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男女平等——寫在三八婦女節前夜
婦女節,全稱國際勞動婦女節,聯合國從1975年開始慶祝國際婦女節,從此「三八」節就成為全世界勞動婦女為爭取和平、爭取婦女兒童的權利、爭取婦女解放而鬥爭的偉大節日。婦女不單純指已婚婦女,在司法解釋中定義14歲以上的女性稱為婦女,未滿14歲的男女稱為兒童。但隨著消費主義取代了婦女節的女權主義政治立場,婦女節在蔓延的商業狂潮中失去了其獨特的性別政治意味,民眾開始對節日意義存在爭議。在網路嘈雜的氛圍中,一些人則沾沾自喜,覺得中國女性的地位已經很高了,男女平等已經做得很好了,甚至有些人覺得女權就是為了壓倒男性而存在的,於是抱著懷疑甚至反對的態度,這恐怕是當年為了婦女權益奔走呼號的仁人志士所始料未及的。
中國女性的地位高不高,那要看和誰比。和建國以前比,那真的是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建國初期,毛主席一句「婦女能頂半邊天」響徹中華大地,甚至於國外一些女權主義者也會引用這句名言,在黨的號召下,婦女參與勞動率大幅提高,並進入到了很多傳統上只適合男性的職業中並有出色表現,相應的婦女的經濟、政治地位提升。在傳統計劃經濟體制之下,中國女性受到政府的「保護」,其較高的勞動參與率得益於政府倡導的尊重女性的新風尚和為女性提供的較多勞動崗位,同時,國有企業的高福利也為女性參與勞動排除了後顧之憂。當中國由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女性原有的屏障失去了,男女之間的工資差距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女性退出了勞動力市場,女性的相對地位有所下降,男尊女卑的思想重新有了經濟基礎。
不少男性會覺得,男尊女卑對自己是有好處的,是否真是這樣呢? 今天我想以婚姻為例,來探討一下這個問題。
剩男剩女,一個大家都不會陌生的辭彙,大家對大齡未婚男女青年的統稱。儘管中國的男性人口比女性多,但是似乎現實生活中大家聽到和討論的更多是剩女,對大齡未婚女性的言詞也更尖刻。下面我們以兩個三角形來分別代表所有的男性和女性,並將其按照各自的經濟地位切割成四份,由高到低佔總人數比分別是10%,20%,30%,40%。假設男女性總人數完全一樣,理想情況下按照完全的門當戶對原則,每個人都會找到自己的另一半,不會有人剩下。
但是社會上普遍的觀點是男高女低配,整體上來說男性傾向於找一個經濟弱於自己的女性,而女性也更願意找一個經濟強於自己的男性,即使有些反過來的情況也不能扭轉整體趨勢。如果我們將兩個三角形按高男配低女來重疊,圖片會變成下面這樣,兩個三角形重疊的部分男女配對成功,而剩下的兩個紅圈裡則是剩男和剩女。
從圖中可以很明顯地看到,剩女分布在從高到低各個社會階層,而剩男則無一例外都在社會底層。實際生活中,我們也會發現,很多剩女其實本身很優秀,你都不知道為什麼會剩下來,而且剩女也更多地集中在城市,剩男雖然也很多,但是絕大部分都集中在貧窮的農村和十八線小城,也沒有多少人為他們發聲,所以讓我們有了剩女比剩男多的錯覺。
而現實比我們這張圖裡表現出來的更為殘酷,因為普遍的高男配低女,結婚之後男性的家庭地位也更高。如果真像那句物化女性的流行語里說的那樣「我負責貌美如花,你負責賺錢養家」,那女性將完全失去和丈夫叫板的底氣,碰到好人還好,碰到渣男等你不再貌美如花了明目張胆地包二奶三奶你也無話可說,而這世界上哪來這麼多好人,你又怎麼能確定你碰到的就是那個「好人」呢?
總之,一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對誰有好處?對高地位的男性有好處,而對全體女性和底層男性都沒好處。支持男尊女卑的人,要麼壞要麼蠢。而紀念三八婦女節,絕不只是給女性放假半天,讓丈夫給妻子買禮物這麼簡單,而是提醒大家,追求男女平等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參考文獻:
- 《女性勞動參與率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馬靜
- 《性別觀念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基於第三期全國婦女地位調查》 劉愛玉
推薦閱讀:
※三八婦女節特稿|捍衛女性的勞動權
※《乙男》:你不必變成「男孩應該有的樣子」
※女老師教學不如男老師?學生評價的性別偏見 | 繆斯夫人
※從Gucci到Burberry,誰管你是男是女,好看是真理!
※狗屁女神節,別再忽悠中國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