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你的降生,讓母親的細胞「生命時鐘」撥快了11年!

毫無疑問,孕育孩童是一項持續浩大而又充滿挑戰的工程,從懷孕生產,到育後的衣食住行,以及子女的文化教育性格塑造,不同的人生階段都充滿挑戰和壓力,對父母而言可謂是殫精竭慮,而這其中深受其「害」的就是母親。

鬆弛的皮膚,滿臉的斑點,成為「母親」的這個選擇,讓每個女孩在不經意間從心理到生理髮生著變化,似乎滄桑一下子降臨。而今,研究者們從科學的角度再次證實,生孩子會加劇女性細胞水平的衰老,並且程度甚於吸煙或肥胖。

來自美國弗吉尼亞州喬治·梅森大學(George Mason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通過對約 2000 名 20-44 歲女性的 DNA 數據進行分析發現,與同齡未生育女性相比,生育後女性的端粒長度較短,比同齡人在細胞水平上衰老 11 歲左右,且與生育次數具有相關性。該研究於近期發表於《 Human Reproduction 》雜誌上。

「這是個驚人的發現,」該項目的研究者之一 Anna Pollack 說到,「更有趣的是,與朋友閑談時,我們往往會提到養育孩子讓我們變老,而這一次,我們用科學證明了它。」

生命損毀的一端

理解這個研究結論的關鍵在於理解端粒(telomere):端粒的變短等同於衰老。

人類屬於真核生物,而端粒就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的 DNA 重複序列,用於保持染色體的完整性和控制細胞分裂周期。如果用鞋帶來形容染色體,那端粒就像是鞋帶邊緣上的塑料末端,像一個帽子一樣扣在染色體的尾端,如果這個「帽子」磨損太重,鞋帶的完整性也就無從談起。

細胞內的染色體不僅需要指導蛋白的合成,也要不斷的自我複製。在 DNA 複製過程中,存在末端隱縮的問題,即在新的 DNA 合成過程中,最開端的部分序列無法被複制。就像拉鎖一樣,如果希望兩片咬合,最前端的一段是與「鎖」結合,而並非咬合。

圖 | 隨著複製的進行,端粒長度縮短

如果無法解決末端隱縮的問題,隨著細胞分裂的過程的進行,真核生物的 DNA 必將越來越短,基因也將被不斷破壞,而端粒正是「犧牲自己」解決了這一問題,保證了 DNA 和染色體完整的結構及功能。

哺乳類和其他脊椎動物的端粒序列為 TTAGGG,串聯重複 500~3000 次,序列長度在 2kb 到 20kb 之間不等。在染色體的複製過程中,端粒不斷變短,當端粒耗盡,細胞的生命也將結束,這也就是人們所理解的衰老。在這種情況下,端粒長度被認為是人細胞水平的實際年齡的標誌。

但在某些特殊的細胞中,當端粒的長度縮短到一定程度,端粒酶可以進行「縫補」,使端粒再次恢復長度。端粒酶的活性是把雙刃劍,在某些分裂頻繁的細胞中,這個機制可以保證 DNA 複製的穩定性;而在癌細胞中,也是這個機制,使得這些罪惡的癌細胞得以「永生」。

2009 年,三位分別來自美國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 Elizabeth H. Blackburn、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的 Carol W. Greider 和哈佛醫學院的 Jack W. Szostak由於其對端粒及端粒酶在如何保護染色體方面的發現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而 Elizabeth Blackburn 也正是本項研究的早期參與者之一。

懷孕衰老的真相

因而目前普遍認為,衰老的重要標誌之一就是端粒長度的變化。同時端粒的長度也與很多慢性疾病及健康狀況具有密切的關係,監測端粒的長度或端粒酶的活性,可以幫助了解衰老狀況,預知生命長度。

