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三國研製第五代戰鬥機,為何甩開同為北約成員的英美?
最近幾年,中美俄第五代戰鬥機都已面世,服役的服役,試飛的試飛,就連日本都出了心神五代機,土耳其也叫囂著要研製五代機,可是幾個老牌歐洲軍事強國卻絲毫不為所動,讓人頗感意外。這不,英國簡氏防務周刊近日報道,歐洲三國德國、西班牙、法國已經簽署協議,下行決心要研製純歐洲血統的第五代戰鬥機。不過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北約成員的「大哥二哥「英美卻沒有參與其中。
按道理說,歐洲研製戰鬥機,美國不參與可以理解,但早有採購美軍F-35戰鬥機的歐洲為何此時開始研製第五代戰機?而且作為歐洲第四代「颱風」戰鬥機的領頭者英國也並沒有參與,這個不禁讓人聯想北約成員國之間鬧起了「內訌」。這個暫且不談,要說航空工業實力,歐洲並不比美國弱,甚至要遠超中國和其它國家,那為何時至今日才開始研製第五代戰鬥機呢?
筆者分析,歐洲列國雖然都是昔日的軍事強國,但工業實力並不差。比如航空技術民航領域,歐洲擁有空客集團,這個可是與美國波音旗鼓相當的航空巨頭,不僅技術了得,而且銷量也在國際上大殺四方。所以我們也應該看到,歐洲空客之所以有實力挑戰美國波音,主要是歐盟各國出錢出力,齊心協力的結果,比如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西班牙都是空客集團的核心力量。
所以,一旦到了北約這種軍事聯盟,歐洲各個國家就開始各自為政,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比如「陣風」第四代戰鬥機就是法國獨立完成研製。本來歐洲三雄德國、英國和法國都具備傲視群雄的航空工業基礎,特別是法國和英國。法國擁有賽峰和達索,實力世界數一數二的航空大咖,還有斯奈克瑪也是早期的航空工業代表;英國擁有羅爾斯·羅伊斯航空發動機巨頭和BAE這樣的軍工巨無霸。
說起來,這些巨頭如果一起合作,研製一款第五代戰鬥機應該是跟玩一樣簡單,但現實是殘酷的,北約是分裂的。為什麼歐洲會出現這種難以理解的格局?其實這些都源於第四代戰鬥機的研製經歷,早在20世紀後期,戰鬥機更新替代正在風頭上,歐洲各國也有意向共同研製一款第四代戰機。早先英法德就已經坐到了一起討論此事,後來各國也陸續加入,本來是一場好戲。
然而領頭的國家英法卻鬧起了分歧,兩者都想做「領導」,最終目的還是想拿事,少出錢,這樣就導致歐洲第四代戰鬥機研製紛爭不斷。最後結果大家已經知道了,法國獨自去研製「陣風」戰鬥機,而英國主導等國繼續合作,研製出了「颱風」戰鬥機,好多人光聽這兩個名字,就有些分不清了,其實差點是一個鍋里出來的。另外我們從研發經費上看,第五代戰鬥機的費用明顯是歐洲不想負擔的。
舉個例子,我們以美國F-35戰鬥機的研發費用看——超過550億美元,簡直可以稱得上軍事史上最費錢的武器了。而英法各國在第四代戰鬥機研製經費上都顯得扣扣索索,就更別提承擔第五代戰鬥機的研發費用了,那簡直會要了他們的命。話說回來,就目前歐洲三國法國、德國、西班牙雖然已經簽了協議誓要研製五代機,但就算沒有分歧,同心協力也要十幾年時間,看到樣機也該到2026年以後了。
如果真正服役,恐怕要等到2031年以後。話說這種節奏速度,到那時中美俄的第六代戰鬥機可能都出現了。時間是一方面,雖然歐洲的法國和西班牙航空工業實力超過中國,掌握的技術和資源也勝於中國,但是經濟實力還不如中國長江三角洲。最終還要是要依靠「歐洲大款」德國的資金供給才能完成研發,不過按照目前德國的「身份」,要的明顯不是光出錢幹活的地位。
接下來德國很有可能要求「管事」,這對於法國和西班牙來說可不是什麼好消息。所以從長遠來看,如果歐洲造不出來五代機,北約國家只能引進美國F-35戰鬥機,這種情況對於歐洲軍工業簡直是「五雷轟頂」。沒有新的航空項目,失去軍購市場還好說一些,但這些人才也需要吃飯啊,肯定會流向其它國家。因此筆者給個建議,歐洲研製第五代戰鬥機倒不如找中國合作,要錢有錢,要經驗有經驗,強強聯合,各自得利,何樂而不為呢?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