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懷在敵後抗戰中的作用如何?
彭德懷,原名彭清宗,字懷歸,號得華,1898年10月24日,彭德懷生於湖南湘潭烏石鄉彭家圍子一個貧苦農民家庭,於1974年11月29日在北京辭世,時年76歲。
彭德懷是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和政治家,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之一;他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社會主義國防及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歷史功勛。
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任八路軍副總司令;他堅決支持毛澤東提出的「堅持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的方針,同時,根據自己對形勢的認識,提出了「不放棄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思想,對毛澤東的抗日戰爭原則進行了補充和完善。
1937年底,彭德懷等率兵東渡黃河,深入太行山區,開展敵後游擊戰爭。經過八個多月的浴血奮戰,在國民黨七十萬華北駐軍全面崩潰、十萬日寇瘋狂進攻的條件下,硬是逆敵而進,在五台山、太行山、恆山、華北平原展開了全面游擊抗戰。到1938年底,建起了晉察冀、晉冀豫、晉西北三塊根據地,發動民眾數十萬人,八路軍的隊伍也由三萬人上升到十五萬人之多。獨立自主的游擊戰爭初步形成規模。
抗日戰爭中,既是堅持聯合抗日一致對外的方針,又要對付國民黨軍隊製造的磨擦。彭德懷是位敢打敢拼的勇將,歷來對反動派仇視痛恨,對閻錫山、蔣介石的進逼也窩著一肚子火,但還是忠實地執行毛澤東團結抗日的方針。對待國民黨軍隊製造的磨擦,遵照毛澤東的指示,進行必要的還擊,但掌握有理有利有節的原則,打完了仍回到統一戰線上來。
1939年秋至1940年春,侵佔華北的日軍利用國民黨製造內部磨擦的時機,逼迫數百萬民工在華北大平原上推行「囚籠」政策。深溝高壘連築碉堡;使公路高出地面五尺以上。劉伯承一眼看穿了敵人策略,日寇是企圖以「鐵路為柱,公路為網,據點為鎖」,實行嚴密的「囚籠」政策。日軍的企圖得逞,我軍在敵後的活動將極其困難。彭德懷提醒廣大指戰員從總體上來認識和對付敵人的陰謀。朱德和彭德懷下令八路軍各部隊立即對敵築路、沿途設施、守備兵力等進行偵察。
1940年7月,由朱德、彭德懷、左權簽發的破襲正大路線戰役預備命令發至各部隊,同時上報中央軍委。8月8日發出戰役命令,8月20日,破襲戰陸續展開,並迅速推向高潮,初定二十二個團參戰,由於抗日軍民痛恨日軍至極,皆勇躍參戰,使參戰部隊竟然達到一百零三個團。因此,後來稱這場戰役為「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歷時5個多月,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共計斃、傷、俘和投誠日偽軍達46480人。其中包括:斃、傷日軍20645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同時,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各種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此外,還繳獲和破壞了其他大量軍用物資。彭德懷同志協助朱德同志率領八路軍,挺進敵後,在艱苦的歲月里,開闢了華北廣大的抗日根據地,為贏得偉大的抗日戰爭的勝利,作出了卓越貢獻。
推薦閱讀:
※麻姑仙子的傳說是什麼?
※核潛艇之父隱姓埋名30年 父親至死不知他幹什麼?
※「四大名著」一詞的歷史起源在哪?
※古代的代孕媽媽
※521.讀歷史18~淮南三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