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大學期間學到最有用的東西是什麼?有哪些故事分享?
在大學裡我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就是自學和批判性思維的能力,關於這一點我將在後面慢慢展開來說。
批判性思維的能力就是能夠接受多元的觀點表達,能更加開放包容地看待和接受與你不同甚至截然對立的觀點,這一點很重要,對於一個人思維習慣的培養很有益處。什麼是批判性的思維呢?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包括思維過程中洞察、分析和評估的過程。它包括為了得到肯定的判斷所進行的可能為有形的或者無形的思維反應過程,並使科學的根據和日常的常識相一致。批判性思維是英語Critical Thinking的直譯。在現代社會,批判性思維(critical thinking)被普遍確立為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構成批判性思維的基本要素是斷言(claims)、論題(issues)和論證(argu-ments)。識別、分析和評價這些構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維的關鍵。
比如在中國近代史上,我們總是強調清政府喪權辱國,似乎一無是處,是一個極其落後、腐敗而且無能的政府。這一點毋庸置疑,清朝確實在相當程度上無能腐敗,但並不是一無是處,在中國近代化的發展過程中有著極其關鍵的開山之功勞,這是很多常人所忽視的。
具體來說,清王朝選派得力的實幹官僚開展了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軍用和民用的企業和工廠,為早期中國的工業化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石,如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等人都是當時的名臣。清朝開下的基礎對於從傳統中國向著現代中國的轉型有著巨大的積極意義,這是後人所應當銘記的。
在更為多元開放的大學的學術討論和書籍閱讀和相關課程里,你會發現清廷並不是糊塗蛋。它有著自己的算盤一方面希望保留愛新覺羅家族萬世的統治秩序,但另一方面為了國家發展和平定起義對抗外國人清政府也不得不客觀上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活動以增強自己的實力,如清末新政就是最後的失敗的嘗試。但其努力的方向還是值得我們敬畏的,這是歷史的客觀和必然。
在大學裡思索問題的解決之道時思維的多元性和批判性思考很重要,沒有一成不變的答案和現成飯。但我們知道人文學科的魅力就在於不斷更新的思想與智慧的火花,對於人物的評價、對於社會時事不同看法的爭議,都會吸引我們的注意力。而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因此批判性思維,也就是critical thinking我認為是至關重要的。不能為既有的權威和答案迷惑和束縛的,而需要反覆思考和自己的評判。最寶貴的時機,我們最珍貴的時光就是需要批判思考。
再舉個例子,當我看到新聞里遞到老人扶不扶的時候,我覺得很是困惑。對於幫助他人的事我總是覺得這本身就是天經地義,是我們國人的美德。但看了許多被訛人的新聞後,我對那些不去幫助別人的人也有幾分理解。當整個社會的道德秩序趨於極大的不信任時,信任成本就大大的增加,這使得我們就要面臨更大的道德壓力和經濟成本。與其去過多譴責路人冷漠倒不如好好反思社會的道德氛圍和制度保障是哪裡出了問題。正所謂上行下效,當表姐表哥等層出不窮,老虎蒼蠅到處跳梁的時候你很難想像在江湖之野能有更多的人去主動表現付出自己的善良。善良誠信是需要呵護的,一味的道德綁架現在在我看來也是一種不理智的寬泛的行為,毫無意義。
大學是人生中學習教育的黃金時代,我們更加呼喚criticalthinking。大學就是教會你如何學習,如何思考,如何質疑,如何去尋求解決的門徑,這是很有意思的。
我總結如下:
在一個被泛濫信息包圍的時代,假如你想成為一個擁有能力說出:我認為真相是… …
我們不能頭腦空空由人擺布?
我們不能依賴別人思想生存?
我們不能總像憤青一樣活著?
我們需要靠自己去問為什麼?
從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說起,就如何進行正確地思維和清晰地寫作,到有效論證的規則、合理的演繹和歸納推理,再到道德、法律和美學的論證進行了詳細闡述,同時還指出了各種以修辭手法來掩蓋虛假論證的例子,對批判性思維進行了全面的論述,幫助我們全面了解和掌握合理而正確的思維基本原則、規則、要求、技巧和訓練方法。
我來說說我自己吧。明年畢業於某211農業院校。學的類似計算機類專業。
大一的時候入選籃球隊、入選校主持團、擔任院文藝部幹事。
大二擔任校級大型晚會主持人,校學生會素質拓展部副部長。
大三擔任班長、菁英訓練營成員、京東校園組織活動部部長。
各大獎項冠軍無數。但成績卻一般GPA平均2.5/4沒掛過科。
而我在大三的時候已經快忘了我們專業的名字是什麼了?地理信息科學吧,GIS,聽說發展前景很不錯。
為什麼這麼說呢。對於專業課的學習,我基本屬於放棄階段。但意外的發現專業課的考試我每次死記硬背三天居然能考到75分以上。對於一個課外活動繁忙的社交達人,這就給了我無限多的理由去不學習。
而我沒有嘗試過去好好學習專業課知識嗎?我真的有下定決心過。
但我並不能知道一節課講40頁課本的地理學老師正在給我們講述的是什麼。
所有的知識一概而過,而到了考試的時候,劃得重點,你考試的分數代表你的成績。
我對這種類似欺騙社會欺騙自己的做法深惡痛絕。
當然也不絕對,也有很負責有很好很有學識很想把學生教好的老師。
後來,我就慢慢釋懷了,我開始發現什麼是大學裡真正能學到的。
在籃球隊里,我收穫了一群人的鐵錚錚的友誼,知道了什麼是有難就在的兄弟。
因為聲音條件很好的天賦,我成功加入為數不多的主持團,成為一個主持人。我現在仍記得,剛剛進入大學,那個瘦弱駝背輕浮不會表達的自己。而在一兩年的主持經歷和鍛煉中,我學會了用眼神和聲音去外放自己的氣質,我挺直了脊樑,能夠在無論多大的場合都能揮斥方遒。這也是我大學裡變化最大學到最多的東西。有時候一個人的形象氣質,就是在不斷的不滿自己中成長。感謝主持團。
三年學生工作,加上主持人的氣質。讓我成為一個語言組織能力表達能力極強的社交型人才,不僅能有強邏輯思維去表達自己,更能主持領導團隊,讓自信兩個字刻在心裡。
菁英訓練營是一個可怕的地方。30個經過十輪面試精挑細選的菁英,互相勉勵,互相促進。進入菁英,就是有種感覺有一群人在前面拉著你,還有一群人在後面推著你,想不前進都難。每月的平衡輪,對自己時間、學期、任務的規劃做到極致。也對職業生涯規劃有系統的學習。
。。。。。。
