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解讀 2015 年各大銀行的中報?
截止2015年8月31號,所有的上市銀行都已經公布了中期報表,如何解讀?
謝邀。 @zhj翔
到2015年中期,銀行業的發展趨勢就比較明朗了,隨著經濟放緩,銀行的增長趨緩、不良增長、利潤收縮的趨勢很清晰。我只細看了幾家股份制銀行(招商、興業、浦發、中信、民生、光大、平安),但基本能代表這個趨勢。平安銀行比較特殊,單看他似乎遊離於整個股份制銀行體系之外,後面細說。
資產負債平均增速(按照資產規模加權平均,下同)基本與M2同速,這個反應銀行的進取心。平安和興業資產規模增加最多,民生最低。凈利潤增速除平安外都低於10%,中信和光大最低。凈利潤低主要因為不良貸款增加,平均增了接近30%,關注貸款和逾期貸款都增了40%以上。若剔除掉不良資產因素,單看營業收入和撥備前利潤增速,還是可以的,平均都有20%和30%左右。浦發控制費用最狠,也是第一個降薪的,考慮到新增網點和人員,浦發、中信的費用支出應該下降了。
利率市場化進程逐步加速,現在來看,對銀行的影響並不十分顯著,大家都有自己的應對之道。隨著降息,貸款平均收益率降低25bp,但存款平均成本也略微下降,招商、中信存貸差同比幾乎沒有變化,定價管理非常優秀。興業和平安攬儲兇猛,居然把存款成本抬高了。民生貸款平均收益下降最大,可能是因為減少了民營企業貸款降低了收益率。但得益於幾乎白給的同業負債,凈利差普遍提升,僅中信微降和民生大降。民生因為存貸差大幅下降,中信可能因為同業利差大幅下降(不懂為何,歡迎內行爆料)。
另外一個更加明顯的趨勢是惜貸。上半年資產平均增11%以上,貸款增7%多,給企業的貸款僅增6%左右,貼現和個人貸款增幅比較大,招商甚至公司貸款負增長。企業不願貸,銀行不敢貸,銀行越來越不知道把錢交給誰,然後各行購買它行理財產品的規模都大大增加了。
除平安銀行外,其他大中型銀行都有一種看了開頭就知道結尾的感覺,撲騰不出什麼新鮮的地方了,各領域業務都是紅海。平安銀行的快速增長,一方面因為保險營銷作風殺入銀行圈幾乎是虎入羊群的感覺,一方面壓抑了太多資產質量隱憂,更主要是得益於集團對銀行的支持。平安保險給銀行帶來了大量客戶,銀行代銷集團產品也帶來了大量收入。在集團企業聯動方面,平安無疑是國內企業的典範。僅從資產質量的角度出發,銀行業寒冬已至,不良貸款上升的趨勢在短期內難以逆轉,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甚至可能出現中小銀行的破產乃至股份制商業銀行級別的重組。
接著@Sgt Pepper 回答關於資產質量的部分進行展開。
圖1:截至2015年6月30日上市銀行不良貸款/90以上逾期貸款情況
【不良貸款/90以上逾期貸款】這一指標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各家銀行的資產質量真實性,如@Sgt Pepper 所言,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有非常大的可能性會在未來轉化為不良貸款。如圖1所示,除招行以外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該指標均低於100%,平安銀行甚至低到了37%,說明100元逾期超過90天的貸款裡面,僅有37元下調為不良,剩餘的63元還列為正常或關注類貸款;而根據同業路邊社的消息,招行幾乎是強制要求逾期90天以上的貸款下調為不良,可見兩家銀行在控制不良貸款的鬆緊尺度上的差距極為顯著。
整體來看,上市股份制商業銀行普遍放鬆了對不良貸款的認定尺度,以減少撥備壓力。
那麼這些銀行把應該下調不良的貸款藏到哪裡去了?
