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不被層樓誤,餘生不羈盡自由。無數年輕的我們任然在追求自由的路上,這究竟是種怎樣的內心感受?
無數次的不顧外人的反對。長輩的經驗之說,走在追求自由的路上,學的體育,在一所一本師範大學體育學院,從來沒有過大富大貴的夢想,只求內心的安逸,今年剛20歲,這究竟是種怎樣的追求,怎樣的心理,可以叫它自由嗎?
有點傻,這種情況,社會會教你做人的。哪有什麼自由,人生來自由,只是無時無刻受到拘束。你們老是看前一句,後面那句拋之腦後。
謝邀。自由首先不是你想做什麼就能做什麼,而是你想不想做某件事,本身都不會有任何難以抑制的衝動:即為什麼你一定要想做這件事,而不能不做呢?若達不到這個首先的目標,你會總是因為某種衝動而選擇做某些事,在選擇目標上都沒有自由可言,就算有方法上的自由又如何:」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比如,某些有權有勢的人想要肉體享樂,想要什麼虛榮心得到滿足,而某些沒權沒勢的人也想要這些,請問二者在選擇目標上有什麼自由可言? 不都是被同樣的目標限制著無法選擇其他嗎?
這就意味著自由首先是掌握控制自己心情的本事,即不被環境和外人所影響,讓大多數人痛苦的環境,你可以選擇不痛苦,讓大多數人歡樂的環境,你也可以保持心情平和,體會這種精神的自由,這才是獲得永恆快樂的根本啊,你說這太難了,是的,這並不容易,然而想通過物質或做某些事情不斷的滿足自己的快樂,也不容易,而且是把本來就能鍛煉自己自主自己心情的機會給浪費掉了,因為稍微一分析就可以明白,真正讓你快樂的是你自己對事物的各種看法,而不是某種物質或事情本身,不然為什麼同一個物質和事情不是總是能讓你快樂呢?即你原本就能自主自己對各種事物的看法,為什麼要放棄這個鍛煉的機會去依賴某種物質或某種事情來獲得,這不是捨近求遠嗎?簡單的說,想要永遠快樂,就要修心,具備強大內心,並因為這種強大來獲得自由。也就是說,自由和快樂從來息息相關。
而一旦掌握了這個方法,你會發現做什麼工作,在哪裡和未來與什麼人在一起,都不再是個問題。因為,無論你在哪裡,做什麼工作和什麼人在一起,都不再是可以左右你是否快樂和自由的因素了。那些只是你用來維持更好合作進而生活下去的因素而已,不再和你的快樂和幸福掛鉤,因為你已經自主了自己的快樂和幸福。
而具體獲得這種心的自由的操作就是:是在注意力集中同時觀察事物微細變化的過程(生滅),注意力集中了,未必是在觀察事物的微細變化,然而注意力不夠集中,也無法觀察事物的微細快速的變化。為什麼這樣觀察會導致自由感?很簡單,以前自己覺得有什麼事物在穩定的束縛著自己,然而,如果發現觀察下一切沒有片刻穩定時,還能說有什麼在束縛自己嗎?更何況在觀察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本身都不穩定,只是隨著思維波動的微小變化而變化,所以,本來就沒有穩定的自己可言,又怎麼可能會被什麼東西束縛?所以自然就是自由的。所以自由不是得到什麼原本沒有的,而是發現一個原本的事實而已。然而在人沒有切身體會到這個事實時,人就難免會覺得還有什麼東西是穩定的在左右這所謂的自己。所以,沒有自由感。而一旦切身體會到了,那麼自由感就升起了。順便說一下,如果覺得以上操作方式有道理的話,那麼請不要感謝我,因為我只是這個理論的搬運工。真正發現和傳播這個理論到世界上的人是佛陀。請去好好感謝他吧。
謝邀。
真正的自由不是能逃避不想面對的壓力(況且根本逃避不了,別以為現在想著以後過簡單的生活,以後就不需要考慮財米油鹽醬醋茶),而是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
自由是要有能力才能擁有的。
況且人的價值在於創造價值,所以被需要自己的感覺才會良好,被需要就是被束縛,就是不自由,或者說這是一種責任感:你被父母需要,你被妻子需要,你被孩子需要。
所以由此看來,你只是在逃避成長而已。
成長固然辛苦,每一個人身上都要承受重擔,你何德何能說辛苦?難道別人的成長不辛苦?不累?
逃避不了的東西不如積極面對,說不定會做得更好。
在我20歲的時候,我也安心於大學生活的安逸,感情安逸,生活安逸,外面的風風雨雨都與我無關。當時我以為自己是自由的,後來才知道那只是無知。在我21歲大學畢業了,我才開始真正的個人成長。我開始懊惱,如果當初的自己有現在的想法和實踐能力,必然不是這個樣子。是的,我在懊悔。在我24歲的時候,我獨自來到陌生的城市,可是因為懦弱,也不夠堅持,沒能克服壓力和孤獨。後來每每想起,都在想如果當初的自己再堅強勇敢一點,是不是現在會很不一樣。今年我26歲了,我有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有理想中的自己,也在不斷努力著。
劉先森說,30歲之前要無畏,30歲之後要無悔。
我說,無論多少歲,都要永遠無畏亦無悔。我想,自由大概就是現在無畏,日後無悔吧。「追求自由、求內心的安逸」。其實很容易追求到啊。只要你能徹底脫離這個社會,脫離所有人群,說明白一點你只要不吃、不喝、不穿衣、不住房、不打手機、不看電腦,不交朋友……,斷絕人間的一切往來,你的身體就能完全自由,內心完全可以非常安寧。但你說你「沒有過大富大貴的夢想」聽起來好像你有滿足基本生活的物質追求,這就麻煩了,想要得到滿足基本生活的物質,肯定身體會不自由、內心也會不安寧。以上的兩種情況,你只能選一種。
只有法律上的自由,沒有實際上的自由。更寬的方面能力越大自由度也越高。
人都有局限,社會閱歷是年輕人的局限,社會潮流也許又是老年人的局限。年輕只要不危害社會,影響他人,想做什麼就做點什麼。
人所謂的追求往往只是為了活著。高興就好了。
謝邀自由從來都是在法律的框架中,沒有絕對的自由,只有相對的自由。長輩們的經驗之談也不能說全不聽,就好比你考上了大學回頭再跟要考大學的高三生說的經驗分享一樣,長輩們與我們所處的時代可能不一樣,但是有些東西還是通用的。只求自由的話,那也得看是什麼樣的狀態了。就像我,同樣一所一本師範大學,學的非師範類的法學,選擇的時候也受到了長輩的經驗。可是還是選擇了,我也只是不想餘生太平平淡淡,這僅僅是我想的自由,也是今後我必須要承擔的挑戰。
很感謝邀請
不過 我要坦誠和你說
除非我把你心裏面 看不清的地方表述出來 才會對你有幫助 但是 我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蟲 我怎麼知道呢。推薦閱讀:
※情人節,單身最值錢
※如何評價俞敏洪在北大有什麼經歷?
※你在青春里有做過什麼叛逆的事情嗎?
※為什麼天津大學那麼好?
※為何很多受過高等教育的人也信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