每一個組織、每一次經歷、以真誠待每一個人,你會收穫比一般人多十倍的人脈和人緣。
在大學裡,認識自己,錘鍊自己,成長自己,這就是我在大學裡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吧。
![](http://b.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52a0f1a306b30f2435cfe407fda5fd75/8cb1cb1349540923f47d39bc9b58d109b2de49df.jpg) 我覺得在大學期間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應該就是邏輯性吧,就是思維能力得到了鍛煉,思考問題更加的全面和客觀,並且我能夠客觀的把它用語言表達出來。 我初進大學的時候,真的什麼都不知道,參加那些學生組織也是特別隨意,都沒有去那些團學青組織,就隨便挑了兩個社團,關鍵是那兩個社團還特別的沒營養,天天就是寫活動策劃,然後一開始是抱著混點學分的目的去的,結果我們學院又不承認社團證明的那種,總之這個混學分的願望就破滅了。一開始真的是挺迷茫的,因為錯過了加入團學青的東西,然後加的社團又特別水,並且我自己也不是一個特別自律的人,所以學習沒有學好,課外活動也沒有做好,簡直就是衰到家了。![](http://e.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cb05c03170310a55c471d6f082756f9f/a71ea8d3fd1f4134ab395fbc2c1f95cad0c85ee1.jpg) 直到有一天,我們院開始辦院辯論賽,然後規定每個班至少要出一個隊伍,我們班當時都沒有人自願參加,我室友當時又是學習委員,沒辦法只能拉著我們宿舍幾個人組了個隊去參加,然後參與的過程中,我就發現我其實對這個很有興趣,也很有熱情,最後我們拿了院辯論賽的冠軍。在那之後,我就知道自己喜歡辯論,但是很可惜院隊也不招新成員了,之後就有一段時間沒辦法接觸辯論了。但是很巧合的一個機會就是,當時打院辯論賽的時候,有個帶我們推辯題的學長,他是我們學校一個叫思辨社的社團的社長,他就想在社團內部成立一支辯論隊,然後就把我也拉進去了。然後我就又開始有機會接觸辯論,跟隊內的人一起去打過校內的比賽,也打過跟其他學校的交流賽。再等到我大二的時候,我們的院辯論隊換屆,學姐學長大都退了,然後有幾個同級的辯手也很水,然後就又由那個學長牽線,我就進了我們的院辯論隊。![](http://f.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c8506325982397ddd62c90006cb29e81/03087bf40ad162d95fbb38de18dfa9ec8b13cd9f.jpg)
所以我跟辯論這得是挺有緣分的,從一開始的偶遇,到之後的堅持,我覺得正是因為有它,才讓我的大學生活沒有那麼單調。辯論這種活動,也許一開始你投入大把的時間進去,往往都看不到什麼成效,所以很多人堅持不下來,但是真的當你開始意識到你的很多改變是辯論帶給你的時候,你的進步已經很大很大了。就比如我自己,一開始我也是感受不到什麼變化,只是把它作為一項興趣在發展,我第一次感受到辯論給我的思維帶來變化的時候是在一個管理學的選修課,當時是一次課堂發言,後來老師給我的評價是:很有邏輯。後來就經常能聽到別人說我說話的時候很有邏輯,條理很清晰。同時我自己也能感受的到,自己看問題不再是片面化的,開始是從多角度、多層次去分析、去討論。
我覺得我大學最有收穫的就是我在參與辯論的過程中培養出來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能侃侃而談的人很多,但他說的話未必是條理清晰的,有邏輯的人也很多,但未必每個人都能把自己想的準確的表達出來。我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都不是特彆強,但絕對比沒有受過這方面訓練的的人好,這就是我的大學贈與我的最寶貴的東西。高中的時候大學只存在於夢想中,小的時候就聽家人和上過「大學」的哥哥姐姐們講,「大學」是一個天堂,在這個天堂中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娛樂、耍女朋友、穿漂亮的衣服、吃好多好吃的(可能我也就這麼點追求了),等到高中的時候才對大學有了一個相對來說正確的認識。大學是我們離夢想更進一步的地方,是讓我們生活變得更美好的地方,大學能縮短夢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大學真是一個好地方,增長見識、學習知識、見識美女帥哥(原諒我是一個世俗的人),遇到形形色色的人,雖然是一個小社會,但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啊。
大學在讀,走進大學的校門只是覺得校園大了一點,人多了一點而已沒有別的感覺。但是呆的久一點就會感覺到每個大學都有它不同的地方,每一所大學都有它的特點,都有我們去學習的地方。高中的時候去過許多大學,每個大學都有我喜歡的地方,那時候想著要考個好一點的大學,結果事與願違我沒考到心中所想的大學,考到了一所二流中的三流大學,心中充滿了抵觸的情緒,懷著破罐子破摔的心情走進大學,情況不怎麼樂觀。什麼社團參加,什麼活動都看不到我的身影。漸漸的發現其實三流中的二流大學也有他優秀的地方,存在即合理,在這所大學中都是一些「偏才」要麼就是數學特別好英語特別差,要麼就是英語特別好數學特別差,還有就是文綜或者理綜特別好其他的特別差,形形色色的人才,有自己的見解,都在某一個方面有特長。就拿我們寢室的人來說吧,小明(化名)電腦高手,一般電腦要是有個頭疼腦熱的他都能解決,就算是換個系統也是難不倒他的,通常的那些office辦公工具都是不在話下。小華,書法家不管是硬筆還是毛筆寫的字都是杠杠的。小偉,歷史學家,對歷史是相當的有研究,基本上不重複的能給我們說上三天三夜,有一次上課考試臨時有事就讓他給我們講的,講慈禧太后那段,哎呀講的實在是太好了。……有時候覺得自己知道的太少了,沒有一技在身如何行走天下。在大學中學到的東西很多,我認為只要是自己不會的,就應該去學習,虛心向別人請教。在這所三流中的二流大學中我並沒有放棄自己,我認為這就是最大的收穫,不管生活在什麼樣的環境中,我們都要自己給自己創造一個環境,然後在這個環境中努力的造就自己,給自己一片新的天地。儘管別人在你的身旁做著別的事,談論著與你無關的事,你要有自己的防火牆,把與你無關的事排除在外。在大學的生活中,我們越發的感覺自己的無知,越來越感覺自己處在世界中的渺小,讓我們認識到,天下並不是唯我獨尊,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才認識到「活到老學到老」的真真的含義,才理解到原來世界真的不是自己想像的那個樣子。大學就是一個小社會,這句話總是在我的耳邊說起,但是有些東西沒有真正體會過,是不知道的。不管別人怎麼形容這個事情,當沒有發生在你的身上的時候 你就不知道會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就如高考一樣 當你沒有面臨的時候,你不知道高考究竟有多緊張,只有等你真正奮鬥過高考的時候,你才能說出我知道高考的那些事情。