該研究團隊以此為切入點,對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檢查調查機構(NHANES)樣品端粒長度進行分析,進一步解讀生育與衰老之間的聯繫。在調整了年齡、種族、教育和吸煙等因素後,該研究橫向比較了 1999-2002 年間,美國 1954 名美國育齡女性(20-44 歲)的端粒長度。

平均來說,正常女性在未生育情況下,每年端粒的縮短長度為 10 個鹼基對左右。在此項研究中,產下健康嬰兒女性的端粒長度要比同齡未育女性短 116 對左右,也就是說,在細胞 DNA 水平上,生育會讓女性加速衰老 11 年左右。

而這個數字要遠高於吸煙(相當於細胞衰老 4.6 年)和肥胖(相當於細胞衰老 8.8 年)對端粒長度的影響。

不僅如此,在對生育多個嬰兒母親的端粒長度比較上,研究者也得出了具有相關性的分析結果。「我們發現,生育超過 5 個孩子的母親端粒長度,相比與同齡未生育,或只生育了 1、2、3 或是 4 個孩子的母親更短,並具有一定的相關性,」Pollack 介紹道。

在之前的經驗中,我們已知生育會對母體造成很多傷害,包括增大心臟疾病、高血壓、糖尿病的風險,而今,研究者再次從分子水平揭示了生育與衰老、壽命,甚至其他某些疾病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但生育加劇女性端粒縮短的速度,並不意味著生育女性的壽命要比同齡未育女性短 11 年。端粒長度是衰老的重要標誌,但並非健康和壽命的唯一原因。

不同的聲音

同樣是關於端粒與生育的關係研究,其他研究者得出的結果卻大相徑庭。

2016 年一項發表在 PLOS ONE 上的研究表明生育的孩子越多,端粒長度較未生育女性更長,衰老的速度更慢。

在 2000-2013 年的 13 年間,研究人員選取 75 名來自兩個土著瓜地馬拉人社區的婦女作為研究對象,於兩個時間點採取樣本,測取參與者端粒長度。研究發現,生育較多存活後代的女性的端粒較生育較少存活後代的女性端粒更長,後代數量的增加可減慢端粒縮短的速度。

研究的領導者 Pablo A. Nepomnaschy 教授推測,女性懷孕期間雌激素分泌增加或是該研究結果出現的原因,「雌激素可以像抗氧化劑一樣發揮作用,保護細胞對抗端粒縮短。」

同時,社會環境也可能是該結果的重要原因,受當地世俗文化的影響,女性的生育力越強,生育胎兒越多,得到社會、親友的尊重和愛護就越多。這種文化氛圍很可能是當地女性衰老速度較慢的原因之一。

同是 2016 年發表於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的另一項研究中,研究者通過對初次分娩年齡及生育次數與活到 90 歲的聯繫進行研究分析發現晚一點生育首胎的媽媽更有機會活到 90 歲,懷孕 2-4 次的女性比只懷孕一次的女性壽命更長。

儘管已獲諾貝爾獎,端粒學說仍存在質疑和缺陷,雖然端粒長度可以從細胞水平評估衰老、丈量生命,但端粒長度與壽命的關係並非絕對線性相關。

「我們的研究並非告訴大家不要生育孩子,」Pollack 重申到,由於沒有從多個時間點(懷孕前、孕中、產後)對研究對象的端粒長度進行追蹤比較,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而對於研究結果,應該持審慎態度。

但無論如何,成為母親都是一個勇敢的選擇,因為有許多個她放下青春,拾起了責任。而選擇是否成為母親,都應是每位女性自我內心的聲音,也是各位當事者的權利和自由,在自然規律之上,看客應該給予的只有尊重。

婦女節快樂!

—致所有女性


推薦閱讀:

地球上平均每秒出生多少人?每秒死亡多少人?
哪些事讓你真正感到生命的脆弱?
讀《蛙》
怎樣評價《西藏生死書》?
生命為什麼存在,生命的意義?

TAG: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