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關於佛法,一千人有一千種說法,作為剛入門的弟子,實在不知道該怎麼做,該聽誰說,到底怎麼做是正確的?


首先,不要貪大,自一個相當長的時期以來,真正具有大乘心性的人已經少之又少了,連帶的,大乘佛法也就被這些善趣(在心行上只能接受五戒十善的人)的行者歪曲得面目全非了,所以在這種環境下直接學習大乘,除非能做到杜絕一切邪知見(與真正的大乘法理貌合神離)的侵襲和干擾而純粹的以大乘經典為依據去學習,否則,哪怕是有一點點邪見的加入,也會自誤一生!所以,在下一再強調,學佛人,無論是想學大乘還是追求解脫,都最好從最基礎的阿含開始學起,當你真正明白解脫的「原理」後,自己究竟是大乘心性還是小乘心性自然會顯露出來。雖然說大乘心性是可以培養的,但那得在滿大街都是菩薩(齜牙)的前提下才比較保險,又或者你有一個你絕對相信且他本身也絕對是有較高修行的大乘行者來帶著你,否則,極大可能你用盡一生所培養的卻是善趣心性甚至是餓鬼心性(比如那些貪功德貪到了六親不認的人)……

最後,送題主一句世尊的老生常談:自依,不異依!!!佛法是什麼?最好還是靠自己通過嚴謹的學習和思考在阿含中去查證。這裡,「嚴謹的學習和思考」很重要!很多人在學佛以前對所謂的佛法就有一個極端偏激的認識,學佛以後,終其一生都在佛經里尋找那些能證明自己的這個認識的章句。像這種,還不如不學………………

另外,再加一句在下的老生常談:禪宗的所謂大徹大悟,不外就是對滅諦和道諦的領悟(當然,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是那些小乘心性的人的領悟可同日而語的)!!!!!沒啥好神秘和好值得嚮往的。用禪宗的三關來說:初關,明集諦;重關,明滅諦;牢關,明道諦


直接學上座部佛教就對了。


你這個問題陷入了邏輯悖論。

你認為正是因為千人說法不同,致使眼花繚亂不懂如何取捨。但是你又問哪種說法正確,底下給出的答案照樣是萬草千花。形成的循環就是:說法眾多?不知取捨?請教大眾?說法眾多?不知取捨?繼續請教大眾……

那問與不問,又有何區別?

只要是佛教認可的正知正見,哪有什麼「正確」可言? 說來說去,」適合「最好。

你不如把問題轉換一下:

修行到合適的法門,身心會有什麼變化?

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同樣的,只要這些修行路徑都不違教理,並且有具體的可行性方法,那麼就可以試一試。修上一段時間,發現自己脾氣柔和、身體變好、淫慾減弱、遇事豁達、不喜世樂、慈悲與智慧增長了,那就說明這個法門適合你,可以一直修下去。

我上師說,有所依靠,即是邪心,心不正不能入般若。女人不應該依靠男人,青年人不能依靠父母,下級不能依靠上級……你也不要依靠別人提供修行方法。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有所依靠,即是邪心,越依靠越痛苦。

有所依靠,即是邪心,越依靠越痛苦。

有所依靠,即是邪心,越依靠越痛苦。


正確的佛法只有一種,那就是能夠讓你的心趨向寧靜與和諧;能轉變你的惡習,把你從痛苦中解脫出來,過上安詳的日子。

要小心假設,大膽求證,不忘初心,不迷信一切傳統、經典與權威,帶著問題上路。


自己思辨吧,呵呵。

其實很簡單,把帶有迷信成分的都排除,剩下的就很少了。一千種說法里,可能就剔掉了999。參考這唯一的一個,再去重新聞思吧。


什麼是正確的?該聽誰的?該怎麼做?其實就是一個如何獲得智慧的問題。自己的心無著無依就能產生智慧之力,而金剛智慧能摧滅一切邪見,能受持正法,能獲得佛法的正知正見。所以答案在金剛經,心經這些般若部經典里。歸根到底萬法是在被自己封閉的心性中,本來就有。放下,不住就是打開心性之門的鑰匙。


這個問題沒有答案,適合不適合一定要自身「體驗」

好像去一個地方,你可以坐飛機,也可以坐火車、汽車更可以徒步去。別人說坐飛機快,你可能暈機;別人說火車穩,可能你的根性是飛機,那就是浪費時間。如是,自己體驗一段時間,哪個比較適合自己的口味,然後以佛經為地圖,開始深入吧。

還有一句話送給你作為起步:只要以出離心發願修持佛法,不求神通和怪異,必定不入歧途。


一千人的說法也不離當下自心一念,會否?若不會,那一千人的說法還是不離諸惡莫做,眾善奉行,自凈其意,會否?


如果你已經完成皈依、受戒,可以找你的皈依師、受戒師,給你安排佛法教授師父,指導你修行佛法。不要亂跑,亂聽。很多邪師、外道等,誤導眾生,斷人慧命,你要警惕。


以戒為師,以法為師,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

我是做技術的,面對問題就是從粗淺簡單的地方開始著手,明白了再往下走


多看看英文文獻,和國際接軌。


看佛經


作為初學者,一定一定要看沒太大有爭議的人的書。

然後從沒爭議的人中選一個自己看上眼的,認真學一段時間,不對味就換一個。


佛法這事要以佛經和證得開悟以上的聖人他們說得為標準。

但許多經論你不一定看得懂,故只能再去參考一些善知識的釋文。

但你要弄清標準和參考的不同。

兩者一致時沒問題,那就放心學,當兩者不一致或有矛盾,則無疑應以經典及聖者說的為準。

凡夫說的只能參考,是為了幫助去理解經典的。不能作為標準。這個一定不能顛倒。

若是凡夫說的東西,你要注意他說的是否與經典及聖者說的是否相違,如果一致,則可放心學,如果有相違處,則要以經典和聖者說的為標準。

再說清楚一點吧:

一般凡夫、學者寫的佛學書,大多數都會是和經典相符的,故這些相符的部分你可放心的學習接受。

但在一本書中可能會有一二處,三四處與經典不相符合,那麼這二三處不符的地方你可不學,或存疑,這幾處你要以經典和證得空性的聖者說的為標準。其他相符處仍是可以學的。

這樣講應該清楚了吧!


何止一千種,有八萬四千種!根器不同,路徑就不一樣…

一休大師曾說:「學習佛法,就是學習自己」。哪條路徑適合你,到頭來只有自己知道。這是一段耗費終生的探索,欲速則不達,別奢望終南捷徑。


推薦閱讀:

偷東西後主動還了,失主也沒責怪, 還要受報嗎?
有智慧的人一定是嚴守戒律的人
論厭離
怎麼看「未知苦處,不信神佛」這句話?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