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上朝帶的冠冕為什麼有珠簾?


珠簾,稱【旒】、【玉藻】,它屬於【冕冠】的一個部件,而冕冠屬於【冕服】,冕服不是一件衣服,是一整個制度系統。

【旒】由於不同時期的考證與制度不同,分為1,前後都掛;2,只掛前面

作用一般認為有兩種:1,標識身份;2,遮擋視線。

【旒】是幾時產生的、為何產生,目前尚不清楚,但是它應該並非和最初的冕服一同單身,據崔圭順的考據,她認為【旒】的產生不會早於周朝

當然,各朝各代的【旒】的具體設置應該也有所不同,但是因為冕服其實算是極少用到的(少到後世一直在精簡冕服制度),留下的形象很少,所以不明確的地方還有很多。

有興趣的可以看崔圭順《中國歷代帝王冕服制度研究》,作者是韓國人,書是中文的,應該是這個領域唯一一本全面論述的書了。吾輩汗顏啊


漢書.東方朔傳:「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冕而前旒,所以蔽明,黈纊充耳,所以塞聰。」

就是用來遮擋視線的。寓意是當皇帝的,不要凡事看得太深明,要有包容的氣量。


其實這樣的問題不用來知乎的。不過還是要感謝題主的提問和邀請,讓我也有機會增長見識。

在不關係生命安危和財產安全的情況下,百度還是可以用的。

第1步。百度搜索「」。如下圖。

找到了「冕旒」詞條。原來,這樣的珠串叫「旒」。並且,如下圖:

如果不相信百度百科。下面來簡單研究一下「據說」的出處。

第2步。搜索「」。

複製「冕而前旒 所以蔽明 黈纊充耳 所以塞聰」,繼續搜索。可以找到如下圖:

看來「據說」是有出處的。可信。

就醬。


前面的珠簾叫 「視而」,所謂視而不見,冠冕兩耳邊的玉綬叫 「充耳」,即是充耳不聞。真正理解最初對天子的理想定義,就知道這兩個詞絲毫不是什麼貶義。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有人秦始皇陵地宮不能挖?
以夏之名:中國古代的5個夏政權得名緣由梳理
下一個人物,是誰?
三銅,一段被掩飾拋棄的歷史《泰景亨策》4
丞相人選與西漢政局變遷

TAG:中國古代歷史 | 古代服飾史 | 皇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