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草木之心燃血肉有情之熱——艾灸
草木無情么?NONONO,相對冷冰冰的金啊玉的,草木的熱度,才是可以透徹心腹,穿越靈魂。比如艾草。
艾草又名為冰台、艾蒿,是一種菊科多年生草本藥用植物。《本草綱目》曰:「服之則走三陰,而逐一切寒濕轉肅為融合,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菏之人為安康」。古語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意云:不可醫治之頑疾,以艾長期溫灸可醫治。古中醫云:煙熏火燎為之灸。《黃帝內經》的《靈樞·官能》說「針所不為,灸之所宜」,《醫學入門》亦說:「葯之不及,針之不到,必須灸之。」用灸法治病養生的原理,是用熱力達到溫通經絡,行氣活血,驅寒除濕等效果,另一方面是藉助藥草草本身的藥力。古人經過千年的摸索,發現艾草是中藥中少有的能通十二條經絡的藥物,艾草性苦辛性溫,入肝脾胃經,具有理氣血、通經絡、散寒邪、壯陽安胎功效。所以最終將艾草定為施灸的主要原料。早在甲骨文中已有記載。並盛行於宋代。
用燃燒的艾草、艾葉、艾絨、艾條熏灼體表的腧穴或疼痛處,稱之為艾灸。艾灸借灸火之溫熱及其揮發的酯類作用,通過經絡的傳導,以溫通經脈、溫散寒邪、調和氣血、協調陰陽、扶正祛邪、扶陽固本,達到治療疾病、防病保健、養生美容之功效。
現代人,尤其是學生、腦力工作者,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彎腰、弓背的伏案姿勢,以及回家躺卧沙發玩手機上網閱讀,大多數人都在長時間的保持這麼一個姿勢,也許此時您在看本帖子時也是這樣。
這個姿勢使背部張緊、胸腹擠縮,而背部正中為督脈,胸腹正中是任脈,長時間保持這個姿勢使任督二脈受堵,等於時時刻刻抑制任督二脈。任脈腹部段主腸胃,所以腸胃會出問題;督脈主一身陽氣,所以會造成人陽氣不足,會使腎氣受損。長期保持該姿勢,人體最大的膀胱經(從後腳跟,經背部督脈兩側,到頭頂)受堵,膀胱經是人體排毒總通道,此經有問題,全身都受影響。當膀胱經和督脈同時受阻時就會依次出現頸椎、肩周、腰部、腿部等問題。眼睛是膀胱經的起始端,越來越多的近視和這個姿勢也密不可分。
對於普通人,並沒有足夠的金錢和時間去長期進行各種疏通身體淤堵,補充陽氣的保健服務。長此以往,很容易積淤成病。
艾灸,是一個簡便易行,人人可以操作的扶陽養生手段,灸出百種病氣,補充生命之泉,扶正祛邪,通過調理身體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艾灸時的溫熱作用,可以疏通經絡,調和臟腑,補充人體陽能,刺激局部,調和五臟,從而調動身體自身恢復機能。
普通人平常艾灸,要注意的是,不要過度過量,不要灸傷皮膚。醫療型艾灸最好求助專業正規醫療機構,平常養生灸要適可而止。【艾灸方法】關閉空調,移開風扇頭,且不要坐在當風口。以最舒服,最放鬆的方式坐好或者躺好。點燃艾條一端,燃端距應灸穴位或局部2~4cm處熏灸,使局部有溫熱感,以不感燒灼為度。每次灸15~30分鐘,使局部皮膚紅潤、灼熱。
腹部、背部較平坦處行艾灸時,可用艾灸盒。如果覺得太燙,上提移開片刻再繼續灸。採用溫和灸,也可隔姜灸。注意不要灸傷。艾灸火力先小後大,灸量先少後多,程度先輕後重。以保健為目的的保健艾灸,不要追求起泡,勿貪大壯猛火之灸。講究細工慢活,要靠長時間調理。要有長久堅持下去的信心,持之以恆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艾灸順序】要掌握施灸的程序如果灸的穴位多且分散,應按先背部後胸腹,先頭身後四肢的順序進行。施灸有先後順序,不能顛倒: 《千金方》記載:「凡灸當先陽後陰,先上後下。」如果上下前後都有配穴,應先灸陽經後灸陰灸,先灸上部後灸下部,先背部後腹部,先頭身後四肢。如果不遵循順序往往會出現面熱、咽干、口燥等不適感覺。即便無反應,也應當先從上往下灸。 【常用穴位】《扁鵲心書》中說:「人於無病時, 可常灸關元、氣海、命關、中脘」 。特別是女士,艾灸這幾個穴位後,神清氣爽,容光煥發,全身特別是小腹部十分舒暢。
