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法門》讀後感言
地藏法門至此已經由禪老師及悲兄將全貌布施出來,這段時間以來,一旦有時間我都把這三篇文章細細品讀,有很多長期以來縈繞內心我卻徐徐難解的的問題都得到了疏導。其實在去年之前我並未真正的下定決心學佛,僅僅是因為佛法中的許多觀念和自己的處世觀念有很高的契合,因而一直對佛法抱有好感。直到去年因身邊因緣變故,我深感自己內心的無力和飄搖,開始陸陸續續的接觸佛法,但苦不得入,而地藏法門三篇及之前的相關文章,深入淺出,淺而至深,讀後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更為重要的是,它第一次將佛法原貌系統性的展示出來,為實修實踐提供了一個完整的次第結構。
此次地藏法門文章信息量極大,將此前兩篇文章全部串聯起來,所涉內容極為深奧,其實讀了好多遍,並不敢說自己能夠完全明白,更是感受到了禪老師和悲兄耕耘的不易與無私,現謹將自己所理解的相關部分作為分享,以作致敬,也藉此機會與各位同修交流學習,若有曲解之處,恭請賜教,無限欣喜。
關於四無量心
我主業是做河道沿岸治理工程的,對於任何工程來說,基礎部分都是極為關鍵的,因此我太明白四無量心的重要性,大慈大悲大喜大舍其實也可以說是我們學習佛法的心至基礎,假如用方便說的說法來說「凈土」,或許這四心便是那凈的緣故,無量便是土的廣度。我記得很久以前讀過廟裡通俗的地藏菩薩事迹普及小冊子,當時我問過自己,「地獄不空,誓不成佛」這樣的願力,換做是我,我能夠毫不猶豫的真實做到嗎?坦白來說,內心不可能不猶豫,因此當時也僅僅是了解了就罷了。到了自己開始學佛,方知地藏菩薩之所以殊勝,恰是因為這四無量心已超越虛空範疇,貫徹真實,毫無一絲雜質!大慈者,盡未來際愛念眾生,如母於子;大悲者,引導眾生破執離苦,憐念眾生;大喜者,因眾生正見正行得樂而喜,和大悲一樣,是因為感同身受,亦即是無有分別心;大舍更是將自己之所樂平等布施。「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當有這樣的心,自然會有這樣的願力,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了。這四無量心猶如燈塔,對於我們修習六度波羅蜜多有無可估量的意義,甚至可以說,修持這四無量心,自然會行修習六度波羅蜜多中所要求之事。而修持六度波羅蜜多,亦是對四無量心的維持,兩者本是一心的縮影。
當然,修習四無量心,必須以平等心隨緣隨力,力至而不滯留,否則深陷愛悲喜舍,著相執著,反而無從「大慈大悲大喜大舍」隨緣儘力了。
關於六度波羅蜜多
修習六度波羅蜜多看起來很繁複,其實其核心就是「離生滅」。
·布施波羅蜜多
既然諸法實相如幻,故無有分別,高低上下亦只是內心投射的不同,那我們便知自己內心投射的感受他人亦然,當我們體察了苦,亦能比量推知他人之苦,當我們看到別人處於苦難之中,也就能很自然的感受到他的那份苦,感同身受,彼痛如我痛,就不再有利己之想。故應隨緣隨力的行布施,布施之後不滯留於曾布施、所布施的事物和受布施的對象三事上,因為這三樣事物會讓我們又回到「我」做了什麼、「我的」東西這類內心覺受上,執著頓生,有我利他,心有去處,並非真正的布施,而又是一種執取了。其實細想,只要任何一件事物,前面能加上「我的」二字,便都是死不帶去的,我的生命,我的身體,我的意識等等等等,由此便知諸法實相,破盡法執,行無相布施,也時刻警醒自己舍離那個「我」的執著。由此說來,是不是可以說布施波羅蜜多亦是某種程度上的持戒波羅蜜多呢。
於生活中:如餵食流浪動物,只關切動物吃了食,而不滯留於我給它吃了什麼,我為它做了什麼,它怎麼樣了,它會怎樣回饋我;為人解惑時,只關切盡自己能力為他人提供建議,而不去執我給了對方建議,這個建議好不好對不對,對方會不會因為這個建議轉變,又會因此如何看我。隨緣平等,不要認為因為別人有惑,自己的建議就比別人的固有想法高明。無論是財布施,或是法布施無畏布施,布施只是布施本身,以布施本身升起扶持他人之心,破除我執觀念,以平等心行布施,則無我與他,心就無去處。
·持戒波羅蜜多
有執著便持戒,無執著便無戒,戒只是應機而生,並非法本條文。諸法實相如幻,本身是中性的,並無確鑿的對錯,也沒有貪執的意義,需要戒備的只是內心的執著。戒不是禁區,而是盾牌,持戒就是持著這盾牌保護維持我們內心無我無執的狀態,因此戒並不是冰冷、難以接受的,它是保護清凈安住的盾牌,也是破執舍貪的利劍。
於生活中:如我早餐愛吃米粉,有過一段時間除了米粉拒絕任何其他食物作為早餐,這就是沉迷了,就需要持"迷粉戒",如破此執,我可以逐步更換早餐的內容,多開發一些新的餐點,最終做到想吃就吃,不吃也沒關係,吃什麼都行,能飽就行。當此執放下,也就不需要再持"迷粉戒"了,而不是抱守此戒,反過來拒絕米粉,又生出另一種執來。
