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契約論大意及主旨探討

初讀完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本文僅就盧梭書中的觀點和主旨做一個簡要的概括,並對書中有疑問的地方提出一些本人自己的觀點。

本書分為四卷,第一卷引出了 人人生而自由的原理和社會公約的永在和必要,第二卷從主權者的角度論述了不同的立法體系和主權的主要性質, 第三卷劃清主權者和政府的鴻溝,並探討不同政府形式下的優劣,第四卷則講述選舉和投票的一些技術性規定,並在末尾擺明了自己對宗教的觀點。

第一卷

人人生而自由,原理何在?此卷第二章引入原始社會的例子,作者把原始社會比作近代社會的雛形,孩子在很小的時候必須依賴於父母,這種依附關係是一種全然的,人身的,但當孩子長大以後,便不再需要這種依附關係。如果他們繼續結合在一起,那就不是自然的,而是一種約定的。從人性的角度出發,人的首要目的是維護自己的生存,當人們成熟並可以以自己的力量獲得生存時,這時便不再需要轉讓自己的自由來換取生存。所以盧梭認為,孩子即便是依附於父母來求生存,但孩子的天賦自由和生存權永遠不可剝奪,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屬品。

這種觀點嚴厲的抨擊了18世紀法國封建主義所認為的,統治者比作人們父母的主張。並且,父子的依附關係和君主人民的依附關係有著本質區別——父子中用愛來維繫,君主只會以發號施令為樂取而代之。正如霍布斯所說,人類被分為一群群的牛羊,每群都有各自的首領,首領保護他們就是為了吃掉他們。

我比你強,你就是否該服從我?不,並不。正如有人拿著槍對著你要你交出錢來一樣,你交錢是因為害怕,並不是出於良心的,自願的把錢交出來。引入這一個例子,盧梭認為強力並不構成權利,所謂權利,在他看來,是和對方自願做出的行為相對應的。再者,權利是一種持久的社會關係的維度。所以只要形成權力的是強力,那麼結果就會隨原因改變。「凡是凌駕於前一種的強力之上的強力,也就接替了他的權利,只要人們能不服從而不受懲罰,人們就不會再合法的服從」

既然強力不構成任何權利,任何人都對同類沒有天然的權威,於是,只剩下約定能成為一切合法權威的基礎了。

盧梭曾設想,在人類最初的原始階段,自然環境惡劣到不適合每一個人單獨的生存。這種阻力超過了每個人在那種狀態下所能運用的力量。然而,人類不能產生新的力量,除非結合到一起,是這種力量的總和,克服這些人阻力的總和。於是,要找到一種結合的形式,使他能以全部的共同的力量來維護和保障每個結合著的人身和財富。

最後演變到一種眾所周知的主張「每個人都將自己的所有權利轉讓給整個集體。因為每個人都對集體奉獻出了所有,於是大家都是平等的」 「最後,每個人既然是向全體奉獻出自己,他就沒有向任何人奉獻出自己,所以人們就得到了喪失一切東西的等價物和更大的力量來保全自己的所有」

從嗜血的原始自然狀態中脫離出來,過度到社會當中的時候,才會發現人類從失去的很多自然便利當中獲得了一種靈魂思想的巨大收穫。正如法國人在結尾中用簡易的收支表總結道 「人類由於社會契約喪失的,乃是天然的自由和企圖獲得一切的自然便利,獲得的乃是社會的自由和他對一切東西的所有權」

第二卷

作者在此卷開篇明確說到,主權者不是一個人,而是全體社會締約者的抽象人格。作為國家以及社會原始權利的唯一合法來源,主權者只能根據公共幸福來指導國家的各種力量。正是這些不同利益的共同之點,才形成了社會的聯繫。

主權不外乎是公意的運用,所以永遠就不能轉讓,因為主權者既然是一個集體的生命,所以只能由他自己代表他自己,這種集體意志不能轉讓。

公共意志已經宣示,就成了一種主權行為,並且構成了法律,也就是說,只有公共意志的表示才能形成法律,任何個人權威或團體權威,不外乎是一種行政行為。所以公意要麼是公意,要麼不是,絕不可能是一部分人的公意,總之,公意不能被分割。

公意不能轉讓不能分割,也就不能代表和被代表。所以這就是盧梭在第三卷痛批英國議會制的原因,並且號召人民定期集會,來監督政府。這種集會是永遠具有正當性的。

依前述所云,公意是人民意志的總和,那麼公意就永遠是公正的,但不一定正確。人民絕對不會受腐蝕,但有可能會受到欺騙。問題變成了如何使人民正確看清事實的問題。所以在不被欺騙和充分了解情況的基礎上,作者刻意強調了國家中的小集團,派系犧牲大集體成就私利的本質,並引用萊格古士的高明制度來闡述這一重要觀點。

法律,在他看來,是公意的表示。只有公意才能形成法律,法律的普適性,規範性從另外一個角度確定了其正確性。一個能適用於所有人的規則,只有公共意志才能做到。什麼樣的法律適合所有人?人們是否能明白什麼是公共幸福呢?基於上述問題,誕生了立法者的需要。

在作者看來,立法者的重要性遠大於國王。正如他說道 「要發現各個民族都適用的普遍規則,要找到各種群體利益的共同點並不至於造成不必要的矛盾,就需要一個能洞悉人類全部感情,人性,基於人們最大利益,又不為任何感情所支配的最高智慧。腰圍人類制定法律,簡直是神明。」其後,作者做出了一個精闢的比喻,立法者是發明機器的工程師,國王只不過是操縱機器的技工而已。