我們再看一個指標。
【關注類貸款遷徙率】
可以簡單(但不準確)的理解為期初關注類貸款在報告期末下調為不良貸款的比例。
2014年末,上市股份制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平均為30.4%,2015年上半年該指標下降為24.9%;同時,關注類貸款的2015年上半年的增速超過40%,較2014年下半年20%左右的增速幾乎高了一倍。說明上市銀行通過將大量的逾期超90天以上貸款列為關注類貸款,並且調低關注類貸款下調分類為不良貸款的比例來拖延不良貸款的增長趨勢。通過圖2與圖1的結合,我們可以更清晰的說明這一點:
圖2:部分上市銀行關注類貸款遷徙率變動情況
圖2是2013年以來部分上市銀行的關注類貸款遷徙率變動情況。一般來說,在宏觀經濟下行情況下,若風險分類標準保持穩定,那麼更多的貸款將會因企業的經營惡化出現逾期,並因此從正常貸款調為關注貸款並進一步調整為不良貸款。所以比較文藝的銀行近三年都逐步調高了遷徙率(或者說是保持了風險分類認定的穩定甚至是趨於嚴格),如圖2中藍色的銀行,在圖1中的指標也表現較好。但是不是所有銀行都能抵抗得了資產質量的壓力,畢竟貸款下調不良會影響銀行的撥備與利潤,因此普通銀行在如此的宏觀經濟環境下也適當的調整了關注類貸款的遷徙率,試圖以時間換取空間。當然,還有一種銀行,就是平安銀行,16家上市銀行裡面唯一一家關注類貸款遷徙率連續下降的銀行,無論是圖1還是圖2,其耀眼的數據都讓人不能直視。顯然,在資產規模狂飆突進的同時,平安也在承受著逆風飛翔阻力,做大分母稀釋不良的策略存在著在未來爆發更多不良貸款的隱憂。
如果國內經濟形勢繼續低迷,銀行們有一天恐怕將沒有辦法一直壓著那些所謂的關注類貸款,爆發的不良貸款將吞噬銀行的利潤甚至資本金。
老話說的好,當潮水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一些不大不小的銀行,或許會在中國經濟的寒冬里,凍死在利率市場化的風口上。
-------------------------------------------------------------------------------------------------------------------------------------------
順道打個廣告,銀行不好做,最近壓力山大,求推薦廣深地區的金融類工作。
總結就是:銀行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過去了(好像是廢話),歸根到底是主要靠利差賺錢的這種盈利模式在實體經濟不盛的"新"時代已經落後了。
首先看數據:對比一下去年同期,今年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其中農行最慘,去年同期12.65%的增速,今年只有0.5%,而且排在上市16家銀行中的底位。在特別看重財報數據的銀行業,這感覺十分不好。比起凈利潤的問題,不良貸款似乎更讓人頭疼。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農行以1.83%的不良率再次問鼎,心疼/(ㄒoㄒ)/~~今年中報16家上市銀行共計7000億的利潤,卻承擔著8000億的不良貸款。不良貸款額以及不良貸款的增速都值得擔憂!
存貸比取消影響幾何?
幸好最新的修正案刪除了75%的存貸比限制,否則踩紅線的數據只會讓銀行行長更加寢室難安。存貸比繼續升高,銀行的支付危機將會顯現。1.在中國,銀行的發展依附於實體經濟。要賺錢得放貸,在經濟好的環境下基本上是躺著賺錢,但是當實體經濟不行的時候,一方面是不敢放貸,可是這樣又沒有錢賺;另一方面,放出去了,一不小心就變成了不良貸款。
2.在外部,不得不面對互聯網金融以及金融創新的挑戰,傳統理財已經不再為人們所青睞。3.央行降息降准。2014年11月距今央行五次降息,這對靠放貸賺錢的銀行來說顯然不是好事情。對於這樣的現狀,銀行人肯定好過不到哪裡去。現在很多大學生、研究生拼了命的往銀行擠,為了一個櫃檯崗位拼得頭破血流,真的沒有必要。真正有必要的是,理性看待這個行業的未來。相關:德勤的重磅報告:2014年銀行業年報分析數據圖片來源:鳴金網
招商銀行的營業收入達到1041億元,超過了交通銀行的967億元,開始顯現成為「第五大行」的跡象。
民生人簡單說一下行內最近對風險把控真的是喪心病狂。。。小微是以前的重中之重,現在慢慢的也在縮減權重,轉向做零售,以前民生就是高成本高收益的發展模式,這樣下來利潤也不差,但這兩年由於風險的控制,很多小微貸款說不續作就不續作,說不放就不放收益會有一定折扣,導致利差降低是肯定的,不過嚴控風險長遠來看是好事,跑馬圈地的模式不適合如今的實體經濟,能否有節奏的放緩和能否成功轉型是民生未來發展好壞的關鍵。by the way,當年在平安實習過,平安行長是以前民生的行長,也帶去了不少業務骨幹,現在的平安有以前民生的影子在,而且現在的小微業務發展模式正是跑馬圈地。。。也就是說現在在放貸款和續作貸款。。。真正的風險點還未出現,業務增長快是必然的。不過平安集團的創新還有互聯網+是一大亮點~而且。。。平安的貸款利率是真他娘的高。。。最後祝金融業銀行業有個好的未來~大家都轉型成功~
推薦閱讀:
※最愛儲蓄的中國人都不存錢了,銀行的大危機要來了嗎?
※銀行壞賬誰來買單 老百姓是否會成替罪羔羊?
※住房公積金繳存基數是什麼?
※銀行理財,也不再保本了
※在英國辦當地銀行卡,這些事你必須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