·忍辱波羅蜜多
諸法實相如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觀念,不同的觀念就會導致不同的行為,需知觀念只是觀念,行為只是行為,好與不好都是「我的」主觀想法,瞭然本質如幻,以四無量心為根念,放下執心,憐其無明,生出無限包容,所謂辱就像是透體之風,不論生忍的誇讚或是辱罵,亦或是法忍的逆緣,心無去處,如九陽真經的口訣: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崗;他橫由他橫,明月照大江。甚至在對方失去理智的時候能保持平常心,化解矛盾,自度利他。
於生活中:如遇與人意見相悖,首先應明白諸法實相如幻,事情本身並無對錯,我和對方的各自觀念只因心不同,觀念本身並無高低之分,由此明心見智,降住自己那顆執心,對對方的無明憤怒能夠包容,甚至在恰當的時候可視對方需要施法布施,化矛盾於無形,所謂爭執,沒了那個執,也就沒什麼好爭的了。遇到人誇讚時,也要知道誇讚和辱罵其實都只是一段話,只是自己內心覺受不同而已,我並未因此而是一個好或者不好的人,故能夠明白本質,不執於寵辱觀念。遇到惡劣天氣或是傷痛,能夠明白諸法實相皆空,也就不會對此升起怨念,調整自己的覺受。
·精進波羅蜜多
精進波羅蜜多的秘密其實悲兄早已揭示過,即隨緣儘力,儘力隨緣,不攀附,不滯留,但儘力,修習精進波羅蜜多,每一個當下都會是最高質量的當下,心無去處,事畢則過,內心清定而無掛礙。
於生活中:生活處處是道場,如把工作當做修行,那麼遇到新的機會新的領域,那就儘力去開拓和完善,該搞調研就認真搞,該做方案就儘力做,有多少能力就實踐多少,有利於修行的事隨緣盡自己心力去做,與修行生活相悖的事一律不做,儘力做事,身心皆進。不要想著前景如何,該出多大力,而無論事後成效如何,不去攀附那個"成功",也不滯留於"我花費了多大的努力","一定要如何如何,"精進波羅蜜多是要把參悟(了知的)落到實處(做出來),做到知行合一,做完就放下,聚焦當下,精誠所至即可。
·禪定波羅蜜多
這部分一句話概之:能禪故能定。實在是幹練精闢至極,無執心、無住相、處處能離相,離相就心定,根本上還是要以離生滅的心來處事,來去皆平等,無執便無妄念、不攀緣,心無去處,此心便定。
於生活中:以離生滅的心,明諸法實相,就像在電影院看電影一般,哪怕熒幕里槍彈橫飛,自己本身無恙,所以不論行住坐卧語默動靜,比如在廣場舞群中間背單詞背法條,又或是遇到突髮狀況,只要能夠看清諸法實相,便能離相,不瞋怒他人或事件的困擾,不貪戀理想安穩的環境,於境不攀緣不滯留,心無住處,亦無去處,處處皆可,就不會起妄念,心也不會亂,不亂,自然就定了,維持本然清靜。
·般若波羅蜜多
既離生滅,即無我無執,用不住於相的智慧,以平等心來生活處事,便不滯留攀附於個人情感思維和立場,面對因緣果報皆包容,萬般皆可,無有對錯,不落兩邊,活潑無礙,心下瞭然輕鬆,智慧便生。
於生活中:以離生滅的心,該幹嘛幹嘛,遇事就做事,做完則過,吃今天的飯,做現在的事,不滯留於昨天,不攀緣於未來,明白諸法都是中性的,無常本質,不貪這一口辣的,也不怒那一口咸,緣來皆應,儘力後又隨緣,來者皆緣,不分兩邊,無我無他,心無二元,不因他人怒而怒,常懷他人苦而扶,幻法中穿行,無滯無染,片葉不沾,物空我空,安忍無生。
其實所謂六度波羅蜜多,真要細分下去,又何止六度?用離生滅的心,可以有吃飯波羅蜜多、睡覺波羅蜜多、戀愛波羅蜜多等等等等,都只是切入點而已,而哪怕是萬度億度,明白波羅蜜多的真實含義,歸根結底又不過只是說的一件事而已,四無量心和六度波羅蜜多,乃至戒定慧,互相維持升起,具一而足,無有漏處。
瞭然諸法無生的實相,再以四無量心為力源,推己及人,六度波羅蜜多只是我們降心和住心之後日常行為的一種狀態描述而已。
而當越來越多的人開顯這樣的本性,地獄一定會空。
PS:我自己都沒想到會寫這篇感想,一來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寫文章,寫作邏輯已經顧不上了,也許散亂得很;二來目前我正處於事業上升期,還開展了副業,每天的睡眠時間壓縮得很緊張,實在是疲憊。但我學佛以來的這段時間,內心越來越喜悅,加之前兩天看到悲兄的一句話:「羨慕別人智慧,倒不如了解別人背後如何生出智慧,然後學習如何使自己生出智慧」,到今晚實在抑制不住,把自己的理解寫了出來,也希望藉此機會能夠得到同修的指正。才打了這麼點字,已是快要天亮了,自己做一次才能切實體會到禪老師和悲兄的殷切,有緣得遇此善知識,幸甚至哉,深深感激。
頂禮!
推薦閱讀:
※《地藏法門》學習有感
※亂斗西地藏菩薩背景故事是什麼?
※《地藏法門》~( 2)
※《地藏法門》~( 3)
※縱將白刃臨頭顱,猶如利劍斬春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