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中華的磕頭禮數?
03-21
磕頭,古時亦被稱為叩首,最早可以追尋到三千多年前,起源於臣子對皇帝的跪拜和尊敬。
在《周禮》中,曾有一段專門描述磕頭的禮節,「大祝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頓首,三曰空首。」可以看出,在古人傳統文化中,最注重禮儀,而磕頭跪拜則是一個崇高樸素的禮節。
我們有時聽過一句,叫做「三拜九叩」,簡單明了的說,就是磕頭的規範,在古人的字典中是一種莊嚴的禮儀,一般是官員對大臣,對皇帝的行禮。
如由一位德高望重的長輩,帶領著村中親系及村民,進行跪拜叩首,表達對祖先的尊敬和感恩。
當然在各種場合的禮節下,磕頭的方式各有不同。
曾有一件事,是我遠房的親戚家的兒子,在別人家的白事上,曾鬧了個笑話,事後主人家很生氣,並訓了小孩子一頓,後來就傳到了我的耳朵里。
其一,在對死人靈堂跪拜時,忍不住笑了好幾次;其二,在跟隨大家跪拜的過程中,別人都跪下了,就他站著不知道想什麼,後來才反應過來,急忙的跪下,惹來一旁眾多的爭議。
這樣的事情,年輕的孩子需多教育禮節,不然在外鬧了笑話,還丟了人。
在清明或長輩忌日時,對於磕頭是有講法的,當然各地的風俗也是不同的。
其一,一般情況下是嗑四個頭,切記勿多勿少,有句俗語叫做人三鬼四,也有說,人二神三鬼四,就是這個說法。
其二,注意身穿的衣服的顏色,和過多的動作,大多這種場合下不要穿紅色的衣物,也不要指手畫腳的亂動。
平時或在節日情況下,對長輩老人禮敬磕頭,一般是一到三個,不要超過三個。
廟中對神像的跪拜,一般是三個,也有九個的,在地方行大禮磕頭時,最好還是要問下當地長輩這些風俗。
這是禮德教,是中華文化傳承下來的,所以請不要認為是一種丟人的表現。
磕頭,所謂敬天敬地敬父母,總有一個可以經得起自己跪拜的人,這不僅是一種習俗,更是大中國文明的傳統。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