現在我大二,大學沒有我想像中的那麼好,也沒有那麼差。剛進入學校那會兒,覺得大學真好呀,沒有人在約束自己。我曾經想像過一個寢室一起聊天,一起吃飯,但是這些好像在我們真正的生活中是辦不到的,每個人的性格好像都不一樣。這就是真正的驗證了什麼叫做人心了。
人心真的很難測,你以為對你好的人,卻不是真正的為你好。還記得大一那會而,我剛進學校沒有多久,就要舉行一個大型的記者節活動,我們剛去,那會兒什麼都不懂。但是老師特別鼓勵我們去找找師哥師姐,多去實踐實踐。就算是去打雜的也行,見識見識一下大場面的拍攝這些的。然後我們幾個同學就同時去幫忙清理機器以及線這些東西去了,就是等他們活動結束後,檢查還回來的器材。
這個事情是由一個學姐負責的,我們幾個人就一起去幫助她。我們其中有一個女孩和她關係不錯,所以我們就跟著那個女孩一起幹活,她是主力,我們幫幫忙。那個女孩還是我們寢室的,結果有一次,我們一起去整理設備,她卻說不用我們去了,她自己一個人就行。
別人都這麼說了 我們就像那就回去吧,本來那天也就挺晚的了。最奇葩的還不是這個事情,後續還有事情發生,在這個活動結束後,需要統計參與人員,好方便加分這些的。結果我們一個組中,加分的就只有她一個人,其餘人都沒有加分,連我們的名字都沒有。當時我們幾個可氣憤了,但是礙於面子就沒有去找老師評論,本來這也是一件小事情,不可能因為加分就去告老師去吧。這應該算是我上大學來,第一次被別人背後算計的了。
我本來是一個大大咧咧的人,向來什麼事情都願意和別人說的人。我發現大學真的不能這樣,很早之前,他們就告訴我,大學你千萬不能傻乎乎的在別人面前說老師同學的是非。以前倒是真的不覺得有什麼的,但是現在經過的這兩年真的要守口如瓶的。
大學教會了太多為人處世的道理,教會了不能一味地不拒絕別人,不能太熱心。以前,我總是覺得不好意思,雖然現在也不好意思,但是如今學會了簡單的拒絕別人了。
但是,我一直都覺得只要自己用心對待他人,自己能對得起自己的心就行。別人的思想以及性格你改變不了,你不能要求別人對你如何。但是你可以要求自己對別人的態度,不能以牙還牙,我一直覺得真心無論在哪裡,都還我們應該交出去的,即使面對的人不以真心交你。
看到這題的時候心理猛然一驚,畢業第三年一般已經過去了,在圈子裡摸爬滾打也有5年時間。鮮肉這個詞理離我越來越遠,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自己更像一塊老臘肉了。
自己應該也算是奇葩,學習的是~~機械設計製造及自動化專業~~工作的方向確實互聯網運營,在常人看來,大學四年基本上是白念了,但是個人卻不是這麼覺得。
大學學習的不僅僅是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了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方法,我認為更重要的是熏陶內在的,虛一點兒的說可以稱之為人格的建設。
到實際工作中,更覺得人格健全上的可能會在工作中更優秀。
如果你是從事跟本專業相關的,那麼大學學到的東西都是一個底子,可能是了解作為了解,而實際上到工作中根本用不到多少,首先拿機械行業舉例:上學的時候學到的都是基本理論知識,比如說工程力學,比如說機械設計原理,工程力學講到的是力在材料中的分布,運用到實際中的可能是你設計了一個零件的剛性夠不夠,可能是耐磨度夠不夠,使用年限能不能達到要求。機械原理講的是可能是一些機構運動,此輪嚙合原理,聯動組件,運用到工作中可能就是通過設計機構是機器能夠完成相應的動作。而實際工作中這些技術會被用到,但是都太基礎了,你可能要研究機械手的運動軌跡,如果你是負責這部分的工程師,你都是要從新學習的。再拿每天接觸到的代碼大神門,學校學習到的同樣是基本原理,可能學C,學Java,而到了實際工作中然呢做前端,語言是一樣的,但是你基本要從新來學習最新的技術。
說了這麼多,貌似大學學的東西真的是沒什麼用,但實際不是,在大學過程中,你培養了自學的能力,在實際工作需要學習的時候沒你能夠快速學習,大學中培養了你的邏輯能力,你在思考工作的時候就會變得全面,我們稱之為成熟,
拿自己舉例:大學學習一根軸的設計,需要有多少個台階面,軸繫上的那麼多零件,需要的安裝順序,這在我做產品相關工作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在思考用戶使用邏輯的時候,同樣是要考慮用戶先做什麼,在看什麼,得到什麼樣的結果,內在的東西是想通的。
所以,大學學的東西很重要,要努力,讓通過學習相關專業,讓自己的人格健全起來
大學固然是學習專業知識,提升專業技能的黃金時期,但就我自己而言,學到的最有用的東西就是為人處事的方法和技巧。這並不是什麼假大空的說辭,畢竟你這一輩子不可能只有學習這一單一活動吧?你得去工作,去生活。
大三上學期的課真的太少了,一周五六節課那樣,而且機緣巧合下去了學校的就業指導中心當工作人員。我去的時候正是招聘季,每天都要跟畢業生和用人單位打交道。
我感觸最深的是:對領導要儘可能說「我可以」,少說「我不行」,就算「不行」也要盡量「行」。
我是隨一批學生新招進去的,實習一周後只能留下一半。有一次一個領導讓我去一個公司取發票(這個領導決定我們的去留),說實話那個地方我都沒聽過,然後當時我就回絕了「不好意思,我不知道那個地方」,我從領導辦公室出來,跟學姐說了這個事,她很不解地問:「你為什麼要說不知道呢,領導已經把公司名稱告訴你了,你可以百度地圖可以問路人,怎麼可能就辦不到呢?」我恍然大悟,又去找了領導,說我馬上就可以過去。後來,我的確是憑一己之力找到了那個公司。從那以後,領導讓我去辦的事,只要我盡最大努力能辦到的一定義不容辭,最終,我有幸成為實習群體中留下來的那一半。
可能我把這兩者聯繫起來有點牽強,但職場中就是這樣,你能行的一定要說「我可以」,不然,許多機會可能就被你拱手讓人了。 當然我收穫的還不止這些。有些時候,細節真的很重要。例如,當你給領導倒茶時,千萬不要把杯子放桌上直接倒水,而應該將杯子拿起來,稍微側著身子,在領導身後把水倒好,然後放桌上;當你質疑領導讓你去辦的事是否可行的時候,千萬不要馬上說出來!!不管是否可行,你先做了再說,結果怎麼樣都是後話,有些時候可能你的一句話會讓你在領導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之前的付出都付諸東流了。所以,當我回顧已逝的大學生活時,這些點滴的小收穫真的是我一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大學以前我只知道好好學習考大學,而考上大學之後呢?
