羅胖說過,不要怕有裂縫,那是光照過來的地方。人首先要讓自己有裂縫,不過這些裂縫往往是被撞得頭破血流後才知道,當你發出為什麼我會這樣的疑問後?你那道縫隙才真正的打開,於是你能從各個渠道接受不同的意見和信息,你能漸漸的開始有了透過現象看本質的意識。所謂的開竅可能就是這樣的感覺吧。

現在的我越來越能包容一些不好的意見,越來越能治關注自己能力範圍的事情,當我遇到一些抬杠的人,我會耐下心去用我的感知回答一些問題,回答多了陌生人的問題後,你真的有種感受,但有些人用個苛刻的詞就是「冥頑不靈」,其實看到他們這樣的,我就像看鏡子一樣,那也是我曾經的一部分。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痛苦這條裂縫讓,我從困而不學,到困而學之。


痛苦能讓人找到最真實的自己,也會讓你知道自身的確是個生物機器,若你的思維足夠強大就能夠壓制痛苦,只是心靈上的痛苦並不是生理的。我只會作弄生命與他相向而行,當你開懷大笑時是否會覺得笑是那麼悲哀,生命他用一種方式在矇騙你,叫你樂於自身的方式存在著!


推薦閱讀:

有非常掙錢的事放在我眼前,但
違背我自己的良心。如果我不做,我是傻逼嗎?

專註投入1000個小時可以達到怎樣的程度?
你覺得認真思考後,是得到一個好答案重要,還是問出一個好問題重要?
龐氏騙局之我見
不完美的成功——評《做事的常識》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