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類型的條目在 Google 搜索時擁有右側簡介?
Google-帕爾曼
首先,這個東西是Google Knowledge Graph 的一部分,此項技術於2012年5月登陸Google搜索引擎;
Google Official Blog在2012年5月16日對於Knowledge Graph的介紹博文中提到:The Knowledge Graph enables you to search for things, people or places that Google knows about—landmarks, celebrities, cities, sports teams, buildings, geographical features, movies, celestial objects, works of art and more—and instantly get information that』s relevant to your query.
顯示信息種類包括但不限於:地標、名人、城市、體育隊伍、建築、地理特徵、電影、天體、藝術作品等。
另外,顯示信息來源包括但不限於Freebase、Wikipedia及CIA World Factbook。
=================== 以上針對題目本身 ====================
作為普通用戶來理解一下這項技術:
傳統搜索引擎不論是否被優化過,主要的搜索結果仍然是「扔」給用戶一堆link,而link本身不是知識;簡化成操作邏輯的話應該是:Input → Output → (Content) → Knowledge;Google Knowledge Graph相當於幫助用戶去掉了中間兩環,直接將(部分)Input轉化為Knowledge;
此外,更有價值之處在於,Link(output)的關係鏈是鬆散的,而Knowledge的關係鏈則是緊密的、網狀的,這樣更利於用戶通過一次搜索而獲取與條目最緊密相關的一系列內容。比如搜索"leonardo da vinci",右側的wikipedia介紹欄不僅總結介紹了達芬奇,還在下方提供了「Artwork」和「People also search for」,這些都極有可能是用戶搜索達芬奇後下一步的操作;再比如搜索「renaissance artists」,Google會在搜索欄下方、搜索結果上方顯示一排「Artists frequently mentioned on the web」,直接通過Google自有的搜索數據提供最有可能的結果。
結合以上兩段理解,「應該」被顯示在knowledge graph中的條目是:- 首先它是一個【知識/knowledge】,而不是看法、經驗、觀點、討論等,使之可以被簡化成一個圖片加一些基礎描述文字(類別、年代、相關人物和事件)——可以被「知識」化
- 條目處於更大的【知識網】之中,這個網內的各個相鄰的節點有很高的相關度——可以加入知識網中;
- 在搜索請求中有一定的出現頻率——用戶想要了解;
如此一來,那些有一定「存在感」的人物、組織機構、科學技術、歷史事件、地理知識、風景名勝、文化體育常識等標準化的知識都應該出現在搜索結果的右側。
純外行求輕拍。。。- 樓上幾位所說的知識圖譜(Google Knowledge Graph)實際上是對知識資料庫(Knowledge Base)的一種應用。
- 知識資料庫用實體(比如依扎克帕爾曼),實體的屬性(帕爾曼的教育背景是:朱利亞德學院),以及實體之間的關係(他參演了幻想曲2000)來表示我們所說的「知識」,這種存儲方式對計算機是非常友好的。
- 利用知識資料庫,就可以在應用中提供更多和知識有關係的服務,比如題主說的在搜索引擎中搜索一個實體名,搜索引擎就可以在側欄中把這個實體的信息展示出來,方便了用戶。所以只要是搜索的關鍵字足夠區分出是知識資料庫中的哪個實體,並且這個實體有預備好的信息來展示,就會出現這個結果。
- 另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應用叫Direct Answer,題主可以試試在Google里搜」How old is Jay Chou「,或是在搜狗搜索里搜」周杰倫多大了「,都會在搜索結果的上面直接給出結果。
地點名勝,著名建築物,人物等被納入知識圖譜的內容。
推薦閱讀:
※國內有哪些方式使用谷歌搜索?
※Google Year In Search 2017 視頻回顧了哪些年度事件?
TAG:Google搜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