現在的我在讀研究生,回頭想想,大學可能就是一扇門,給我開啟了一個更多元的世界,讓我見識到更多不同的人,然後認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去追尋什麼夢。
我常常羨慕別人。羨慕成績好的,羨慕有特長的,羨慕活潑熱情的,羨慕長得好看的,羨慕家裡有錢的。反觀自己,我常常覺得自卑,因為自己內向又軟弱,生活中除了學習考試便一無所有,毫無精彩可言。
然而大學的時候,我一遍學習一遍在外面兼職,做過促銷當過店員干過客服,同時保持成績名列前茅,拿了國獎,去不同的城市旅遊。我見識到更多的人,全國各地的人,他們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背景、不同的才藝、不同的生活。我還是常常羨慕別人,比如全世界旅行的背包客,比如創業賺錢領導力MAX的青年才俊,比如因為熱愛音樂而在酒吧賣唱的同班同學。這些我羨慕的人,都是有興趣愛好有理想抱負並且執著追逐努力奮進的Dreamers!然後我才意識到,我羨慕的是但凡有所熱愛執著努力的人,而我呢,我熱愛什麼呢?
我想大學就是要我不斷去嘗試,經歷新的事,見識新的人,然後終於有一天悟到這個道理,接著能夠沉靜下來,踏踏實實追求自己喜歡的東西。
現在的我在讀研究生,長期科研,偶爾寫作,這些都是我喜歡的事。能夠堅持我喜歡的事,我想,這就是本科四年對我最好的饋贈。
————這是一個分隔線————
再回頭想想自己曾經羨慕現在仍然羨慕或者不羨慕的人們,都映射了每一個時期的那個我和那個我所處的世界。或許在很小很小的時候我的羨慕里還會摻雜著嫉妒,但是慢慢地隨著羨慕的群體一點點擴大,那層嫉妒便一點點稀釋,與其說羨慕不如說——那些小羨慕就是我當時的嚮往。為了消除羨慕的心裡失衡,我都要更努力去克服天生的個性,克服無知與懦弱,我都要更努力去點燃我能創造的某種亮光,儘管我會迷茫,因為我不知道那點亮光在哪,正如我不知道什麼是優秀,要麼我就要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因此我每一次變換羨慕的對象是源於我自身變化了,我所處的環境變化了,我所羨慕的不一定是某種意義的優秀,但必然是每個時期我所關注的焦點,與我所處的世界的焦點。
當世界慢慢打開的時候,我終於看清了自己。
老實說自己的大學學習到了什麼,感覺學習的東西倒是有很多,有用沒用的都一堆,但是要說最有用的東西還需要稍作思考。以前在上大學以前高中老師經常跟我們說,大學其實學習的知識如果是放在高中,肯定一年的樣子就學完了,但是大學為什麼要4年,因為大學是提供了一個平台,讓你的各個方面的素質、能力都有所提高。那麼大學就應該是輕鬆的,沒有什麼壓力的,大學可以通過時間來找到自己的興趣點,或者自己的能力點,然後畢業之後能從事相關方面的工作。![](http://h.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bb387320262eb938ec3872f6e052a903/21a4462309f7905277fd37ff05f3d7ca7acbd515.jpg)上了大學之後,大概是大二的樣子明白的很多的東西。有一次輔導員在班會上我們說他的大學生活,首先說一下他是我們系學生處的小領導吧,年紀不大深受老師們的尊重也深受同學們的愛戴,他是研究生,我們還是覺得他的成就是可以的。他說他大學的時候掛了好幾科的,但是他卻是他們班老師最喜歡的學生,畢業後也是老師推薦的就業,絲毫沒有就業的壓力。他提到一點是,有的時候不是什麼都拼考試分數的,就是這句話讓我有些醒悟了。果然,我們班成績排在第一的人竟然拿不到獎學金那些的,因為我們還要有操行分,這個操行分除了考證很多的都是靠參與活動獲取,這就促使很多的人去參加學生會,去參加很多的活動什麼的。高中及以前都覺得是成績最重要,上了大學才知道其實不然,當然不是號召大家不為高分,而是在沒有高分的時候也不要氣餒,同時要多方面提高自己。根據輔導員說的,還有身邊的現象發現大學真的是提供了一個平台,提高自己各個方面的能力。在以後的工作中,真正的是學習的知識是比較少的,更多的是自己的能力和經驗。而且後來也發現在畢業後發展很好也不是分數很高的那些。還有就是學習到不要只看錶象真善美,接受假醜惡。以前高中是大家都在差不多的時間和環境里學習,所以全憑自己努力了。但是大學大家的時間相對自由,有些同學說自己出去玩了,其實是去圖書館自習室了,聽他說他沒有努力,其實人家背地裡悄悄使勁兒,我想很多人應該都是最討厭這樣的人,最後考了高分還在一旁嘚瑟。後來知道看人真的不能看錶象,你真誠的對別人,你以為別人也是那麼想的,人家實則假意示好。最近身邊就遇到這麼一個人,一直覺得都還好,以為其單純簡單,但是通過有些事情看到其本質,很有心機,看到了假丑的另一面,原來自己以前只是看到了表象。但是以前就學到了這個道理,到現在也不會難以接受,因為有心理準備。我想這樣的情況應該會有很多,但是有那樣的認識,直至發現別人的另一面也不至於過於傷感,可能這就是成長。
我現在是一名專科大二的學生了,我感覺在大學裡學到的大部分都是跟以後進入社會工作相關的經驗,確實也是學到了很多。
我感覺我學到的最有用的就應該是和別人交流的方式方法吧,讓我可以見到不一樣的人,說出他(她)喜歡聽的話,確實說出來不太好聽,但是真的是在以後步入社會了,會很有用的。我覺得上大學大部分人都是來學習這個經驗的吧。