凡顏面、五官區域、大血管、粘膜處及熱證,一般不宜艾灸。皮薄、肌少、筋肉結聚處,也不要施灸。家庭保健養生,如果沒有醫師指導,不建議過多灸非常用穴位。幾個常用穴位:【八髎穴】骶椎。又稱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個穴位,分別在第 一、二、三、四骶後孔中,合稱「八穴」。
【主治】:腰骶部疾病、下腰痛、坐骨神經痛、下肢痿痹、小便不利、月經不調、小腹脹痛、盆腔炎等病症。
【中脘穴】中脘穴位於人體上腹部,前正中線上,具體找法如下:胸骨下端和肚臍連接線中點即為此穴。
【主治功效】:消化系統疾病,如腹脹、腹瀉、腹痛、腹鳴、吞酸、嘔吐、便秘、黃疸等,此外對一般胃病、食欲不振、目眩、耳鳴、青春痘、精力不濟、神經衰弱也很有效。此穴位為人體任脈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關元穴】關元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從肚臍到恥骨上方畫一線,將此線五等分,從肚臍往下五分之三處,即是此穴。
【主治功效】泌尿、生殖器疾病,如遺尿、尿血、尿頻、尿瀦留、尿道痛、痛經、閉經、遺精、陽痿;此外,對神經衰弱、失眠症、手腳冰冷、蕁麻疹、生理 不順、精力減退、太胖(減肥)、太瘦(增肥)等也很有療效。此穴為任脈上的 主要穴道之一
【湧泉穴】可採用正坐或仰卧,蹺足的姿勢,湧泉穴位於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處,第二、三趾趾縫紋頭端與足跟連線的前1/3處。
【主治功效】神經衰弱、精力減退、倦怠感、婦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壓、暈眩、焦躁、糖尿病、過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礙、怕冷症、腎臟病等。穴道指壓法治療腦溢血後的復原、穴位按摩治療膀胱炎、指壓法治療白髮等等。
【三陰交穴】患者迎正坐或仰卧。三陰交穴位於小腿內側,足內踝上緣三指寬,在踝尖正上方脛骨邊緣凹陷中。
【主治功效】生理痛、腳底腫脹、過胖過瘦(增肥減肥)、生理不順、手腳冰冷、冷感症、更年期障礙、婦科多種疾病。此外,對胃酸、食欲不振也有效。該 穴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足三里】穴位於外膝眼下四橫指、脛骨邊緣。找穴時左腿用右手、右腿用左手以食指第二關節沿脛骨上移,至有突出的斜面骨頭阻擋為止,指尖處即為此穴。
【主治功效】消化器官疾病、頭痛、牙痛、神經痛、鼻部疾病、心臟病、呼吸器官疾病、胃下垂、食欲不振、便痢、腹部脹滿、嘔吐等一切胃腸、腹部不適之主穴。此外,對更年期障礙、腰腿疲勞、皮膚粗糙也很有效。足三里穴是人體最重 要的治病穴道之一。
【陽陵泉穴】患者應側卧或仰卧,陽陵泉穴位於膝蓋斜下方,小腿外側之腓骨小頭稍前凹陷中。
【主治功效】 腰痛、膝蓋疼痛、腳麻痹、消化不良、關節筋遲緩或痙攣腫痛、抽筋、麻痹、腰腿疲勞、胃潰瘍、坐骨神經痛、膽囊炎、高血壓、遺尿等。該穴為人體足少陽膽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艾灸陽陵泉主治疾病:感冒發燒:艾灸陽陵泉、風門25分鐘,每天一次。
【太白穴】取穴時,可採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勢,太白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主治功效】太白穴的主治病症為: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陰脾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人體健脾要穴--太白穴.
