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走出地球?《下一站火星》發刊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

《我們從何處來?我們是誰?我們向何處去?》法國著名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Paul Gauguin)的名畫給出了這世紀一問 ?波士頓美術館

這是人類自從有意識起在不斷對自己發問的三個問題,也是所有哲學需要解決的終極問題。漫長的人類進化史,本質上就是人類不斷挑戰自身極限,用創造出來的生產力去解答這三個問題的過程,人類所有的科學、技術、工程、藝術、文化等都為之而服務。

我們從何處來?

約50億年前的宇宙洪荒中,一大團星際分子雲聚集在我們現在的太陽系中,它們不斷互相吸引碰撞形成一個恆星育嬰室,太陽的雛形逐漸形成,它佔據了約99.9%的質量。剩下的0.1%,形成了八大行星和數以億萬計的矮行星、小行星、衛星、彗星。而太陽系內廣泛存在的金銀銅鐵金屬,又告訴我們它們來源於劇烈的超新星爆炸,這意味著太陽本身就是百億年前涅槃重生而來的新一代恆星。

地球也是其中一小部分固體和氣體聚集而來的行星。太陽僅僅賜予了她22億分之一的能量,便滋養了我們的世間萬物。從10萬年前遠古智人走出非洲,到今天遍布世界各地的75億人口,地球成為孕育人類和文明的唯一母親。人類所有的愚昧與文明、羞恥與輝煌、戰爭與勝利,都匯聚在這一顆藍色的星球上。

如果將她的壽命化作24小時,智人才走出非洲不到2秒鐘,而最古老的兩河流域文明出現還不到一次眨眼的時間(0.2秒)。

我們是誰?

數萬年前語言發明後,人類能夠口口相傳自己祖先為數不多的傳說;

一萬年前經歷了文字的革命,人類開始記述自己的歷史,人們開始清楚自己的身世和祖先族譜;

1859年查爾斯·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後,人類逐漸明白自己只不過是地球上億萬物種中能適應當前時代的一種,且承襲了無數墊基物種的優勢才得以維持到今日;

是一種哺乳綱靈長目人科人屬智人種,而祖先為人猿/古猿。

直到新世紀初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的完成,人類更加清楚了自己的身世,基因也為我們揭露了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從樹上到地上、從非洲到美洲、從出生到死亡的進化密碼。我們知道了自己的歷史,也知道了自己的秘密。

然而,一直有一個重要的問題無法被解答,

我們最終會向何處去?

登月一小步,人類一大步!?NASA

1969年7月20日20時18分04秒 (UTC時間),阿波羅11號的阿姆斯特朗和奧爾德林成功登陸月球。直到1972年12月9日,共計12位宇航員踏上月球表面,這12位從此被定義為:

一種能夠同時生存在地月系統內的物種。

45年內,這個名單從未再擴大。人類的極限被鎖定在38萬千米。

但是目前人類的可探測宇宙半徑已經達到了465億光年。一光年是光走一年的距離,長度大概是9.46萬億千米!如果讓人步行走的話,走完一光年得要2億2000萬年。

按照這個比例,以465億光年宇宙半徑來比,人類明確知道的宇宙,大概相當於1*10的17次方分之一不到。這是個什麼概念?假如類比於一個中國人從山東的海岸開始探測佔了地球三分之一面積的太平洋,假設太平洋寬度佔了地球赤道一半,為20000千米。他大概從海岸出發前進了2*10的負11次方米,還要再走30倍距離才能走過第一個水分子!

可以說,人類對於宇宙的了解,連坐井觀天的水平都還遠沒有達到!

因此,我們不禁想反問自己這麼幾個問題:

如果我們是由地球生物演化而來的,那麼最早的地球生物來自哪裡?

而未來我們這種地球生物真的會永遠停留在地球這顆極其不顯眼的行星上么?

人類在宇宙中孤獨么?

隨著人類對太陽系外行星的研究,截至到目前人類已經發現了超過4000顆行星,開普勒望遠鏡更是驗證了平均下來每一顆被觀測的恆星系統都會擁有一顆行星。要知道銀河系內的恆星數量大約有1000-4000億顆,而宇宙中像銀河系這樣的大型星系更是可能高達1000億個,更何況宇宙的半徑也在隨著人類觀測能力的提升逐漸擴大。

美麗的銀河系,這裡有數不盡的類似地球的行星。但儘管如此,銀河系在宇宙中也僅僅是不起眼的存在 ?NASA

即便在太陽系內,木星系統內的木衛二、木衛三、木衛四和木衛六,土星系統內的土衛二和土衛六都發現了液態水乃至存在生命的可能性。隨著人類對火星的探索,水、甲烷、二氧化碳、高氯酸鹽的不斷發現都讓人對火星地下的生命痕迹充滿了遐想。

但不管怎樣,任何一種生物的發現,無論是高等級猶如科幻小說中的文明與生物,還是如同地球幾十億年前的初級生物,它們都將回答所有人類的一個終極問題:

我們是否是宇宙唯一的天之驕子?

答案:不是!

人類將被定義成一種新物種:一種暫時只能生活在一顆行星(地球)和最遠到它所屬衛星(月球)的高等級碳基生物。

但是人類顯然不能滿足於此,我們需要變成:

一種跨行星乃至跨星系的可實現宇宙一定距離內航行的高等級碳基生物。

人類宇宙航行之旅的下一站,就是火星!

在本專欄的寫作規劃中,我將會帶著大家的視線逐漸離開地球、看向火星,為什麼它如此的特殊值得我們開發,人類是如何一步步對它進行航天探測,以及最終該如何實現火星開發。專欄系列內容預計持續50篇左右,保持至少周更並覆蓋以下五個大的話題:

  1. 火星揭秘
  2. 從無到有的人類火星探測
  3. 21世紀火星探測的輝煌
  4. 登陸,火星!
  5. 火星生存指南

歡迎大家積極互動和持續關注!關注作者 @太空精釀 和本專欄!

推薦閱讀:

風靡美洲大陸的超級日全食究竟蘊藏著哪些未解之謎?
在你我的有生之年,木星大紅斑很可能將永遠消失!
上周最佳天文圖片(NASA-APOD中文版)2.5-2.11
買台望遠鏡吧
被遺棄的星座

TAG:天文學 | 火星 | 航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