立法權派生於公意,而立法者本身相當於指路人,這種指引公眾幸福的最初設計者所具有的超高智慧來看,必須讓他和行政權保持距離,否則,公共幸福遲早有一天會走向反面。

在第二卷末尾幾個章節,作者論述了法律要根據人民的不同特點來制定,由闡述了國家幅員和政府力量的關係。我能明顯地感覺到,盧梭在這幾個章節深受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的影響,要說不同的政治體制下不同的法律構建,沒有那本著作能出其右的。具體不一一贅述。最後一章,作者在提出不同種類的法律時,說出了一段震鑠古今的話 「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銅表上,而是銘刻在公民的內心裡,它形成了國家的真正憲法」

第三卷

在第三卷,作者花了大量筆墨去探尋政府的性質和三種不同政府體制下的優劣。令我驚訝的是,盧梭的此篇和50年前孟德斯鳩的言論大意沒有什麼不同,但法國人另闢蹊徑,從個人的意志和性惡論出發,頗有邏輯的闡述了政府的各種性質。

盧梭眼中,國家中的任何一個團體 ,其成員個人都有三種意志:作為國家成員的公意的一份子,團體意志的一份子,個人意志。其強度是逐漸遞增的。換句話說,在團體的任何任何人,他首先是他自己,其次才為了團體,最後才為了國家。同樣的道理適用在政府上也是一樣的。因為假如政府是一個人的話,這時候個人意志和團體意志融為一體,達到了團體意志所能達到的最高強度,換句話說君主制政府是最活躍的政府。同樣的道理,在民主制國家當中,行政官的數量遠遠大於其他體制下的,這種龐大的行政團體無疑是效率最低的,因為政府的意志被無數個個人的意志所分解,同時,由於繁雜的人事,無疑要消耗更多精力去處理內部的一些矛盾。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看,假如在一個國家中,所有人都是政府成員。那麼,此時政府的意志無疑是等於公意的,這種情況下沒有任何腐敗的可能,政府官員不可能腐化,因為公意不可能腐化,公意絕對公正(第二卷以論證)。君主制國家當中,君主政府的意志是最活潑的,但同時也是最遠離公意的,因為此時政府團體的意志已經和君主個人意志合二為一了,根據第二卷中公意不可分割不可轉讓的原理,君主制下的政府意志是最遠離公意的。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結論,政府越龐大,越靠近公意,意志越弱。反之,越遠離公意,意志越強。於是乎,要找出一種恰當的政府體格,去貼合國家的身材。

接下里,盧梭在孟德斯鳩的基礎上根據政府的大小把這宗政府體制分為了三類,民主制,貴族制,君主制。與前所述,這三種體制的區別在於政府掌握在多數人,少數人,還是一個人手中的。在這裡,必須重點強調一下,主權者和政府的區別,盧梭認為一切權利掌握在主權者(全體國民)手中,由於國體國民的龐大,必然導致在行動上的癱瘓,所以必須要政府的角色,於是政府變成了主權者的代理人。話說回來。民主制,他認為,最適合小城民寡的社會,君主制適合大國,而貴族制,確適合中等程度的國家。

在第三篇的最後,盧梭給了專制政府當頭一棒,鑒於當時的主流言論認為,政府統治人民其實和人民定的一項契約,統治是有正當性的,而盧梭認為,人民是國家的主權者,所有的權利來源是最初的那項約定,所以對於這項最強約定的主體,不能做任何限制,限制他就是摧毀它,給主權者加上一個高高在上的存在,無論如何也說不通。

第四卷

此卷在第三卷的基礎上,論述了許多技術性的規定。民主制國家如何投票,貴族如何選舉等等。具體不再贅述,在第四卷中,盧梭提到古羅馬的保民官制。這是一種超乎國家和主權者,政府和人民的存在,保民官起到一種調節社會平衡的作用,這根今天的居委會,警察有絕大的不同。一個國家中,人民力量太大,容易形成民粹,保民官站在了政府一方調節矛盾。如果政府力量太大,容易形成獨裁,保民官有站在了人民的一方和政府抗爭。始終在政府和人民的比率上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這種第三方力量確實在文明史上乃至現代也是很罕見的。這樣一種神秘而又正義的團體,盧梭也斷言,不能給他們任何立法權和行政權。給他們,意味著立刻站到了權利擁有者的陣營去了。

總結

從現在的視角來看,盧梭的這本小冊子在很大程度上論證的不夠嚴密,作為論文有欠妥當。之所以名垂千古,在於它的革命性,盧梭在一本不到10萬字的小冊子里從原始社會抽象出人人生而自由,提出了主權在民,政府不過竊國者爾,提出立法者的根本重要性,以及法律的公意性,並給出了邏輯上的論證,不失為近代的名著。

不過,盧梭的有些觀點在今天看來有失妥當。盧梭太相信人民了,他認為只要國家裡社會公意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就萬事大吉了,接下倆要做的只不過是在公意的道路上掃掃灰就行。複次,從世界革命歷史來看,從來不會出現什麼所有人在一起訂立一個什麼社會約定的情況,更多的人只是守著自己的莊園度過一生。再者,盧梭在第三卷,極力反對任何小團體,黨派,在他眼中任何小團體都是有害的,但這卻與今天世界各國的黨制大相徑庭。類似的矛盾還有很多,但這卻不影響他作為18世紀法國偉大的哲學家一樣。

你看,他去世的11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了。


推薦閱讀:

睡眠革命
《知識的邊界》 讀書筆記
只有拋棄自大才能進步《全球通史》上讀後感一
2018共讀計劃邀請函|一起讀書吧
堯思考:《周易》心得之七:師卦

TAG:法律 | 讀書筆記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