【腎俞穴】取穴時通常採用俯卧姿勢,腎俞穴位於腰部,當第二腰椎棘突下,左右二指寬處。
【主治功效】 腰痛、腎臟病、高血壓、低血壓、耳鳴、精力減退等
【大椎穴】取穴時正坐低頭,大椎穴位於頸部下端,第七頸椎棘突下凹陷處.若突起骨不太明顯,讓患者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為第一胸椎,約與肩平齊。(註:頭低下然後最高的那就是第七頸椎的棘突,然後你就憑著手指的觸覺,往下一點突起的就是第一胸椎了 )
【 主治功效】: 大椎穴的主治疾病為:幼兒體質虛弱、哮喘、頸酸疼、肩部酸痛、手臂疼痛、手臂麻痹等。
【承山穴】人體承山穴位於小腿後面正中,委中穴與崑崙穴之間,當伸直小腿或足跟上提時腓腸肌肌腹下出現尖角凹陷處。
【主治功效】承山穴的主治疾病為:小腿肚抽筋(腓腸肌痙攣)、腳部勞累、膝蓋勞累、便秘、腰背痛、腰腿痛、脫肛、痔瘡等。該穴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
【注意事項】
一則,不可濫用灸法。三陽病證,需少灸。體胖之人,多屬陽虛,可稍多灸,而體瘦之人,皮淺肉薄,多屬陰虧而木火偏旺,當少灸。且灸火易擾動清陽,上炎為患,於木火偏旺之人宜戒之。二則,灸後當戒冷飲冷食,以防艾火之力不能取效。適當溫飲,灸後最好補充一杯熱水,以助陰液,補灼艾傷陰之弊端。三則,灸後要注意休息,不可勞累妄動,致陽氣耗損,當靜養數日。不要灸得太勤。四則,灸後傷陰,出現失眠心煩,或者煩躁不安,應立即停止或求助專業人員。【艾灸時間】按照晝為陽夜為陰的理論,艾灸的最好時間是在白天,在人體陽氣最旺的時候艾灸,效果也是最好的。晚上做艾灸的話,那麼艾灸的時間選擇就別太晚了,艾灸完的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十點。晚上十點之後不宜艾灸的道理就和晚上不宜吃薑一樣,擾陽導致睡眠受影響。每次艾灸應該多少時間為最宜:著名艾灸大家,天津名老中醫馬少群先生以其數十年的溫灸經驗為依據,總結出,溫灸每穴位每次一般灸量應是:頭面部穴位20分鐘;背部及四肢穴位灸25分鐘;胸腹部穴位灸30分鐘。經常艾灸者時間的選擇就像做菜放鹽一樣,覺得適合自己的口味便可。
艾灸一年四季都可施行,作為養生保健的一個手段,一定要記住,艾灸的最終目的是打通經絡,讓氣血暢行,用艾灸打通人體阻塞的經脈、用陽氣滋潤虛弱的臟腑。【不治已病,治未病】。
推薦閱讀:
※怎樣用對枸杞可以甩掉老花眼?
※生活中,怎樣妙用食鹽,讓其發揮神奇功效?
※健來福微課堂第十二期 | 那些年,折磨人的鼻炎
※腸胃應該怎麼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