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四季半決賽高曉松回歸當嘉賓,你怎麼看?
高曉松是奇葩說第一季的常駐導師,從人氣上來講,與蔡康永不相上下。其實你不難發現,高曉松與《奇葩說》也算得上是一種互相推廣的關係。有不少《奇葩說》的粉絲看奇葩說,其中有部分就是高曉松的原因。自從開展《曉松奇談》以來,高曉松身上的綜藝味道可是越來越濃厚了,無節操的自黑以及是各種發自拍,讓高曉松也著實過了一把綜藝大咖的癮頭。而這也正是《奇葩說》開辦會找高曉松的原因。
足夠的名氣,足夠的學識,足夠的綜藝。這不正好就是《奇葩說》所需要的嗎?作為一檔嚴肅的綜藝節目,一檔奇葩的辯論節目,《奇葩說》需要的導師就是高曉松這樣的不正經的文藝界人士。
既要能開得起玩笑,說的了段子,又要扯得了話題,說的聊道理。
恰好,高曉松統統都有。
所以高曉松出現在《奇葩說》第一季中,不論是節目效果還是觀眾的反饋,都是極好的。而但第二季,高曉松為了自己的詩和遠方,他毅然決然地出走了。
第四季作為嘉賓回歸,很有打感情牌的意思。本身時隔三年,幾個人再聚首,當然,這是奇葩說第四季中開頭那兩期的再聚首,算是給了觀眾一個驚喜。
而在半決賽中高曉松的回歸,不僅玩情懷的意思,同樣,還在於辯論的雙方中肖驍和董婧,都是由高曉松舉牌通過的。高曉松,也算是這兩位的伯樂了,所以在這個時候讓高曉松回歸,節目組還是挺用心的。
其實我一直都希望高曉松能徹底回歸《奇葩說》,至少在羅振宇導師表演賽之前,我一直是這麼想的。我當時覺得羅振宇加張泉靈的魅力完全抵不過高曉松一個人。
但老羅最後的謝幕表演算是刷新了我的認知,我甚至就這樣被圈粉了。
那麼回到高曉松,不論作為嘉賓還是導師,高曉松都是很有綜藝腔調的一個人。而其學識,則是其綜藝的加分項。也就是說,玩綜藝的人多了去了,但從綜藝中玩出一種學術感,文化味道,是挺難的。
自黑、腹有詩書、嘴皮子厲害,有這些寶在身上,其實高曉松參加任何一檔綜藝,都會成為王牌嘉賓的存在。但《奇葩說》是目前而言我最喜歡的綜藝,我當然是希望未來高曉松能夠不是作為嘉賓而是作為導師回歸。
《奇葩說》第四季半決賽高曉松回歸當了嘉賓,這本是件值得高興的事情,因為這裡面的辯手當年都有他的支持與引進。《奇葩說》製片人可謂也是打了一場情感牌。看過《奇葩秀》前幾季的觀眾都知道,這裡面的肖驍其實就是高曉松當時給了直通卡,晉級三強,而如今也成就了肖驍。再者,節目中的董婧也是他看著成長的,只是成長得他都認不出來了,真不知道他多久沒有來過《奇葩說》了。
整部《奇葩說》來講,高曉松其實講話不是很多,而且就算講了話也並不會是那種很具有笑點的台詞,往往是出情感牌,以深深的人生經歷作為說辭,進而打動觀眾,獲得感動。這次《奇葩說》第四季將高曉松請來做嘉賓,很有可能是以下幾種可能:
1、節目組想在《奇葩說》第四季半決賽中引入《奇葩說》最開始的評委老師高曉松,為《奇葩說4》增添一些感情元素,讓我們在第四季的《奇葩說》中能夠感受以前那時的艱辛,所經歷過的點點滴滴。形成一個效應,增加節目效果。
2、藉助高曉松的名義為《奇葩說4》做一個宣傳,高曉松算是文藝界的重量嘉賓,有文化、有文采,對問題往往也更有自己的見解與思路。而《奇葩說》作為觀點鮮明、雙方激烈辯論的一個綜合娛樂節目,難免少不了有文化、文採的嘉賓的評析。高曉松所擁有的文化水平完全可以勝任這個崗位,他作為《奇葩說》的元老,請他來做《奇葩說4》半決賽的嘉賓非常正常,也是人之常情。凡是看到《奇葩秀4》半決賽中帶有高曉松名字的標題,難免會吸引很多以前看過前幾季的觀眾進來看看,也有一個宣傳效果。
3、高曉松回歸《奇葩說4》半決賽當嘉賓,毫無以為為比賽增加了不少樂趣。
總體來看,元老高曉松回歸《奇葩說4》是很符合大眾期望的,也是非常能夠接受的。
高曉松在決賽之夜回歸奇葩說,這當然並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肯定是導演組經過了慎重考慮,多方協調後的結果,她肯定也看到了網民們對高曉松的呼喚,因為在前幾集的時候,很多彈幕,都是說高曉鬆快回來,奇葩說不能沒有你。這種言論還是非常的多的,我覺得導演組也是考慮到了觀眾的一個訴求。
當然高曉松的回歸,也為節目增色了不少,他算是奇葩說節目的元老,跟馬東蔡康永的鐵三角組合真的是讓人非常的懷念,雖然離開了奇葩說,但是很多觀眾還是希望他們能夠合體,高曉松本身的語言風格,知識涵養,人生閱歷也是能夠給奇葩說的觀眾提供一些新鮮的觀點,新鮮的角度,讓大家思考的更加深入,無論是對節目來說,對選手來說,還是對觀眾來說,都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唯一的缺點,可能是因為高曉松離開奇葩說之後,對節目也並沒有太關注,以至於在節目當中有很多新的選手,他不能夠馬上的去了解新的選手的一些特點。這樣的話也就不能夠進行互動,沒有一種奇妙的化學反應,但是像是他跟一些老選手,比如說馬薇薇,邱晨、顏如晶、黃志忠、胡漸彪等等,他們之間的互動就明顯來得要比新選手之間的互動要熟悉的很多,給人感覺更像這種回家的感覺。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因為參加任何一個節目就是需要有一個融入的過程,可能他之前沒有關注導致於他的融入並不是那麼的融洽,很顯然他在最後一集的表現不如她之前來做其他說的嘉賓事後那麼精彩表達的觀點也沒有那麼的努力更多地是一個旁觀者的角度,而不是一個參與者的角度,這一點也是有差別的。也可能是很多觀眾對他的期待值有點過高。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