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比賽和閱讀比賽的常用方法

以下內容選自知乎live:分析辯題常用方法與閱讀比賽

方法一:面對劣勢持方,善於用切割

舉例:2017新國辯初賽,面對被同化更可怕,我在立論中花了2分鐘的時間,為了做出切割和對討論話域的框定,再配合此提出嶄新的判准,至於後面的論點,不過是水到渠成罷了

這就是子龍學長曾經說過的,「定義扣判准,戰場切例外,論證拖時間」

方法二:包容性立論,我不怎麼需要反駁你,我只需要把我的道理說清楚,我照樣成立

要訣:把對方的核心觀點or例子,加一層詮釋之後再輸出,就可以用對方的例子與觀點來印證你方立論的正確。本質上這也是一種受身打法

例子:2017新國辯復旦對南京財經大學 第一個論點

2017新國辯決賽對武漢大學 相信需要證明,相信的程度越深,就越依賴證明,在自由辯論後期,包括結辯中我們用武漢大學舉出的所有例子來證明我們觀點的正確

方法三:學理為王

辯論中最厲害的辦法其實還是可以找到背後的學理依據以及更深一層的含義,這樣你打比賽的時候面對對手相當於是降維打擊,因為他說的道理跟你並不在一層層次上

例子:2017新國辯複賽遺產稅的第一個論點:對於稅法體制的剖析,我們也準備了形成者兩種體系的深層原因

2017新國辯半決賽離婚的第二個論點:對於國家為什麼不適合干預離婚的解釋,當時比賽沒有往這個方向深入探討,其實我們還準備了為什麼國家獲取的信息有限就不該干預,藉助的是哈耶克的理論,國家對離婚的干預就像是私領域的計劃經濟,而讓夫妻雙方自由決定就相當於私領域的市場經濟,在國家掌控的信息有限的情況下,自由調配優於計劃經濟,當然我們也準備了生活化的類比,具體見三辯小結

方法四:價值辯論就是尋找精確的措辭

其實辯論很多時候就是比拼你的描述是否精確,尤其是基於定義展開的價值辯論,很多時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復旦的表述:

(1)離婚是一個情境性事件,對它的判斷不具普范性認知,影響離婚的因素包括但不限於

(2)今天討論的重點不應該聚焦在具體事件的策略問題,而應該是抽離具體事例的理論問題

(3)婚姻的信息是高度離散和複雜的,利益相關方才能夠最關切,也才能獲悉最有飽滿度的信息

(3)證明是一個去偽存真的動作,是尋找建構認知依據的過程,具體可分為證實和證偽

從產生相信的角度,你需要證明這個事物對你而言出現認知依據的自洽,才有可能讓你對這個事物的認知產生依附

從維持相信的角度看。你需要證明這件事在目前來說是不能被證偽的,才有可能繼續維持你對這個認知的依附

(4)被同化越來越失去辨識度,被排斥卻依舊清晰可辯,使得它更加危險

基本功:論點,理由,論據三步還是要練好,這是萬變不離其宗最基本也最應該掌握的技巧(有理有據是最應該做到的)

e.g:

(1)徵收遺產稅預期利益難以實現,成本高昂。徵收遺產稅的目標本應是為了去縮小社會貧富差距,但富豪群體有諸如海外信託基金,設立離案公司,海外委託基金會等各種方法。這使得遺產稅真正的徵稅對象反而是一些中產階級和中小微企業主,美國獨立商業聯會06年數據顯示美國有70%的作為社會中產的農場主,家庭企業主因為高昂遺產稅無法將農場或企業傳給下一代。而與此同時,徵收遺產稅的成本又非常高昂,因為調查一個人一輩子的遍布海外的資產是非常困難,即使是稅收體制和遺產稅相匹配的美國,徵收遺產稅的成本也是其他稅種的14倍。甚至1998年美國遺產稅收了230億美元,成本卻高達480億美元,在稅收體制不匹配的中國成本只會更高。

(2)離婚是一個情境性事件,對它的判斷不具普范性認知,影響離婚的因素包括但不限於社會環境,主體性格,家庭格局等等因素,就像列夫托爾斯泰說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而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離婚率的增加也許是女權自由的釋放和國家平等的體現,就像沙烏地阿拉伯的離婚率從1987年的25%上升到2007年的75%。正是女權的抬頭,讓女人不再接受被當成生孩子的工具並與別人分享老公,完全可能是社會進步的體現,而從文化差異看,摩洛哥的文化下,離婚是一件值得開心的事,他們認為離婚的女人才更有價值。從國情差別而言,印度離婚率幾乎亞洲最低,每6小時就有一名婦女死於家暴,離婚的判斷沒有統一的認知,並不存在對離婚是壞的這個判斷的普范性認知。

