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看待伊能靜反對人類穿貂的行為呢?
近日,伊能靜這張海報在網路上相當熱門,圖中的英文意思是「與其穿皮草,我寧願光溜溜」。左上角的「PETA ASIA」則標誌著其組織歸屬,Peta的官方中文名叫做「善待動物組織」,由美國女性Ingrid Newkirk於1980年創建,而Peta Asia則是2005年在香港建立的分支——亞洲善待動物組織。
伊能靜這張海報之所以走紅,不是因為皮草,也不是因為Peta組織,而是因為她博人眼球的裸照。伊能靜出生於1969年,從面容、身材很難看出她已年近半百。娛樂界人士需要維持自己的熱度,這無可厚非,但是帶來的轉發行為,以及「對皮草說『不』」的風潮,實在應該打個問號。
皮草的原材料是什麼?是狐狸、兔子、貂、海狸、水獺、貉等小動物。
在一系列轉發言論中,狐狸、兔子鮮少被提及,似乎人們對不熟悉的動物更情有獨鍾。特別是白色的,毛絨絨的貂,完全滿足了大家對「可憐小動物」的幻想,讓大眾,特別是年輕女性發出「貂貂這麼可愛,為什麼要穿貂貂」的聲音。不得不說,這是個動物都要看臉的世界,人們對動物也是有偏袒之心的。
當義憤填膺的轉發之後,所有人都該吃吃,該喝喝,雞鴨魚肉,一樣不少。
那麼問題來了。貂可憐,雞、鴨、牛、羊、豬,哪個不可憐?
著名紀錄片《食品公司》(美國,2008,導演Robert Kenner)中有這樣一個鏡頭,小雞被工人處置,打擊之下嚇得閉上眼睛。美國大型企業實施價格戰,小農場主無路可走,只能被大公司收購,養殖業逐漸被大公司壟斷。大公司實施價格戰絕非無利可圖,為保證出欄率,每隻雞的生存空間、條件都達不到應有的標準。
當人們感嘆北京的房價貴,多年積蓄連個廁所都買不起的時候,是否想過農場上的雞日日夜夜都過著「摩肩接踵」的生活,而它們的「日日夜夜」只有不到兩個月的時間?沒有人關心這些,我們只關心雞胸肉是減脂增肌佳品,一道合格的宮保雞丁要用去骨雞腿肉。
生命是平等的,動物會痛苦,植物也會痛苦。植物雖然不會說話,但農藥、化肥一定不是它們喜歡的東西。慈善家們是否想過,植物覺得被蟲吃比較痛苦?還是被打農藥比較痛苦?
這無異於一個屎味的巧克力好吃,還是巧克力味的屎好吃的問題。
人類史是一本血淋淋的歷史,像貂這樣的生物,我們已經滅絕了幾百種。真正的「人性」不是善良、美好,而是利用他者讓自己生存得更好。
這種條件下,我們再去談論停止殺害動物,根本不是慈善,而是偽善。
說回伊能靜,她本人對於慈善活動有著極大的熱情,領養孤兒,幫助自閉兒童,簽署器官捐獻協議,還創建「靜新圖書基金」,可以說能想到的慈善方式,她都做過了,也因此把各種慈善獎項納入懷中。
做慈善重要,還是拿獎重要?拍照片是為了呼籲慈善?還是秀自己半老徐娘,風韻猶存?我們不得而知。不過我們都知道,做慈善是中產階級提升自我形象的最佳方式。
一直以來,中國中產階級的消費模式都被西方牽著鼻子走,曾經風靡買LV、Gucci包包的是這批人,現在討伐皮草行業,呼籲動物慈善的也是這批人。
中產階級標榜自我的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物質性的消費品位,電視劇《歡樂頌》中樊勝美對於名牌的追求正是這樣,一個A貨包包讓她感到無限滿足,她滿足的不是自己,而是想像中的中產階級外來視點的視野期待。另一種標榜方式則是精神性的消費品位,與樊勝美相反,安迪、奇點追求的是知識性品位,動輒莎士比亞、宇宙大爆炸,這樣的品位需要長期積累,無法快速獲得。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