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HA補腦?這個來收你的智商稅了!

每次給寶寶做兒保時都能遇到媽媽諮詢,聽說DHA會讓寶寶更聰明,要不要給寶寶服用DHA膠囊?

我說,寶寶還在餵奶,不用額外補充DHA。

這時候媽媽就會很焦慮,因為聽過不少廣告宣傳,寶寶的大腦只有一次發育機會,補充DHA可以讓寶寶大腦更聰明,別人家的寶寶都吃了,就我家的沒吃,會不會比同齡寶寶「笨」?

因此千方百計找國外代購,拚命給寶寶囤DHA。

不僅寶寶需要補充DHA,好多孕婦從剛懷孕就開始補充DHA了。

我一個朋友去澳洲玩,回來時帶了滿滿一箱DHA,分給我幾瓶。她說澳洲的DHA賣得最火了,好多准媽媽都強烈要求她代購回來,你是醫生應該更懂這個吧。

我還真不懂!

我不懂的是,明明一個脂肪酸,怎麼值得這麼多人追捧呢?

本來我以為這些「不科學」的言論,隨著時間的洗禮,漸漸會減弱,但最後怎麼就變成了—說了100次的謊言就成真理了呢?

今天,我再次回復大家,沒有任何證據表明,DHA會讓寶寶更聰明。

今天我就來談談

這位神秘的「腦黃金」

DHA ,全稱二十二碳六烯酸,是一種對人體非常重要的不飽和脂肪酸,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組成部分。

因為事關寶寶「大腦」發育,因此商家提出只要准媽媽及寶寶補充xx保健品,寶寶的大腦將會發育得更好!

等等,這裡的意思是說,因為DHA是大腦和視網膜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補充DHA可以促進大腦和視網膜的發育?

聽起來挺有邏輯,但我們仔細分析,這是不是跟「因為皮膚膠原蛋白流失,所以需要口服補充膠原蛋白」的謊言很相似?

《科學世界》提出,大腦對物質的吸收不像其他的器官,大腦毛細血管嚴格控制著物質的進出,一般來說,通過飲食攝入的物質是無法簡單到達大腦的:例如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是不是打臉?

香港消費者委員會在諮詢了自己的專家組和多個醫學組織的意見後,認為缺乏足夠的臨床證據支持DHA對於嬰兒的成長發育會有長遠好處。

目前中國國家標準已於2011年4月1日正式實施,其中對DHA的規定是:對於嬰兒配方食品,DHA和ARA(花生四烯酸)都屬於可選擇性成分,最大添加量分別不超過總脂肪酸含量的0.5%和1%

既然不能讓寶寶變聰明,DHA是不是完全沒有必要補充呢?

如果缺少,那就有必要補充。

我國兒科權威期刊-《臨床兒科雜誌》早在2003年就發表了一篇《營養與兒童腦發育和腦功能》的論述:其中明確闡述了兒童腦發育所必須的8大營養素,分別是蛋白質、牛磺酸、脂肪酸、鐵、鋅、碘、硒、B族維生素——DHA是脂肪酸的一種

一般來說,人體可以通過亞麻酸合成DHA,但是寶寶的合成功能比較低下,所以需要額外攝入。母乳也有這個成分,10-20%是以磷脂的形式存在的,更好吸收。

如果不能母乳,媽媽也不必內疚,現在的嬰兒配方奶粉里添加了DHA。

當然,DHA和其他的元素一樣,既不十分重要也不神秘,只有缺乏,才需要補充(餵奶的寶寶不需要的)。如果過量補充,還會導致寶寶免疫應答反應過強(也就是說易患免疫系統疾病)等不良後果。

哪種補充DHA的方法才最靠譜?

無論是准媽媽還是寶寶,補充DHA首選食補的方法。

深海魚類:鮪魚、三文魚、鮭魚、沙丁魚、金槍魚、黃花魚、秋刀魚、鱔魚、帶魚等;

海藻類:紫菜、裙帶菜、海帶、裙帶菜、龍鬚菜等;

其他:蝦、蟹、貝類、堅果等。

建議用蒸的方式補充,因為不同烹飪方式保留魚肉中DHA含量由高到低分別是蒸>燉>烤>炸。

買了一大箱DHA添加劑,是不是都用不上了?

雖然均衡飲食的准媽媽和食用母乳(或配方奶粉)的寶寶不需要額外補充DHA。但以下兩種類型可以考慮額外補充DHA添加劑:

准媽媽孕吐嚴重,無法食用富含DHA的魚類。

寶寶挑食,不愛吃魚、蝦、蟹等食材或核桃等堅果,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適量補充。

最後插一個話題,寶寶智力到底與什麼相關呢?

與其說媽媽關注寶寶智力,倒不如說媽媽更希望寶寶今後能有一個「出色的人生」。

很長一段時間人們都相信一個人的成功依賴認知能力,也就是在IQ測試中測出來的智力水平。因此,提高智力,讓學習成績更好就是媽媽的首要教育方針。

不過,由於對人類發展的深入研究,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教育學家、心理學家以及神經科學家開始質疑這種說法。

大量研究發現,對於寶寶長遠發展的重要因素,並非我們談的認知能力,而是「非認知技能」,也就是幫助寶寶發展一系列的應對未來社會的綜合能力—自控力、堅持力、好奇力、自信力、社交能力,這也是個人特質或性格。

所以,與其使用各種添加劑讓寶寶智力提高,不如從現在開始關注寶寶的行為與心理,塑造一個良好的人格,為寶寶出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基礎。

章嵐結語:

沒有證據表明DHA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如果准媽媽和寶寶體內缺乏DHA可以適量補充。


推薦閱讀:

增強記憶力健腦食譜,8款葯膳吃出好記憶

TAG:補腦 | DHA | 育兒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