比方那我來說,我在上大學之前,是屬於不太喜歡和別人說話的,不太善於表達,不能夠讓別人真正理解我想說的東西。我上了大學也快兩年了,現在不能說是能言善辯吧,但是可以把我的想法準確的傳達給別人了,也敢於說話了。本來來了大學之後根本沒想著什麼作班委、進學生會什麼的,可就是在大一剛來了就成了班級負責人了,之後心想著成了就成了吧,我就好好乾唄。
再後來要選班委了,我心想著既然都當了這麼長時間的負責人了,為何不在試試呢,要不然多可惜了就,哈哈。就逼著自己參加了競選團支書職位的演講,演講還是不盡如人意,但我敢上台了,算是有進步吧。成功的當選了團支書,然後該競選學生會了,心裡又想,當了這麼長時間的團支書,難道不競選一下嗎,就參加了團總支幹事競選,也是成功了,哈哈。又在去年的10月參加了團總支學生會換屆,現在是團總支宣傳委員,主要負責系裡精神文明宣傳工作。
我這人有個毛病,每當有機會上台演講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的時候,就會很糾結要不要上去,歸根結底還是怕說的不好,尷尬。可是呢,最近我真的感覺到了自己的改變,上個星期的思政課上,老師讓上台表達自己的看法跟觀點,我竟然在第一時間就想上台表達,真的是天大的改變啦。
上個星期的周四,系裡組織大一年級舉行活動,最後還得需要大二的上台總結髮言,我可以說是沒有任何的猶豫就上去了,說的好不好的吧,但足以把我的觀點全部表達了出來,感覺自己棒棒噠。
其實大學,不都說大學是一個小社會嘛,來到了大學就是為了能夠鍛煉自己的交際跟處理事情的能力。來了大學,多做一些事情還是對自己有益處的,比如參加個什麼比賽啦、加一個社團啦什麼的。比如我就加入了我們學校的北洋話劇團,社團真的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所影響。我加入的是相聲部,通過平時的一些演出,真的能夠鍛煉我的舞台表現力,不會畏頭畏尾。回想起那時候排練的日子,師哥師姐們還會給我們這群大一的帶好吃的,真的很溫暖,雖然現在不長去了,但我的還是留在了那裡。
大學嘛,就是要往大了學。用我們思政老師的話來說,就是:讀一本好書、談一次戀愛、掛一次科(這個盡量別有)、拿一會獎學金。反正就是怎麼充實怎麼來。
其實現在畢業之後,最經常聽到的關於大學的話題就是,大學學了四年感覺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沒有一點幫助,感覺什麼都沒有學到,學的都是些無用的東西,感覺自己在大學的時間都白費了。這些就是最常聽到的言語了,其實說實話我本人也有這樣的感受。我們現在從事的工作看上去跟我們學習的本專業沒有一點關係,這就是不對口的就業了,其實很多人還是想要從事與專業對口的工作,但是為什麼我們最終卻沒有從事呢,還不是因為自己在大學學習的專業課程不紮實導致自己沒辦法找到和自己專業對口的工作。好像我們所談論到的都是大學沒有學到有用的,事實上上了大學就真的什麼有用的都沒有學到嗎?其實我想四年也肯定不是完全白費的,肯定有那麼一些是你學到了的,那我們在大學期間學到的最有用的是什麼呢?我想肯定對每個人來說是不一樣的,比如那些學霸來說,在大學裡也跟在高中那會兒一樣讀書刻苦,這種大學生學得最多最有用的無外乎是他吸收到的知識了。像那種在大學裡面雖然成績不怎麼樣的,但是卻在學生會有一番作為的,每日基本就處理學生會裡面的各種事宜,那我想可能大多數這樣的人在大學期間學到的最有用的就是領導能力還有社交能力了。當然也有那種既不在意自己的學業也不在意自己的領導能力的,就是那種既不學習也不參加各種活動的人,只是一味的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例如閱讀,例如樂器,例如舞蹈之類的,其實他們在大學裡面也是學到東西的,他們做這些事情不僅可以提升自我的休養,而且也讓自己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在精神上是飽滿的。 ![](http://f.hiphotos.baidu.com/zhidao/wh%3D450%2C600/sign=da4c76658f35e5dd9079addb43f68bd9/730e0cf3d7ca7bcb9fc85118b4096b63f624a852.jpg)說說我自己在大學的小故事吧,其實我也並不是一個愛學習的人,但是也不至於討厭學習,能學懂的自然就喜歡,不能學懂的我也不勉強自己。大一才進去的時候其實對於學習還是蠻有激情的,所以大一的成績在整個 專業來說還是算是上等的成績。後來,因為各種原因有家裡面的,有自己在學校的原因,我開始沒日沒夜的去做兼職養活自己。一開始做兼職其實只是為了可以早點跟社會接軌鍛煉自己,後來兼職的薪資卻成了我一份不可或缺的經濟來源,我需要靠兼職這份收入來保證我的正常生活開銷。所以我的大學期間,在後面的日子裡,我做的最多的就是兼職,有的時候為了去做兼職還不惜逃課。因此,我想對我來說,大學期間我學到最有用的,應該就是在真正畢業的時候不會膽怯,不會像剛畢業初入社會的大多數應屆畢業生那樣的迷茫和無措,因為我從一開始就自己賺錢養活自己了,因為我從一開始就接觸了工作了。不管是面對面試官,還是真正涉入職場的時候,我都能很強的適應能力,這便是大學帶給我最多的東西吧。
