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保護頸椎,不做「神龜」

雖然排不進世界十大未解之謎,但下面這些問題也確實夠讓人匪夷所思的,想不明白就罷了,想明白之後又會把自己氣到不行:

1.同樣是名牌衣服和包包,同樣是細胳膊細腿,為什麼有的人看起來很有氣質,有的人看起來就缺點什麼…名牌看起來也像高仿?

2.為什麼都是一米七的身高,有的姑娘看起來就像模特,有的姑娘就很平常?

3.為什麼辦公室里有的人看起來總是很精神,明明已經連著加班3天了;有的人看起來就很萎靡,可明明他剛進辦公室?

……

emmmmm……其實,這些問題不僅困擾著普通人,明星們也很頭疼,總不能每回都拿拍攝角度當理由。不過,練過芭蕾舞的劉詩詩根本不在害怕的,每次露面都是正面教材,誰讓人家有「天鵝頸」~(圖片來自百度)

為了讓大家更有氣質,在訓練體態的過程中盡量不受傷,LP 君今天就為你們普及一下頸部防護小知識。看完後,各位知友肯定會驚呼,原來頸部防護這麼重要!

------------------ 以下全是知識點 ------------------

頸部是連接頭部和軀幹的部位,內部包含頸椎、血管、氣管、食道、肌肉以及一些軟組織。頸部在人體中十分重要,但也相對脆弱,不正確的姿勢或是意外衝擊等原因,都有可能造成頸部損傷,或是加速頸椎退化

1.保護頸椎,先學習一些概念

支撐頸部的骨骼稱作頸椎,是脊椎的第一節至第七節,由七塊椎骨連結成前彎的狀態,其中第一和第二節頸椎的形態和其他椎骨較為不同。

頸椎結構示意圖??

頸椎是前彎的,不是筆直的??

第一節頸椎稱作寰椎,外觀是一個環形,和頭骨後方的枕骨形成關節。第二頸椎則稱作樞椎,前上方突出的齒突構造會和寰椎嵌合,形成寰樞關節,主要負責頸部左右轉動。

第一節和第二節頸椎??

第三至七節的頸椎構造相似,由椎體和椎弓所構成,並有明顯的橫突和棘突。

第三節至第七節的單個頸椎構造??

除了第一及第二節頸椎外,其餘椎體間都有椎間盤,可以將各椎體緊密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可有效緩衝頸椎和脊柱的受力與衝擊。椎間盤由兩部分組成,外圍為纖維環,由環狀及放射狀的膠原纖維和彈性纖維交織而成;中央為髓核,是由極具黏彈性及柔韌的多醣體和水分所組成,填充於上下軟骨板及纖維環之間。

椎間盤示意圖??

2.頸椎不好,危害不小

除了運動時的錯誤姿勢,工作和生活中的不良姿勢也會對頸部產生影響,會加速頸椎退化,從而引發頸椎病。

頸椎病又稱作頸椎症候群,或是頸椎關節病,是由於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或韌帶增厚等原因,導致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到壓迫,並進一步引發其他癥狀。

頸椎病的病症不僅僅體現在頸部周圍,也可能會涵蓋全身,大致可以分成5種:

  • ?頸部癥狀:頸部酸痛、發麻、僵硬、活動受限;
  • ?神經根癥狀:上肢酸、痛、麻、感覺喪失、肌肉無力、萎縮;
  • ?脊髓癥狀:四肢麻木、肌肉無力、萎縮;
  • ?椎動脈癥狀:眩暈、頭痛、耳鳴;
  • ?交感神經癥狀:視力模糊、畏光、鼻塞、吞咽困難、噁心、胸悶、心悸、胃食道逆流、消化障礙、失眠等。

相關專家學者的研究顯示,男性患者較容易出現頸部癥狀和神經根癥狀,而女性患者則較容易出現椎動脈癥狀和交感神經癥狀。

頸椎病的癥狀五花八門,從輕微到嚴重都有,如果不了解頸椎疾病,大家很容易忽略病情的嚴重性,也很難找出病因。而在了解了頸部構造與疾病之後,大家就應該做好日常保健,如果有類似的癥狀發生,必須及時就醫,找出真正的問題所在,對症下藥。

3.保護頸椎,少不了肌肉

頸部防護,除了要注意頸椎,還少不了肌肉。頸部的肌肉大致可以分為腹側肌肉和背側肌肉,大多是左右成對的肌肉,包括頭夾肌、頸夾肌、斜角肌,以及連結頸部至肩部的上斜方肌等。當單側肌肉收縮時,頸部就會做出側屈或轉向的動作;當雙邊肌肉同時收縮時,則會做出前屈或後仰的動作。

在這些頸部肌肉中,在頸闊肌深層有塊很特別的肌肉——胸鎖乳突肌。它的起點位於胸骨和鎖骨,連接至耳朵後方的頭骨乳突處,一樣是一對左右對稱的肌肉,而且是頸部肌肉中最大最粗的肌肉,負責頭頸各方向的運動

當胸鎖乳突肌單邊收縮時,會產生反方向的旋轉與同側的側屈動作;如果雙側一起收縮,則會因為頸部角度的不同,同時有前屈和後仰的功能。你可以摸摸看,把頭向右轉,左邊的胸鎖乳突肌就會被拉緊,變得硬硬的;當你直視前方的時候,再摸剛才拉緊的地方,它又變軟了。

4.落枕不是一件尋常小事

最常見的肌肉傷害就是拉傷了,而每個人都經歷過的「落枕」就是頸部肌肉拉傷引起的。這麼看來,落枕也得小心應對,畢竟是肌肉拉傷呢!

肌肉拉傷後,我們會感覺到受傷部位有疼痛、緊繃感,並且因為疼痛而造成動作受限。回憶一下自己落枕的時候,是不是不敢轉頭,一按脖子、肩膀後面的肌肉就感覺酸痛?這些都是癥狀較輕的表現,嚴重的拉傷可能還會伴隨局部腫脹

在急性期,可以用 PRICE 急性運動傷害處理法則進行應急處理:

  • 保護(Protection):在受傷後需要小心保護傷處,避免發生二次傷害;
  • 休息(Rest):受傷後應該立即停止活動;
  • 冰敷(Ice):用乾淨的毛巾或衣物包裹冰敷袋,15-20分鐘為宜,可使微血管收縮,減少出血與腫脹,同時也可降低發炎反應;
  • 壓迫(Compression):對受傷部位進行按壓,以控制發炎與出血情況;
  • 抬高(Elevation):將患部抬高,以減緩出血與組織液滲出速度。(落枕的話,就不用這一步啦!)

而在進入慢性期之後,則可以利用熱敷來促進循環、放鬆肌肉;也可搭配一些簡單的伸展動作,來幫助受傷部位儘快恢復

看完這篇文章你應該發現了吧,頸部狀態不僅影響體態和氣質,它和身體機能的有效運轉也有直接關係。所以,不要等到出現頸部疾病才想到防護,日常保健才是最重要的一環。久坐之後記得站起來活動一下,時刻檢視自己是不是不自覺地頭部前傾,是不是離電腦屏幕和手機屏幕越來越近,小心變成「烏龜脖」哦!

LP|全球功能型運動裝備領導品牌

LP|這裡有你需要的防護知識、訓練技巧、裝備介紹

推薦閱讀:

彌補童顏缺憾,嗨體給你平滑天鵝頸!明星都這麼做了~

TAG: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