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大地震屬於哪兩個板塊碰撞活動?


A.中國大陸區域發生的地震,十有七八是板內地震。

顧名思義,板內地震區別於板塊間相互作用發生的地震,它們並不直接位於兩個現代板塊之間。後者,比如台灣省的地震都可以算作板間地震,都是亞歐板塊與菲律賓板塊互懟的結果,或者粗略的認為是亞歐大陸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也可以。

沿喜馬拉雅山一線的地區,如尼泊爾和西藏南部的地震也是板間地震,它們是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互懟的結果。


B.地質學家們早就以板間地震的分布規律,繪製了板塊分布圖

而板塊構造學說則構成了今日地質學的基礎。下圖可以看到,板間地震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類型。

但不是中國的最主要地震類型,也不是歐洲北海、澳大利亞、東非大裂谷、北美東海岸的主要地震類型。

換句話說,鋪墊了這麼多就想說明一句話:

發生於1556年明嘉靖年間的關中大地震,它不屬於「任何兩個板塊的碰撞活動」。

丫是一板內地震,不跟你們玩兒。


C.中國是世界上受板內地震威脅最重的國家,沒有之一。

澳大利亞荒無人煙的內陸大沙漠有個鬼的正經威脅;歐洲北海的地震大部分發生在海里,威脅不是很大;美國東部的板內地震帶雖然也比較活躍,但人家震級小;東非大裂谷的地震頻繁,但穿越了多個國家和地區,加之有關國家人口分布稀疏,受災情況說起來還是不如中國。

為什麼會發生板內地震?很多人其實是被這個「板」給迷惑了。

地震從來不是「板塊構造」的專利。地震的實質是相對活動的岩石發生鎖閉後,積累過多應力造成岩石屈服,發生突然破碎。這個破碎過程如果範圍足夠大,幅度足夠劇烈,就會以突然運動的方式表現出來,引起地震。

走滑型地震成因動畫,示意了岩石變形加劇、屈服破碎的過程

板塊間海溝位置的地震成因動畫,示意了岩石鎖閉、變形、屈服破碎的過程

只要是地質運動活躍的地區,都會發生岩石鎖閉—積累應力—變形—破碎釋放應力—重新鎖閉的間歇性抽瘋過程。而這種突然抽瘋的行為,在所有的構造活躍區都會發生,並不僅僅局限於板塊之間。

以汶川地震為例,岩石的突然破裂過程持續了一分半鐘,延綿200多公里,相對運動距離(斷距)高達六七米,抽了一個大瘋。但它卻並不位於任何兩個現代板塊之間。

汶川地震的地表破裂過程動畫


D.板塊間的位置,是地質運動非常活躍的地區

因此岩石非常容易發生「間歇性抽瘋」,但並不是只有板間區域或發生抽瘋——原因也很簡單,並不是只有板塊間才具有活躍的地質運動。

艾瑪,咋這麼繞口……

比如一直與我相愛相殺的guoyupeng先生(本問題又看到他了,甚慰)總喜歡拿沉積盆地說事,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說,沉積盆地引起了地震(他其實並不知道啥是沉積盆地)。

以構造地質學的眼光來看沉積盆地的話,它們主要是由活動性斷裂在漫長的地質年代中,引起岩石圈要麼不斷往下掉,要麼不斷彎曲形成撓曲沉降

岩石圈一邊拉開一邊往下掉,正斷層控制的裂谷盆地

岩石圈一邊擠壓一邊撓曲彎折、相對沉降,逆斷層控制的前陸盆地

以上兩圖可以看出,具有活動性的斷層是引起岩石相對移動,然後發生鎖閉的罪魁禍首。所以,龍門山逆沖斷裂帶控制的川西前陸盆地(四川平原西部及山區)會發生地震,太行山以東受正斷裂控制的環渤海灣斷陷盆地(華北平原)會發生地震,郯廬斷裂帶沿線(東亞地區規模最大的走滑斷裂帶)都會發生地震。

而這些位置都並不在板塊之間,還包括問題里提到的,關中盆地。

關中盆地的構造結構示意圖

如果按照構造活躍性的視角審視地球,你會驚訝的發現,之前說的那些板內地震頻發地區,其實也正好是第四紀以來現代構造運動非常活躍的地方。

(其實沒什麼好驚訝的,假裝一下)

歐洲北海: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發現了大油田的著名裂谷盆地,是正斷裂控制下的岩石圈往下掉;

美國東部:一個正在演化的大規模裂谷盆地;

東非大裂谷:人家名字就叫大裂谷,還用問嗎?

