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修行的人是怎樣的?
不思善,不思惡
有一位名求道者,久仰慧空禪師的道風,跋山涉水來到慧空禪師的道場,跪求慧空禪師開示。
慧空禪師說:「我居住在洞窟里,一事無求,不過大地的一切都在我的心中,你跟隨我恐怕不能跟我相應。」
求道者再三懇求:「不管禪師怎麼待我,我都依教奉行。」
由於天色已晚,慧空禪師就讓求道者留宿一宿。第二天早上快用餐時,因為慧空禪師沒有多餘的碗,慧空禪師便隨手撿起洞外的頭蓋骨當做碗,盛粥給求道者吃。
求道者左右為難,接過吧,實在噁心;不接吧,有恐得罪慧空禪師。
正當求道者猶豫不決時,慧空禪師說:「你沒有道心,不是真的為法而來,你以凈穢和憎愛的妄情來處世接物,又怎麼能跟我學道呢?」
《六祖壇經》說:「目若無道心,暗行不見道;若真修行人,不見世間過。」如果是真正的修道人,對於世間的是非是不做分別的。
求道者是一個修道人,自然明白必定要洞察一切,在他來到慧空禪師這裡前,他也認為自己的內心是看破了這一切,已經大徹大悟。而慧空禪師的一道難題,讓他看清自己離「不思善,不思惡」還相差甚遠。
行平直心,不執著於相
一日,活佛倉央嘉措在堪布的陪伴下,在大昭寺內遊逛,突然看到長廊一端出現了吉祥天母。倉央嘉措奇怪,走近一看,原來是一位年老的畫工佝僂著身軀在長廊的角落,一邊念吉祥天母咒一邊給脫色的壁畫敷彩。
令人感動贊讚歎之餘,倉央嘉措覺得有些遺憾,錯誤的咒子在誠心的作用下尚有此功力,若他會正確的念法……想到這裡,倉央嘉措走上前去,跟老人解釋並教會他正確的念法。
幾日後,倉央嘉措前去探看老人,意外的是吉祥天母消失不見了。倉央嘉措忙問老人最近是否有特殊的事情發生,在得到老人否定的回答後,倉央嘉措覺得也許是咒子的問題,請老人當面念咒。老人刻意咬清字眼,咒子也一字不錯。
倉央嘉措百思不得其解,便詢問堪布其中緣由。堪布回答:「念咒一心投入,咒子錯而心中有吉祥天母,故而有效。念咒時只想咒子對錯,心中的吉祥天母沒了,所以咒子失去了效力。」
《六祖壇經》說:「迷人口說,智者心行。」老者原本是用心念,而後因刻意改過讀音,卻變成用口念。《無相頌》說:「心平何勞持戒?行直何用修禪?」如果心不平靜,光守戒律有什麼用呢?只有當戒律不再成為戒律,而是成為自然而然的行為時,才是最高的境界。
在現在很多人的觀念中修行就是盤腿而坐,修行就是要去出家當和尚,卻並不知「一行三昧,於一切處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是也。」禪就是直心、平常心、本來清凈的心,以禪定的心去行住坐卧,即是修行。
內觀修功德,人心變道心
梁武帝曾問達摩:「朕一生建造寺廟,敕度僧人,布施財物,廣設齋會,有什麼功德?」達摩卻說這並沒有什麼功德。因為梁武帝心存邪見,所有的做法都是在求有漏的人天福報。
「功德在法身中,不在修福。」我們現在很多人學佛,都是為了「求福報」,是功利的,而功德不等同於福報。如果做了很多好事,但是不明白自行本來清凈,那還是沒有入門。
六祖慧能說:「見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無滯,常見本性,真實妙用,名為功德。」能認識自性就是功,能無差別對待萬事萬物就是德。《尚書》說:「人心惟危」,人的心思變化莫測,而惡念往往多於善念,只有內觀自心的靜,不起心動念,「吾日三省吾身」「擇其不善者而改之」,才是修功德。
推薦閱讀:
※佛教的一些觀點是否錯誤?如果所有人都信佛,那人類豈不要滅絕?
※耳根圓通法門應該如何實修?
※有眾生種地獄種子,或地獄果報現前,灼燒痛苦,有那些經教能令其明心懺悔,離苦得樂呢?
※佛說普度眾生,眾生有什麼需要度的?
※禮拜佛像是否是偶像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