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是性癮症患者嗎?


謝邀。

我之前研究過包法利夫人的原型。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原型還是小說人物,都沒有性癮症的傾向。

韋羅妮可-德爾芬-庫圖麗爾這個法國姑娘,1822年2月生在法國最北的濱海塞納省,大西洋邊上。17歲那年的秋天,她嫁給了一個魯昂鄉村醫生歐仁-德拉馬爾。先生大她十歲,以前正經學過醫。婚後,他們倆人在魯昂附近的利村,過著平淡無奇的日子。1848年,《魯昂報》掛了韋羅妮可的訃告:她死於26歲。那年秋天,她的丈夫也過世了。

當地人都說,韋羅妮可死得沒那麼簡單。她是自盡的,用了氫氰酸。

據說她是個美人,在魯昂鄉村裡活著,自然不快活。據說她因為婚後寂寞,心思活絡,情人頗多,債台高築,無可償還,於是輕生尋了短見。

傳說這是她的肖像。

您覺得這個故事,有些耳熟嗎?

韋羅妮可的丈夫,當年學醫的師父,是阿謝爾-福樓拜。

阿謝爾先生有個兒子,比韋羅妮可大一歲,叫做古斯塔夫-福樓拜。

1857年,即韋羅妮可過世九年後,古斯塔夫-福樓拜出版了傳奇的《包法利夫人》:

一個叫艾瑪的姑娘嫁給了鄉村醫包法利先生,婚後寂寞,心思活絡,情人頗多,債台高築,無可償還,於是輕生尋了短見……

無論是作為原型的韋羅妮可,還是被寫成小說的包法利夫人,都談不到性癮症——至少沒有足夠的證據吧。重要的是,福樓拜自己雖然有醫學背景,但他那個時代,還沒有性癮症的概念。福樓拜也不太可能按著一個性癮病人來描述。實際上,因為他跟韋羅妮可沒那麼熟,許多細節都是他自己寫的。

但《包法利夫人》一書里,是隱藏著被壓抑性衝動的,這是真的——雖然不是性癮症。

韋羅妮可過世那年,福樓拜27歲。那個時期,他與許多年輕作家一樣,熱愛雨果,熱愛浪漫主義。到到而立之年,福樓拜成熟了,之後他嫌過雨果,「不夠科學」。眾所周知,此後他發揮血液里的醫生老爸遺傳,開始寫內斂客觀的小說。

他的一種招牌寫作法,是拿包法利夫人及其他庸人眼裡看到的「浪漫生活」,以便反諷。他喜歡《堂吉訶德》,《包法利夫人》也確有《堂吉訶德》的意思:主角都想入非非,幻想自己過著不現實的日子。這很明顯是諷刺,是在嘲弄庸俗的浪漫主義——就像今時今日,世界討厭矯情做作想入非非的瑪麗蘇。

但福樓拜他自己,卻又明白地說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

所以《包法利夫人》寫作過程中,福樓拜的傾向是:將過去的自己、按捺不住血氣的自己,當做摹本來描寫。

福樓拜生活的那年代,還相信性可能是有害的。福樓拜自己跟情人路易斯的信里寫過,他認為性與寫作不能兩全。他認為一旦人耽溺於性慾,就無法寫好東西了。

他也在信里色迷迷地寫過,很想念路易斯的渾圓胸部——但他並不跑去巴黎跟路易斯約會,而是通過別的方式排解,比如繼續寫《包法利夫人》,比如讀點19世紀浪漫愛情小說。

換言之,福樓拜是在一種相當性壓抑的狀態下,寫了《包法利夫人》。他又自稱過「包法利夫人,就是我」(雖然更像是年輕時的他)。所以,如果《包法利夫人》小說里表現出了澎湃的衝動與性慾,那應該也是福樓拜自己,壓抑已久的性慾。

而且這種壓抑,也是福樓拜自己的;包法利夫人和作為原型的韋羅妮可,最多都只是壓抑,還沒到性癮的地步吧——至少現有細節描述,都還沒到那地步。

(有種說法是,福樓拜出完《包法利夫人》後就跑去巴黎找個妓女宣洩,他的梅毒就是那會兒得上的,嗯……)


不是。

她最後一次上門去借錢的時候,還在暗戳戳地觀察別人家的布置。

這段文字是神來之筆。

一個瓷器的大火爐在噼啪響,上面的壁龕里放了一盆仙人掌,櫟木的牆紙上掛了幾個黑色木框,裡面是德國畫家的《吉普賽女郎》和法國畫家的《埃及婦人》早餐準備好了,桌上有兩個銀火鍋,門上的扶手是個水晶球,地板和傢具都閃閃發亮,小心在意地擦得乾乾淨淨,像英國人家一樣清潔;玻璃窗在四角裝上了彩畫玻璃。

「這才是個餐廳,」艾瑪心裡想,「這才是我需要的餐廳。」

她就是沒腦子+虛榮。


她不是性癮,她是個略二的虛榮癮。


我認為不是,原著中包法利夫人嚮往的是浪漫的愛情,屬於那個年代女性讀言情小說讀的走火入魔。

包法利先生很愛她,但沒什麼情調,也沒什麼錢,完全與浪漫絕緣。

所以她不惜借款去尋求愛情帶來的歡愉,她沉浸在和情人一起享受生活的狀態,肆意的享受花錢的快感和情人的情話。


你這麼解讀的話,福樓拜怕是要吐血了。拜託,用點心看,不要嘩眾取寵啊。


推薦閱讀:

讀名著讀不下去,是不是因為沒有文學素養?
今天看來 《水滸傳》 還能是四大名著之一嗎?
【名著】那些經典童話改編的電影
閱讀三觀不合的文學名著,是啥感覺?

TAG:名著 | 世界名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