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平台通用賬號系統設計規則是什麼?
前面三個問題分析了跨平台通用賬號系統的,它們分別在國內外典型的企業中是怎樣表現的,這一篇是對跨平台通用賬號系統的總結。
賬號註冊與登錄流程:
填寫手機號碼或者郵箱——驗證——填寫資料——添加好友
國外習慣以郵箱為標準進行註冊,國內習慣以手機為主,一般情況都會提供本土的第三方快捷登錄方式進行授權登錄,國內WeChat、QQ、微博比較常見,國外大多是Facebook。
在使用第三方平台進行登錄的過程中,企業只能拿到用戶的頭像和昵稱,不能拿到用戶第三方的社交關係,更不能拿到第三方的登錄賬號和密碼。最常見的做法是自動生成一個用戶的編碼作為用戶的user name,用戶可以進行自行更改。
但因為不能拿到密碼,也就是說用戶沒有可操作的密碼,所以在密碼這一處,需要重新設置一下,然後才能產生在本APP內完整的賬號。當然如果一直用第三方方式登錄也不會影響用戶繼續使用APP正常功能。
從大的方向來看,小的企業一般會以手機+驗證碼,這樣快捷方便,所拿到的用戶聯繫方式最有實用價值。而大型企業從系統統一性、用戶信息收集、方便管理等方面考慮,一般會設置相對複雜的賬號系統。
需要有相應的賬號+密碼,這個時候需要考慮賬號類型,可能是郵箱/手機/user name三者中的全部,也可能是部分。密碼要求也會相應的調整,可能要求密碼必須包含大小寫和數字等。
接著填寫資料可能包括:頭像、昵稱、性別、年齡、國家、身高、體重、某方面的愛好等等。其出發點都是因為其能幫助APP改善對用戶的服務。比如,Nike填寫信息信息中心會有對國家的要求,因為每個國家可能有相應的代表運動,而這種文化會較大程度上影響用戶對運動種類的喜好等等。
讓用戶填寫的信息是既對他們來說是有用的,對企業來說也是有商業意義的才會保持系統資料的整潔清爽,不冗餘,用戶也便於接受。
如果考慮一個用戶可以註冊多個賬號,那麼就得考慮一個手機號綁定多個賬號,同樣的就要考慮是否登錄賬號也支持手機號,如果支持的話是用手機+不同的密碼登錄不同的賬號還是只能用相應的郵箱進行綁定(這個時候就不會支持手機號+動態碼的登錄方式,相應原因請查看其它系列文章)。而郵箱一般的處理情況是唯一的,也就是說一個郵箱只能綁定一個賬號。
添加好友:
最直接的是註冊完之後獲取通訊錄好友,進行邀請或者添加,這一步只需要授權,最方便快捷。
二是進行主流社交軟體的授權,獲取社交軟體成熟的好友關係,首先是添加該平台已經使用了的好友,接著邀請該平台的好友進行註冊三是如果有必要,可以進行智能推薦,推薦可以基於地理信息,也可以根據用戶所填寫的資料進行相關關聯和推薦。
user name和display name的設置,國內大企業,像阿里或者騰訊,是同一個username是唯一的,跨APP進行統一管理,只有較大型的APP才能修改密碼,服務性質的APP只能通過賬號進行功能享受,而不能對賬號進行操作,並且user name是不能修改的。
國外不一樣在於,user name雖然也是唯一,但是可以修改,修改的賬號只需要是唯一的也可以。display name則沒有相應的要求。顯示上,國內主要以昵稱為主,國外以username為主(也有少部分以display name為主的)。
搜索:
搜索條件一般以手機號、郵箱、username為主,display name為輔,進行關聯搜索。搜索結果也可以根據內容進行分類,常見的有用戶、#話題、小組、活動、地點等等。在搜索前也會有相應的智能推薦,這個時候考量的就是演算法功能的強大了。
@用戶
先考慮有沒有必要去做這個功能,有必要的話,@一般以username為主,少數公司也會加上display name或者郵箱的關聯。
總的來說:
小型企業,不跨平台,單個APP情況,追求的就是效率,使用手機號+驗證碼比較合適;而大型公司,有做系統概念的考慮,就需要考慮賬號+密碼的形式,以及更加複雜的附加功能。兩者都方便採用第三方快捷登錄。而添加好友、搜索、@用戶等功能都是看項目需求來確定是否要做,需要做到什麼程度,然後再去考慮怎麼做的事情。初衷是將線下的好友關係,運用科技的力量,搬到線上來進行更多需求與功能的滿足,讓用戶以最小的成本實現自己和朋友們的一起進步和成長。
我們可以看到,同一個功能,在不同規模、不同文化的企業下,表現出來特徵都會有所不一樣。相信,這每一個決策後面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平衡過各種情況才展現出它現在的模樣。可能隨著科技的進步,時代的發展,市場的變遷,這些基本規律都會隨著時間而改變。而唯一不變的,應該是作為設計師保持著一顆實事求是的態度,靈活變通的七巧玲瓏心。
Sophia的tips:
變化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面對變化的勇氣~推薦閱讀:
※偽·從零開始學Python - 2.1 面向過程的程序設計簡述
※Scratchapixel舉步維艱,尋求贊助或投放廣告
※雲時代的編程模式將會走向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