這兩天我哥哥要結婚,五一,快畢業了,理論上5月20答辯,今年答辯提前了。春節的時候連結婚的一絲徵兆也沒有。昨天給我說的,五一結婚,愚人節但不是玩笑。其實我覺得對我來說真是很折騰的。從省外回家,完事又要趕回來,答完辯就畢業了,又會回去。可他給我說的時候,我只是淡淡的說:「好的」。擱在兩年前,我恐怕會建議他改為十月一,美名其言「與國同慶」,多好。我之所以如此答覆,完全是因為,我有過這方面的教訓,於是乎決定,在不涉及身邊的人違法亂紀的前體下,絕不干涉任何人所做的決定;從不主動給於別人建議,只有當事人來諮詢我,我才會講一下自己的看法。
這種心態的轉變,基於發生在我身上的兩件事。
我有一個老表,性格比較優柔寡斷,什麼事情都很難做決定,在他高考結束填報志願的時候,我考慮到他的性格,我小姨又覺得我讀了大學,比較有經驗,就讓我幫他參考著填報學校。直到志願填報截止的最後一天,他還拿不定主意。我就讓他報某某學校,並建議他填報某個專業。但他覺得哪個專業分數有點低,自己的分數顯得吃虧,要「沖一衝」。他給我說的哪個專業,我從心裡幾乎可以判定是錄取不了的,但我也不敢一定這麼說。事情的可怕之處就在於此,看起來你是在幫助他做了決定,但事實上你只做了整個決定的50%。等到後來,我老表抱怨沒有被第一專業錄取,調劑到一個不靠譜的專業時,言外之意也有我替他做決定的抱怨。假如全部按照我的意願來,可能就會被一個相對好的專業錄取。後來我就意識到,當一個建議在不能保證貫徹到底的時候,你既要承擔責任,事情發展卻也不是自己的初衷。
另外一件事,我的一個初中就要好的同學,在南京讀大學,時常會聯繫一下。有一回他告訴我自己要休學,我問休學幹嘛,他說跟著他姐做事。他姐夫做的挺好的。當時我也覺得大學裡很是像養老院一樣的日子。所以也比較支持他。快做出休學決定的時候,他會給我打電話,我也會鼓勵他。我想他是要聽到支持的聲音,所以知道我支持他休學,所以會給我打電話。
寒假的時候,我就去找他玩,發現他跟著他姐在做類似於傳銷的東西。當是我就後悔了,我不該在不了解情況的時候,盲目的給予別人建議、支持鼓勵。
經過這兩件事之後,我慢慢地覺得,每個人做出任何決定,都是基於自己生活經驗內心活動做出的判斷。我們就算能夠看到他所處的境地,卻很慢了解他內心的活動。在每一個人做出的任何決定,在不違背法律之時,我都不該過多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另外假如這個人心智成熟,你又了解他的生活,你是放心的。那麼對於這樣的人做出的決定,更不該枉談什麼建議。任何一個決定,都有內心的理由,或可以與人言說,亦或不。
這就是我自己認為最受益的東西,目前無法判斷,這個想法,到底好或者不好。
大學的生活,可以過得很精彩也可以過得很單調。每天做的同一件事情就是上課,而上完課呢,剩下的時間就是自己的了。
記得上大一的時候,周一到周五都跑早操,晚上呢就是上自習,時不時地學生會還組織一些活動然後讓我們參加。反正閑著也是閑著,我和舍友一聽到有類似唱歌表演這種活動,都果斷報名,我倆一起參加的活動真的挺多的。因為是新生嘛,剛來學校不久自然少不了各社團來大一納新。這些部長,社長極力的推薦自家的社團,我們這些新生見了不禁眼花繚亂然後也新生糾結。
我大一的時候報了倆社團,一個瘋狂英語因為我喜歡英語,另一個是自強社,我們系自己的社團。自強社的社長介紹說,這個社團呢是直接和學生會掛鉤的,也可以說是學生會的分支,不過是以社團的名義納新的,以後要是乾的好了,可以直接進學生會,也可以說是走後門。我那會挺想在學生會幹的,想著鍛煉鍛煉自身的能力是好事。一聽到自強社是和學生會掛鉤,果斷選擇了。
嗯,印象挺深刻的就是自強社的面試。算是我大學第一次面試吧,雖說只是個社團面試,但是挺緊張的。面試的地點是在一個教室,我去的時候門外排了好多人,每個人拿著自己的簡歷等待著。我去時站在了隊伍的最後,看著前面的人一個個的進去然後出來,和同伴說著面試的內容,那麼一整我更緊張了。終於到我了,我還記得我當時裡面穿的是黃色T恤,外面穿了件藍襖,腿上穿的是牛仔褲,腳上……自然是帆布鞋了,扎了個馬尾,毋庸置疑,典型的中二打扮。
我進去的時候教室特安靜,往左一轉就看到了給我們面試的學長學姐們,掃了一眼,看他們都一本正經的坐在那。我的心嘭嘭地跳著,我這個人就是心裡越緊張表現得越冷靜,我本以為我說話的時候聲音會顫抖,結果我一說話,整個人顯得特冷靜。我記得有一個學長問我的問題是,十二月份特別冷,我們社團有一個善行一百的勸募活動,每周末都得去,在外面凍得伸不出手你願意去嗎?我一聽這問題,果斷答願意啊。這是我比較擅長的環節,就是發表自己的看法,當時回答完自我感覺還挺不錯。
緊張的心情已經平復,無論問我什麼問題,我都可以冷靜的回答了。有一位學長,總感覺問問題的時候特別嚴肅,一看就是不那麼好相處的人。那時候心裡還想著他對我的回答不滿意呢,誰知道在面試快結束的時候他突然問了我一句,你願不願意來我們部。當時啊,真的特別開心啊。
那次面試呢然明白一件事情,我們部那位部長之所以嚴厲,是因為他很重視那次面試,我也覺得很幸運,在日後能得到他的肯定與栽培。大學生活很有趣的,雖說每個人的日常不同,可是呢只要豐富不單調,那就是有意義的。
由於家庭的關係,我屬於有點偏自閉的性格,雖然不至於嚴重到看心理醫生。
不願意跟陌生人打交道,習慣呆在熟悉的角落裡,吃熟悉的食物,見熟悉的人,聽一個風格的音樂,玩一種運動,偏愛一種款式的衣服,諸如此類·····
總之,我不願意改變,改變很可怕。
