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很多不順心的事情,想從佛法中求答案,請問應該怎麼做呢,比如說先看哪些書呢?


佛經里經常出現一句話,後來也被很多人拿來當做含糊其辭的託詞——不可說!

我們多少人把這句話理解為了——不能講,不能說,我不告訴你。

但是佛說這句話的真實含義——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沒法用語言說出來。

其實,如果文字可以很精確地描述佛的境界和智慧,

那無疑,創造文字的人比佛要牛B的多,他早準備好了一切,佛只是拿來用用而已。

那我們去拜那個創造文字的老大好了,因為顯然他更智慧。

可是偏偏就不是這樣,不是嗎?

我們怎麼可以讓一個瞎子知道什麼是紅色?顯然我們做不到。

那我們怎麼可以讓一個人具有佛的智慧,顯然也做不到。

兩個例子中有一個共同的邏輯,紅色之於瞎子,佛智之於凡夫,都是在自己的器官以及器官的功能之外。

瞎子看不到紅色,因為眼睛出了問題;

凡夫不了悟佛智,因為佛智壓根就不是用腦子想明白的東西。

所以有一個很常識性但是經常被各大噴子忽略的問題——六根六識緣不到空。

說通俗了,空性、智慧、法身、佛的境界、不是能用腦子琢磨明白的東西。

所以佛也不厭其煩地、三令五申地、長篇累牘地、繼往開來地講說一個問題,定慧等持!

佛要讓眾生開啟的是智慧,不是IQ,不是知識,不是理論,不是學術技能

而是來自於我們本性里的智慧。顯宗里叫如來藏,禪宗里叫自性,密宗里叫自成本尊,凈土宗里叫實報莊嚴土……

這些東西的證得,是靠智慧,重要的事兒說三遍,靠智慧!靠智慧!靠智慧!

智慧打哪兒來?靠禪定。再說三遍,靠禪定!靠禪定!靠禪定!

禪定打哪兒來?靠功夫。依然說三遍,靠功夫!靠功夫!靠功夫!

所以自古宗門教下奉持一句行為標準——宗門不許談境界,教下只能論功夫。

想從佛法中求答案,就要修習佛法,而看什麼書,和佛法沒關係。那玩意兒叫所知障。

教理,夠用就好,知道什麼是正見正念就足夠。知道太多了就是麻煩和累贅。

至於要怎麼做,我倒是建議,可以經歷更多一些的不順心的事情,真正的看到世間的痛苦,等真的有一天發現做人其實是一件很沒意思的事情,一切都在苦水中的時候,再聊後面的。一點也不晚。

祝您受苦、觀苦、了苦的路上,一切吉祥!


廣超法師《四聖諦講記》、《佛教基礎知識》等書,個人覺得比較深入淺出,講解佛法的基本道理,生活中很多問題,會迎刃而解。比如為什麼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怎麼對待等等,很容易就明白了。而且這些基礎知識非常重要,能使我們走在正道不偏離。


兄台, 煩惱即菩提 ,煩惱就是自在,你還尋找什麼?!


佛也總講我們各種顛倒,各種苦。也講無常,意思就是:不開心不意味著永遠不開心。高興也不意味著永遠高興。推而廣之,到生死,富貴,名利,健康,財富。。。都是一樣的。所以我們要有個廣大心量,跳出一時的局限的時空觀念。如果你僅僅把佛法當做高級點的心靈雞湯,也行。但是你下次還是會被各種煩惱束縛。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嚮往美好的。都想親近佛法,能得各種現世福報。這叫:先以欲鉤牽,後令入佛智。然後佛給我們八萬四千法門,讓我們提升福報,智慧,定力,一步步修證得知:佛真是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再鐵定跟隨佛所說的,諸惡勿作,眾善奉行,自凈其意。加上各種法門深入內心觀照,解除習氣,為了解脫自我,不再受苦,不復輪迴。這中間接觸佛,信佛,學佛是這樣的次第。你又是怎樣的人生觀念呢?


謝邀。

看書算了,書看不了幾行,碰上個不理解的名相啊,句子啊,更煩。也沒什麼用。

從佛法中求答案,參加個正念禪修試試?


《分別善惡報應經》


推薦閱讀:

懷疑人生要趁早

TAG:佛學 | 佛法 | | 學佛 | 佛學入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