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歌劉鑫案為何說正義沒贏,人性沒贏,咪蒙贏了?

江歌劉鑫案為何說正義沒贏,人性沒贏,咪蒙贏了

在美劇《黑鏡》第三季第六集《全網公敵》的劇情設定中,22世紀的英國,每天Twitter上的#去死#標籤(話題)中排名第一的人,第二天下午5點,就會受到人造蜂的攻擊,痛苦地死去。

這樣恐怖的事情連續發生3天後,警察陷入了沮喪與恐慌,但是民眾卻陷入了狂歡,更多人開始給自己不喜歡的人加上「去死」的標籤,票選他們最想讓他「去死」的人。

這樣詭異的情節,當然只會在科幻劇中才會出現,但是我很懷疑,如果此刻的中國也有這樣一種可怕的「投票工具」,我們是否有足夠的理性不去使用。

日本留學生江歌被殺害的事件,這兩天因為視頻節目《局面》報道了江歌母親和劉鑫的見面,再次成為網友熱議的焦點。

讓我感到不安的是,在眾多討論此事件的自媒體文章中,大家不是把焦點放在殺人兇手上,而是將矛頭對準了江歌的朋友劉鑫。

江歌劉鑫案為何說正義沒贏,人性沒贏,咪蒙贏了

當然,劉鑫在江歌被殺害之後,確實有很多處理不當的地方,包括和江歌的母親在溝通過程中出現的諸多問題。

但是當我們加入聲討劉鑫的隊伍時,我們必須警惕、必須問自己的是:是的,劉鑫可能確實犯錯了,但我們有權利用輿論的力量去懲罰她嗎?她應該遭受何種程度的懲罰你才滿意?

讓我們擔憂的是,不僅有很多不理性的網民在人身攻擊劉鑫,對她辱罵、詛咒,甚至打電話騷擾。

更有一些很有影響力的公眾號,帶頭舉起了「制裁人性」的大旗,對劉鑫進行道德審判。

例如,在這篇文章中,咪蒙帶有明顯的傾向性闡述片面的事實,並且使用了「混蛋」、「人渣」這樣人身攻擊的字眼。

在文章的評論中,咪蒙甚至寫出:「如果是我的孩子,遭到這樣的對待,我不會跟對方講道理,我會殺人!!!」這樣強烈攻擊性的話。

?

江歌劉鑫案為何說正義沒贏,人性沒贏,咪蒙贏了

而這條「我會殺人」的作者回復,竟然得到了2.1萬的點贊。

這樣的評論在這篇文章中不是少數,在這條評論前,「別讓他(兇手)死啊,早點放出來去找劉鑫」的評論,得到了3.4萬的點贊。

記得開頭我們說的那個#去死#標籤的科幻劇情嗎?

我知道,在這樣群情激奮的時候,我們站出來告訴大家要冷靜,不要使用網路暴力,實在太難太難了,連帶我們都可能被貼上「聖母婊」的標籤。

但是看到咪蒙這樣的文章,以及文章下面這些帶攻擊性的言論,我也很難說服自己不站出來,說一句:繼續使用這樣的網路暴力,正義不會贏,人性也不會贏,贏的只有咪蒙,收穫了又一篇流量超高的文章(目前這篇微信的閱讀量、點贊量都已經過了10萬+)。

江歌劉鑫案為何說正義沒贏,人性沒贏,咪蒙贏了

而大多數人在譴責之後,可能仍然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可能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所以我還是要呼籲:讓我們在發出譴責之前,冷靜下來,再回頭想想:如果劉鑫犯錯了,誰有資格去懲罰劉鑫?劉鑫受到什麼程度的懲罰,我們才會滿意?

這個問題,我也沒有答案。

但是推薦你看一個梁文道的演講視頻,在這個演講中,道長談到「人肉搜索背後的網路暴力」問題。

道長演講的背景,和今天發生的事情,不一定完全吻合,但是背後的網路暴力問題,卻仍然在今天存在。



推薦閱讀:

黃河流域的經理文化如何?
北方開啟暴雨模式對我們生活有哪些影響?
「貧窮給你帶來了哪些好習慣?」
網友如何評論羅曼蒂克消亡史?
市場營銷調研有哪幾個階段?

TAG:法律 | 道德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