第一天報到,六人間的寢室,空蕩蕩的,陽光透過窗戶照出空氣中飄蕩的灰塵,我虛扶著行李箱感覺自己不是在寢室,而是在機場等待一個永遠不屬於自己的航班,周圍到處都是人卻跟我無關,笑聲陣陣我聽不到只看到扭曲的面孔。
對於我來說,這樣都僅僅是可怕的開始而已。
陸續有人到達房間,多半是父母陪伴,吵吵嚷嚷,推推擠擠,大聲談笑,互相介紹,你嘗嘗我家鄉的這個,你嘗嘗我媽給我帶的這個·····我拚命拚命的擠出笑容,偽裝自己的孤單和無助。
對於我來說,這樣都僅僅是可怕的開始而已。
接下來,熱情到無法拒絕的學長,溫柔的彷彿拿著毒蘋果的後母般的輔導員,總覺得巨心叵測的社會宣傳單,一本本散發著墨臭的書,一張張大笑的臉,一聲聲陌生的問候·····
對於我來說,這樣都僅僅是可怕的開始而已吧。
直到我遇到了學姐,她是攝影社會的,她不會笑話我的沉默,不會厭煩我的冷漠,帶著我一步一步的走向真正的大學,帶著我學會了接受,在她的幫助和帶領下,我逐漸逐漸的開始接受新事物,慢慢慢慢的變成一個會大笑會追逐打鬧的普通大學生。
我想,在大學裡學到最重要的應該是接受,接受這個世界,接受善意,接受知識。
就這樣
很愛
作為一個大三的臨界畢業生,在大學裡我感覺我學到的最多的就是與人交流的重要性。
我小時候很自卑,因為身體有點肥胖,總是被人嘲笑,漸漸的我感覺自己很沒用,在讀高中時更是自卑到了極點,不與人說話,不與人交流,甚至與父母說話的次數都變少了。
我開始懷疑自己存在在這個世界的理由是什麼,這個世界沒有我,它一定還是會轉,這個世界沒有我,每個人還是一樣的生活。高三那一年,自己渾渾噩噩得度過了一個春夏秋冬。在下一個夏季,我考上了大學。
就是這個每個讀書人的人生轉折點,也成為了我一生中的重要轉折點。突然發現一個大學,真的能改變一個人,有人說大學是一座象牙塔,而我覺得大學,就是一座大熔爐。我在大學裡得到了歷練和捶打,真正的改變了自己。
一來到大學,發現大學與自己想像中的完全不一樣,又破又舊。有人說,這個大學還比不上自己的高中!因此,我越加煩惱,越加自閉,越加獨來獨往了!
後來,我遇到了我生命中的那個引路人,我的大學班主任。她是一個剛剛博士畢業的新新人,但是思想卻又不失傳統。她對我們說,一個學校的好壞不在於它是否有一個漂亮的環境,不在於它是否有一個豪華的宿舍,不在於它是否有饕餮的美食,而是在於它的學風,它的歷史,它的精神。她說她和我們一樣剛來這個學校,倒是覺得我們學校有很悠久的文化歷史,有十分精彩的人文傳承。雖然我們學校的硬體條件不好,但是只要你認真學習,這些困難都是你前進的動力。
她的一席話打動了我,我瞬間感覺自己所有經歷的都是自己的財富,都是為以後的美好生活所必經的磨難,唐僧縱使有孫悟空保駕護航,也經歷了九九八十一難!想著前人在那麼困難的條件下還取得了那麼高那麼偉大的成就,我在這裡自暴自棄有什麼意義呢。
之後,我開始改變自己。我開始運動減肥,三個月我瘦了20多斤。體重回歸到了正常水平,人也開朗了,喜歡和別人交流了,在網上也能交到知心朋友。和同學的關係越來越融洽了。
後來,我漸漸明白,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每個人存在在這個世界上,總是要與周圍的人分享交流的。這樣,你才能知道別人在了解什麼,想得到什麼,你才能知道別人的需求。同樣的,你要去和其他人說話,去交流,別人才能知道你在想什麼,你需要什麼,才會更好的幫助你而不是忽視你。
所以,讀一個大學,並不在於你拿了多少獎,考了多高的分,找到了多麼好的工作。最重要的還是你要明白你因為什麼而活,為了什麼而努力奮鬥,明白自己真正需要的和在乎的是什麼,也明白了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我覺得我學到最有用的東西就是自我規劃能力。
其實大學真的是半個小社會,當然雖然說社會遠比大學更複雜。但是大學的東西,對於剛進入小社會的我們來講,已經很複雜、很豐富了。很多時候,我們面臨著各種選擇,各種妥協,各種競爭。因此我們要鍛煉自己強大的自我規劃能力,才能在,紛繁的事情中找到出路,堅定自己的目標並拿到結果。
覺得大學就可以看得出來,很多人往往差一點拿不到結果,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往往就是規劃力不夠,執行力不強。在最開始就沒有想好,所以也往往因此拿不到自己想要的結果。
因此在一件一件事情的經歷中,在朋友的幫助下,我對自己的規劃力,有著顯著的提升,並且同時伴隨著執行力的增強,會為達到目標,做一切力所能及努力,讓自己至少拚命努力過,也因而不會後悔。
當然,之所以覺得學到最有用的,只體現在大學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在後面的工作中,我也用在大學所學到的,這種自我規劃能力,較好地為自己規划了一條至少讓自己很滿意的道路。可能也因此在某種程度上,暫時擁有了了別人眼中所羨慕的人生。同時,在平時的工作日程安排上,以及對自己個人的未來工作和生活的規划上,我也充分發揚了我這一技能點。當然這一切,還是很感謝我女朋友的,沒有她的幫助、陪伴,和扶持,可能我不會變得更好。
蟹蟹~and love。
時間管理。
我上大學的時候,我的學校比較特殊,每周要上六天課(周六是全天課),周日單休,其他周一到周五就根據具體課程排課表了。這種情況下,我們學校的課程授課時長就不會被拉的太長,所以我們擁有了很長的假期(暑假通常是45天~55天,寒假大概在50~60天),是的,寒假在兩個月左右!
