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馬斯.庫恩:範式革命

庫恩1922年出生在美國,原來是一個物理學的學生,一次在準備關於17世紀的力學史講座的時候,想弄清亞里士多德對力學的看法。他在閱讀的時候產生一個疑問,為什麼亞里士多德在談政治學,哲學的時候顯得睿智,而在談論力學,運動的時候,難以想像地幼稚,不可理解,看不出他對牛頓他們有什麼影響。在一個炎熱的夏天,他突然開悟了,他說自己在1947年突然開始徹悟了,「當時我要中斷我的物理研究項目,準備一場關於力學起源問題的17世紀的演講,為此我首先要了解牛頓,伽利略的先驅們關於這個問題掌握了什麼,工作開始不久後,我就接觸了亞里士多德關於物理學對運動的討論,以及由此關於這些的各種著作......」「亞里士多德如果涉及到關於物理學以外的東西,他的觀察敏銳而且廣博,在生物學以及政治行為領域中,他對現象解釋也通常深入透徹,他那特有的才能為什麼一遇到運動這種問題上,為什麼一敗塗地呢,他為什麼會對運動發表那麼多明明白白的謬論呢,而且最重要的是對這觀點為什麼會有後繼者那麼長久的看的認真的呢」「亞里士多德當然會犯錯誤,對此我並不懷疑,但是在怎麼會想像他錯的那麼顯眼」「這一個難忘的,也是炎熱的夏日,這些困惑突然消失了」他覺得自己的讀書方法可能錯了,他提出了一些建議,「簡單說來,教訓有兩個,讀一本原著有許多方式,拿現在最易於理解的方式去用到過去,往往不合適,第二,原著的可塑性使各種讀法都不一樣,因為有一些人們總希望只有一種困惑.....我建議在閱讀一些著作的時候,找出其中明明白白的謬誤,然後問自己,一個神志清醒的人怎麼會寫出這種東西來,如果你找到了一種答案,我還要說,有些段落雖然講的通了,但還有更多的段落你以前自以為懂了,現在的意思全部變了」總之,他開始對哲學感興趣了,原來是物理學出身的他轉向了科學哲學,但是他的方式和卡爾波普的批判理性主義不一樣,波普是通過一種論辯的方式,或者說是一種辨明的方式,邏輯的理性的方式,而是從哲學史上尋找一些經驗的事實,來理解整個科學理論的性質,所以說他開創的這個科學哲學,叫做歷史主義學派,從哲學史的角度來尋找理論的性質等等問題的解答。範式(Paradigm)這一概念包括這一思想方式對人文,社會科學影響非常大。《科學革命的結構》是20世紀科學哲學的經典。

庫恩首先是對傳統科學發展模式的質疑,在這本書的一開始他就提出了質疑,按照我們傳統的物理學教科書,科學的發展就相當於真理顆粒的不斷累積的過程,相對真理的總和構成了絕對真理,每一段科學的發展相當於一顆一顆的真理顆粒,最後累積成了一個大的真理體系。所以按照傳統的說法,什麼是科學,科學的內容就是那些經過證實不可能出錯的事實、定律、理論的集合,我們科學的方法不過是收集資料的技巧和對資料進行理論概的邏輯推理方法,這樣科學就成為了一堆理論,事實,方法的集合體,他們有層數。但庫恩對此置疑,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有兩個東西是做為必要的條件。第一,我們必須確認一個科學理論或者科學的事實是在什麼時候什麼人發現的,假如說一個一個顆粒,那麼這些顆粒在什麼時候什麼人在什麼地方什麼情況下發現的應該是清楚的,但遺憾的是這一點我們很難確立,這個條件很難得到滿足,什麼時候才叫做一個科學的理論被發現呢?比如說,像氧這種東西被發現,氧到底是什麼時候由誰發現的呢?氧是一個原始人拿著一個瓶子說發現還是老後來有人發現一個特殊氣體,但是不知道叫什麼,還是後來一個人知道它叫氧,所以它是一系列的在傳統中發現的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人在某個時刻發現。第二點是如果這樣一種科學發展模式可以成立的話,它必須有個前提,它必須能夠清楚的把真理和謬誤區別開來但是這樣很困難,曾經的真理在後來可能被證明是一個謬誤,現在的真理將來可能是謬誤,所以真理和謬誤,迷信是很難區分的,他們的界限是在變化當中的,不是一勞永逸的。

卡爾波普認為科學的發展是一個不斷革命的過程,批判證偽的過程,而不是證實的過程,庫恩認為這樣的眼光也有他的問題,誇大了科學中所謂的判決性實驗,庫恩某種程度上吸取了奎因的整體論思想。科學家在早期對一個科學理念抱有堅定的信念,這個信念是一種類似宗教的那種信念。這個信念如此之強,以至於他們可以忽略一些反常,或者說把這些反常轉化為支持自己的證據,通過調整理論的內部或者調整實驗等等,把一些所謂的反常轉換為支持自己的證據,這些在歷史上有大量例子,所以在庫恩看來,科學的發展也不是一個不斷發展不斷證偽的過程,所以在他看來,科學的發展根本不是一些確定知識的線性累積,科學發展是常規時期與革命時期交替進行的,科學革命是範式轉換的過程。庫恩在對科學進行歷史研究的基礎上闡述了庫恩的一套新的科學發展模式:前科學時期(無範式)一常規科學時期(建立範式)一科學革命時期(範式發生動搖)一新常規科學時期(新範式建立)。在前科學時期,沒有範式也沒有科學共同體,當科學發展有了一定的成就,科學家們又對這些成就達成一致時,科學就進入常規科學時期。在常規時期,科學是科學共同體在範式指導下的解迷活動,范

式成為科學共同體共同遵守的規範與信念,這個階段科學是積累地向前進步的。在革命時期就不是積累的過程了。隨著研究的深入,反常現象增多,危機產生,範式開始動搖,科學家開始對競爭的理論進行選擇,最後拋棄原有的範式,替換新的範式。由於前後相繼的理論不可通約,一種新的世界觀產生,科學又進入了常規時期。

有人總結他的思想很深刻敏銳,但是表達的能力有點差,不善於表達,對概念之中的意義這些東西表達很拙劣,別人追問他的時候,表達也很困難。範式理論是庫恩最重要的概念,但遺憾的是範式到底是什麼東西,庫恩自己從來沒給過明確地定義。馬斯特曼將這概念分為三種意義上的使用範式這個詞:一是指形而上學範式,也稱為元範式,關於世界的基本信念,二是指社會學範式,如公認的科學成就,科學共同體,科學習慣,科學傳統等,三是指人造範式,如教科書,經典著作,工具,儀器,範例,專業基質等。範式與科學共同體是庫恩學術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他的科學革命動態發展模式的基石範疇。範式起源於語法中詞綴變化,庫恩引申為包括科學理論和科學思想等在內的科學成就和科學世界觀,進而推為科學共同體共有的一整套規則、條例之類。也包括科學共同體的共有信念,這種信念在某個眾所周知的重大科學成就之後建立發展,並成為傳統,能為科學共同體成員提供把握科學對象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支持,在具體學科中表現為一個可供仿效的解題樣板。它展現了一定時期中這門學科的發展方向和研究方法,這自然影響著科學共同體成員的自然觀和價值觀。庫恩在範式和科學共同體的基礎上提出了他的科學革命的動態發展模式。他認為科學革命主要事件就是舊範式被科學共同體拋棄,新範式在這個動蕩過程中確立壯大。

推薦閱讀:

TAG:科學哲學 | 範式 | 托馬斯·庫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