(3)其次,被排斥本身的加深比被同化更容易導向糟糕的狀況。

被同化是中性的,它描述的只是一種轉換,被同化程度加深與導向可怕不掛鉤,甚至有時被同化程度越深,越不可怕。比如被和平公正的價值同化,能讓人遠離傷害,大家都說普通話,交流就更加方便,支付上都開始使用移動支付,交易少了假鈔,多了誠信。

但是,被排斥的加深卻可以導向傷害和糟糕的狀況,被排斥常常以孤立和對抗的姿態出現,比如如果被一兩個人孤立和對抗,可能可怕程度很小,幾乎忽略不計,是因為人還可以尋找支持你的人,但如果被排斥的程度不斷加深,就會使得人越來越孤立無援,這對人而言是很可怕的,英國心理學實驗顯示與外界完全隔絕的環境中獨自生活五天就會開始精神奔潰,監獄也正是利用了孤立的可怕來懲罰罪犯,在社會層面,群體之間對抗和孤立的不斷加深會加劇社會的冷漠,撕裂,甚至爆發大範圍的崩潰與社會失序,就像蘇聯的斯大林派和托洛茨基派為了自己的政見保持對立,隨著兩派對立和程度的不斷加深,局勢越來越緊張,最終終於爆發形成了蘇聯大清洗運動,導致了百萬人的死亡。

辯手常用的觀念工具:

(1)邊沁的功利主義vs康德的道德義務論

(2)羅爾斯的無知之幕

(3)自由意見市場

(4)盧梭:社會契約論

(5)休謨:懷疑主義,經驗主義

(6)雙馬:馬克思主義和馬斯洛大爺

(7)波普爾(開放社會與科學可證偽主義)

(8)津巴多(斯坦福心理學,情境的力量)

(9)齊澤克(流行的哲學,思想實驗)

(漲知識系列)劉瑜,熊培雲,許知遠(公知),鄧曉芒(哲學)唐諾(文學)牟宗三

馮友蘭(儒學)

漢娜阿倫特(極權),波伏娃(女權),桑塔格(文學),

列維斯特勞斯(人類學),福柯(啥都懂),尼采(金句箱)

薩特,加繆(現代人存在處境的探究)

閱讀比賽:讀懂反駁

反駁的判斷:哲耀學長的反駁25手

反駁常用的思考方式:歸謬,轉換視角(黑人白人的問題),拉平(你有我也有)

反駁的重點:理解對手的切割,前提,定義,不要直接跳進論點開始反駁,否則會吃大虧

我是如何閱讀比賽的:

e.g:復旦大學vs南京財經大學,反方四辯開篇質詢

比賽的真正決勝點,越來越多的在比賽中後段才開始暴露,許多隊伍會採用隱藏底線和多條邏輯線包裝的方式,把底線隱藏起來,包括有些隊伍有些論點存粹是為了跟你打平的,只有一個點是決勝點,有些隊伍其實是單點論,用不同表述表示,有些隊伍是利用賽制逐步延展開論點和底線

比如在半決賽:我們由三層底線:不根屬(情境性事件),等比例,普范性。其實對手只拆解到了第一層,而墨爾本的真正決勝點,也是在三辯小結的時候才出現

決賽中:武大的立論其實有兩條邏輯線:

第一條證明是向他人證明,而向他人真正證明一件事很難的

第二條是相信的客體很容易證明,但相信本身卻很難證明,人的態度和信念很難外在證明。

兩條邏輯線去分別擊破才能凸顯它的荒謬之處

因此,兩個要求:

第一,立論的時候,你的框架越是富有延展性和多層底線,幾個論點間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支撐,就越難被擊潰

第二,作為一個結辯,在自由辯論中可以不要過分盲目的參與,丟失了對大局的判斷,以至於錯失決勝點


推薦閱讀:

人懂得堅持/退讓更偉大
看教材,只用一個學期入門「辯論」可以嗎?
如何看待第四季《奇葩說》口碑下滑的現象?
理念篇 ·邏輯
怎麼評價《奇葩說》中的馬薇薇?

TAG:辯論 | 辯論賽 | 華語辯論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