這樣的現象就給了我們充分的時間,對於我自己來說,屬於那種不太願意讓自己閑下來的那種,所以,每次放假的時候都會給自己帶很多本書,包括課程的教材,包括自己喜歡的技術書籍,還有一些文學類的,反正各類的書籍吧~
最早的時候(大一),我放假的時候帶了40本書坐火車回家,計劃是要看完所有書的,然後給自己做了非常詳細的計劃,甚至計劃成每天花10小時來學習、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等等。但是一個假期過去,每天平均下來只做了6.5個小時的工作量,40本書也僅僅看完了不到一半,原封不動的帶回去的時候,自己也是醉哭了。
其實不是自己不想看,更多的是時間管理能力比較差,沒有合理的分析好自己的時間,並去估計自己的「任務」需要耗費的時間。
不過,幾年磨過來吧,大學期間也在鍛煉,假期也在鍛煉。到了大三上半年結束的時候已經遊刃有餘的,需要多少時間做什麼事情,通常不會有太多的偏差。
工作之後,發現,時間管理能力真的很重要,因為沒有時間,什麼都做不了,有的人能夠在同樣的時間之內做更多的事情,一方面是他的效率高,能力強,另一方面就是他時間利用的比較好。
學到最有用的東西就是敢於邁出腳步的勇氣。
有一天上課抬起頭,突然發現教室所有人都沒有聽課,好吧,這節課老師講的確實特別枯燥,然而等我環視一周之後突然又發現,用所有人這個詞的話就是個病句,還是有人在聽課的,這些人分布在最前排,然後我將這些人分分類發現,學霸沒有在聽課,因為學霸覺得老師講的太無聊了,有時候都覺得老師講錯了(數學專業有些學科書寫的都是錯的)。學渣也沒有聽課,聽了也不一定沒聽懂,聽懂了也不一定能考,考了也不一定能記住,那還聽啥。特別愛聽課的往往是那麼不幾個人,成績還不錯,平時也很用功。而再想想,這些人就是前十名,前十名的做法和剩下的幾百個人的做法截然不同,這就是為什麼他們成為前十名,而剩下的人只能在中下游徘徊,而如果我們跟著大多數人的想法來做的話,我們始終會在中下游,所以突然我就發現,原來我原以為很多人都這麼做就要這麼做的很多行為,都是錯的。後來我就試著完全不在乎別人的做法來做,其他人做不到的我偏要做,其他人覺得不可能的我偏要試試,其他人都說算了算了的事情我偏想去看看,當然,並不是像沒腦袋的蒼蠅一樣瞎闖,而是效仿成功的學長的做法,為了以後的工作四處找實習,在別人還在溫暖寢室被窩裡的時候,我已經吸到純正的霧霾了,當別人還在擼啊擼的時候,我已經在飛機上坐著了,當別人還在打瞌睡的時候,我已經評審了好幾個問題了。然後回過頭來想一想,都是沒有經歷過這種事情的人,所以同樣沒有經歷過這樣事情的人的想法不可取,真正有點作為的在人群中已經看不到了。所以很多人想要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麼他真的有說做就做的勇氣嗎?如果你還想跟我多聊聊的話,我只能用下圖來表達:大學時期是最美好的時光,也是感腳人生中最短暫的時刻,美好的時間感腳過的最快,以至於自己學到有用的東西都感覺沒有全部得到。
大學裡最有用的我感腳學會了自立,第一次離開家來到千里之外,面對的不再是爸爸媽媽的陪伴而是宿舍里來自四方的朋友,大家剛開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感腳語言都不能太相通,還有面臨的陌生的環境,我們要自己洗床單被罩,自己打水買飯,自己去購買一些列的生活用品等等,當我們冷了,餓了,生病了,學習中、生活中遇到困難了,我們都要自己把自己的情緒搞定。其次我們學到了朋友中的友誼是無價的,從最開始的大家語言不通各種無視,到大家有啥事哭著笑著一起度過,生病了是好朋友陪著打點滴,不開心了,是朋友陪著一起壓馬路,一起放縱心情,陪我們一起哭一起笑。開心了我們無形的時候是好朋友及時給我拍打。大學是通往職場生活中的儲備糧倉,我們在大學裡得到的知識,在接觸社會之後都是最好的槍支彈藥。大學裡我們有充分的時間去學習,有充足的資源去汲取,我們可以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的遨遊。我們還可以在社會中得到一些生活實踐,跟老師和朋友一起開發程序。我們從一張白紙,逐漸匯成五彩繽紛的一張美圖。或黑或白,我們無悔我們的青春大學生活。大學讓我們學習到了生存的必須技能,也得到了我們人生中最純凈的友誼。我們的青春最絢爛的時期。懷念。說起大學,就好像是要開始回憶往事了一般。大學我認識了很多人,知曉了很多事,得到了很多同樣也失去了很多。如果一定要說最有用的東西,那就是明白了一個道理。有些好的優秀的習慣要堅持培養,已經養成的要好好堅持。我一直算是比較愛看書的,但基本上都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看到感興趣的就翻翻,不感興趣的理都不理,一年也看不上基本上,看完的也數小說居多。大二的時候突然有一天我周末晚上從鳳凰回來發現宿舍一個人都沒有,我驚訝的發現我們宿舍就只有我一個悲傷的單身人士了。那個時候恰好有個同學在追求我,我也不是沒有考慮過答應他的,只是還好我很快就想明白了。於是開始給自己找一些事情做,很快我也就找到了,去圖書館看書。我先從自己感興趣的小說開始看起,幾個月就看完了圖書館幾戶所有我感興趣的小說,然後慢慢的開始看一些心理學營銷之類的,後來就開始對古典名著感興趣了,要知道我以前從來不看這些的,我甚至一度有將紅樓夢再看幾遍的衝動,也不知道那一年借了多少本書,反正期末的時候圖書館還給我扮了一個閱讀獎。簡直有些莫名其妙的感覺。也就是在那一段時間漸漸的打開了我自己的閱讀面,開始養成了看書的習慣,並且擺正了閱讀的心態。以前有些討厭為什麼自己就是看不進去一些枯燥的書,我老師曾經推薦過我《明朝那些事兒》,我簡直一點都看不下去,後來過了很久我無意中翻了一下,然後我用了三天一口氣讀完了一整套,甚至還去喜馬拉雅下載了朗讀版。有些事情不能急,越著急越無力,慢慢來反而會更加的快一些。
推薦閱讀:
※戲說乾隆90後的有看過嗎?
※你知道邵逸夫這輩子說過哪些經典話嗎?
※《當幸福來敲門》哪些台詞打動過你?
※你認為堡壘之夜能夠超越絕地求生嗎?
※你看過哪些有意思的彈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