貝加爾盆地:一個大型活躍斷陷盆地,正處在沉降高峰期呢;

澳洲西南部:兩個活躍的斷陷盆地正在演化,只是我不熟;

中國:中東部冀晉陝斷陷盆地群、西部的逆沖斷裂及前陸盆地群(新疆的三山夾兩盆、四川的龍門山斷裂、祁連崑崙的山前前陸盆地群、青藏高原額各種活躍斷裂等,數不過來)、東部的郯廬走滑斷裂帶


E.但是,這些構造活躍區,又與板塊運動存在難解難分的聯繫。

新生代以來,最重大的大地構造事件就是印度次大陸懟上了歐亞大陸。作為一場連環交通事故的最後一輛車,印度次大陸的衝撞讓前面早已撞成一團的小汽車全都跟著哆嗦了一陣子,然後引起了一陣新的活躍。

除此以外,構成中國陸地主體部分的三大古板塊(華北、揚子、塔里木)成為這一團車禍現場繼續運動的強大阻礙。擠擠挨挨之間,岩石互相摩擦也在所難免,自然也就開始出現各種各樣的斷層。

而在遙遠的東邊大海里,別看現在太平洋板塊正在禍禍日本,在一億多年前,它也在西邊禍禍過華北和揚子古板塊。

一億年前,古太平洋板塊俯衝東亞,逐漸形成了松遼盆地和環渤海灣盆地,成為東北平原和華北平原的前身

這些古代的、現代的板塊運動,直接的板塊間碰撞、間接的板塊內應力傳遞,新碰撞引起已拼合古板塊間的運動,為我們腳下這塊土地留下了眾多的遺產:西南地區茫茫多的活動性逆沖斷裂,如龍門山;東部富含油氣的沉積盆地,如華北,東北;山西群山之間的拉張盆地群和火山群;從江西一刀切至俄羅斯遠東的郯廬斷裂帶等等。

可以說,中國所有的板內地震,你都能把它與板塊運動間接聯繫起來。


最後的最後,用幾句話回顧一下原問題:

(1)關中大地震,不屬於任意兩個板塊的碰撞活動。

(2)但是,印度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導致東亞地區應力場發生深遠的改變,間接推動了關中盆地的形成,從而在某種意義上,在幕後推動了關中大地震。

(3)此外,太平洋板塊與歐亞板塊的碰撞,也為東亞大陸施加了一個遙遠的作用力,它與印度洋的碰撞一起,間接影響了關中盆地的形成,並成為關中大地震的幕後黑手。

(4)關中大地震的直接罪魁,其實只是一個稀鬆平常的斷層而已。

相關閱讀:

假如人類現在滅亡,幾億年後能留下什麼痕迹證明人類曾經存在過且達到了高度文明??

www.zhihu.com圖標雲舞空城:關於九寨溝地震,你最好弄清楚這十件事。?

zhuanlan.zhihu.com圖標日本海的海底是大洋海盆嗎??

www.zhihu.com圖標中國哪些地區更容易地震? | 科學人 | 果殼網 科技有意思?

www.guokr.com圖標


所有地震都是呈點狀發生,沒有呈線狀或面狀的。板塊相撞,應該呈線狀或面狀。

地震說到底,就是震源處那個地方某種力發生突變而形成的。

什麼原因,能將某種力量集中在震源處的地質體中呢?在《地震、火山、地磁、地殼運動是怎麼形成的?》提問的回答已解釋。


推薦閱讀:

一個陝北人無處安放的鄉愁:歲月不及挂面長

TAG:地震 | 地球板塊 | 陝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