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清昭陵陵內外兩處石碑的問題?
03-19
去了一次清昭陵,整理照片的時候發現個問題。
陵外的廣場上,有兩個石碑,上面用漢回藏滿蒙(大概是這樣吧,沒文化的悲哀QAQ)五族語言寫著:「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如下圖所示:渣手機,渣技術,將就看吧……
到了陵內,在皇太極像附近也有兩個類似的石碑,上面用漢滿蒙三族語言寫著:「官員人等至此下馬。」如下圖所示:所以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在陵外要求「諸王以下」下馬,到了陵內又要求「官員人等」下馬?(就算是要表孝心,諸王在陵外下馬,難道那些隨從之流就敢騎在馬上?)還是說,陵內的「官員人等」另有所指?
另外,陵內比陵外少兩種文字,是因為回、藏族官居高位的不多,還是能騎馬到這的回、藏族官員至少認識漢、滿、蒙三種文字中的一種?抑或是其他什麼原因?最後這個,看過一笑便好。
謝邀
二者除了文字不同之外,指代範圍無區別理解為「從頂級公務員開始的的公務員和非公務員到此脫鞋」和「公務員和非公務員全都到此脫鞋」
就好竟然不邀我!
清昭陵下馬碑共有六座。從南向北,兩座位於現在北陵公園門前,新開河北遼寧省軍區大門南和北陵大街66號南,均在北陵大街路邊,(就在公園前面入口不遠的地方,很容易看到)。兩座位於清昭陵神橋南約百米。兩座位於東紅門前和西紅門前。而現在位於北陵公園正門前十餘米的兩座,是後來添建的,添建就是說歷史上並沒有這兩座。也就是題主提到的第一座下馬碑,
題主看到的第二處下馬碑應該是在清昭陵神橋南約百米的地方,那出下馬碑是三種文字的。
這六座下馬碑至今保存完好,碑的石材、選型、尺寸均無大的區分。石材都是青沙石,碑身高4.12米,寬 l.06米,厚0.42米,石座為正方形,長寬各2.53米,碑座與碑身四角有「戧角石」,既可起到加固碑體的作用,也起到裝飾美化造型的作用,碑身的上下首刻有「如意紋」,中腰部分為碑文。六座碑的碑文不完全相同。其中,現在新開河北北陵公園門前,遼寧省軍區大門南和北陵大街66號南的兩座,碑文是滿、蒙、藏、回、漢五種文體,碑文是:「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碑陰與碑陽文字同出一式。其他四座是滿、蒙、漢三種文體,碑文亦為:「諸王以下官員人等至此下馬」。2012.09.15(1)瀋陽,清昭陵,下馬碑這個博客有全部下馬碑的照片
最後說個庸俗的,五種文字的比較值錢,瀋陽博物館曾經估過價,認為大概在2500W左右。
下馬碑這東西沒什麼實際意義的,就像我們語文中常說的反覆出現是為了強調,連著出現下馬碑就是強調一下一定要下馬。
還有一點噁心人的地方是,現在很多歷史建築在WG中都有過破壞,有的是復原了,有的直接仿製了一個。歷史小白們去看就看的莫名其妙了。清昭陵在WG中毀壞挺大,我去玩的時候發現很多毀壞的痕迹。據說,當年小將們還準備開挖。推薦閱讀:
※在清代統治時期,漢族以外的少數民族男性是否需要剃髮易服?
※通過康熙、雍正、乾隆的故宮匾額御筆,祖孫三代誰的書法造詣修為更高?
※為什麼清朝救了中國,反而一大堆人黑清朝?
※民主制容易被不講規矩的低級野蠻人利用,文明制可以杜絕嗎?
※清朝前期擴張的動力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