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減負的惡果,會使窮人越來越窮!

文︱陳宗鶴先生

原創首發︱微信公眾號「先生手賬」(ID: czhapp)

—— 新都市年輕群體第一微刊

1

這兩天有關縮短中小學生下課時間的議題在朋友圈中討論非常激烈。如果我印象中沒錯的話,關於這次反對縮短中小學生上課時間的聲音,算是這一代80、70後年輕父母第一次單獨站到輿論最前線,直面狂風暴雨的時刻。

此次爭論起源於一則新聞,目前國內有部分小學每天下午3點半就放學了,讓身為職場白領藍領的父母根本沒時間去接孩子放學,而這一空白時段便成了家長的難題。記者向教育部領導提出這個問題,領導回復「三點半之前孩子的責任是學校的,三點半之後的孩子是在家長」,背後意思是3點半下課之後該由家長自己負責教育,我們提早放學、減少課程、減少作業,也都是為了給孩子減負。

從表面上看,提早下課放學確實算是給孩子減負的一種執行。可是,如此減負真的能給孩子、家長帶來良好的教育環境與成長嗎?

事實是,朋友圈中幾乎大部分有孩子的家長都投了反對票!

首先,從父母的角度,提早放學直接就給家長帶來了非常多的不便與麻煩。

大家知道為什麼中小學生一早到校時間都是在7點30分甚至7點么?除了讓孩子養成早起習慣、和晨間學習能力強以外。還有一點比較人性化的是正好能和城市中的早高峰錯開。這樣父母就能先送孩子去上學,然後再開車去上班,也不會遲到。放學也是這個道理,本來4-5點,部分家長有條件正好下班去學校接孩子。可現在提前到3點半,幾乎沒有一家公司能讓你在3點多就下班吧?接孩子就變成了一個很大的困擾,不可能每個父母都去讓爺爺奶奶接孩子,更何況上一代本身就需要這一代獨生子女來照料。

全國第26屆攝影藝術展覽入選作品:《獨生子》

所以家長們認為,提前放學將孩子在學校的時間又切了一塊扔給我們,反而是增加的負擔。

2

如果說,提前放學讓百忙之中的家長成了冤大頭。那麼對於孩子這一邊,這幾年一直提倡的減負真的是為了孩子好么?

今天先生我就和大家白話的分析下:減負,不僅是對家長的困擾,更可怕的是,孩子的未來會越來越窮!

近幾年,教育部為了中小學生減負所表明各項態度與措施,我認為並不一定是為孩子本身著想,更不是為了這一代勞苦功高的父母。所有的態度更像是一種「政治正確」。

怎麼講?

如果您經常上網,會發現在前幾年網路上批判中國小孩「書獃子」、「學習壓力大」、「高分低能」的聲音越來越大。這些聲音來自哪裡?並不是中小學生的家長,這些家長白天上班晚上監督小孩做作業,根本沒空在網上吵架。這群聲音全部來自旁人,來自一部分沒有孩子、又無所事事、愛管閑事的網民。俗稱「鍵盤俠」。

他們在微博上看到一張小孩在地鐵上做作業的照片,就大聲叫喊「現在孩子壓力太大,要減負」;他們看到小學生背著一個沉重的大書包,就喊「現在孩子作業太多,要減負」。然而,真相是什麼?

真相是,那張地鐵的照片本來就是熊孩子貪玩作業沒做完,才在地鐵上母親監督下補做的。沉重的書包是因為學校課本的書本來就厚,這是教育部規定的課本材料,你課上的再少也必須買那麼厚的書,和學生的壓力與作業多少根本無關。許多時候學校要求學生買一本很厚的教材,最後上課老師講的也就沒幾頁。

他們看到什麼就罵什麼,根本沒考慮過減負後孩子的未來怎麼辦,家長怎麼辦。他們直接罵中國教育體制,罵教育部。教育部領導沒辦法啊,只能在罵聲中提倡減負吧!反正責任全扔給家長,學校反而還能輕鬆點。

況且,目前全國中小學教師職位的薪水很少,若還像往常一樣讓老師從頭管到尾,給他們這點工資也拿不出手。現在在編中小學教師的基本工資(不算課外家教)確實也低的可憐。教育部又不想提高教師工資和學費門檻,於是一步到位,乾脆就讓老師們再輕鬆一點,少管一點吧。 然而,人們依靠一時情緒的謾罵就一定是正確的嗎?

往往相反。 還記得幾年前網上流傳的那張難民小孩死在沙灘上的照片嗎?

不僅中國,全世界都因為這張照片轉發甚廣,當時歐盟瞬間就心軟了。我記得很清楚,就是因為這張照片後,歐洲各國總理開始撥款收容大量難民入境。多麼政治正確!多麼的仁慈!

但結果呢?入境的難民並沒有感恩,他們將本是文明前列的歐洲弄得烏煙瘴氣,德國法國因為難民湧入後犯罪率急劇上升,許多難民根本不工作,每天躺在床上吃著歐盟免費的補助,去公共場所還要求特殊對待。

歐洲,因為全世界的「政治正確」容納了難民,結果反而帶來了經濟與文明的倒退。從理論上,任何難民都是收容一時的,只要他們祖國危機消退,便需要讓他們立刻返回。可是,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實在太難吶,你可以數數看幾個回去的?享受著天堂般待遇的難民帶著犯罪率與宗教便深深紮根在了歐洲。

難民成了歐洲當今最大的隱患

3

同理,減負的呼聲也是一種「政治正確」的情緒。然而,現實情況下,減負真的對孩子好嗎?

這裡,我引用一個理工科中的常用的極端模型做實驗,來和大家解釋「減負」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何謂極端模型?也就是我們將「減負」的倍數設置為無窮大,說白了就是對孩子減負減到最大值。

那麼減負的最大值是怎樣的場景呢?沒錯,最大值就是不上學啦,公立學校全部取消,不設置任何課程,學生學業負擔為零。想像下,那會是一個怎樣的社會呢?

在沒有國家強制義務的公立學校社會裡,只會出現一種情況:私立學校滿街飛。

小孩讀書是一種剛需,就算沒有了公立學校,家長們還是會想盡辦法讓孩子讀書,於是各式各樣的私立學校遍地開花。

市場經濟下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價值回歸價格。什麼意思?放開市場競爭的私立學校中,優秀的學校一定會高薪聘請優秀的師資,同時優秀的師資再培養出優秀的學生,優秀的學生以高錄取率考取優秀的名校大學,接著該學校再用高錄取率吸引著下一屆優秀的家庭。

然而以什麼樣標準才能進入這所優秀的私立學校呢?

是的,唯一的標準就是學費。

這不是幼兒園的所謂高端低端,而是直接按大學升學率算。完全市場競爭條件下,一本升學率,甚至清華北大升學率高的學校,學費最貴。同時,大學錄取率墊底的學校就會變成學費最便宜。

最終你會發現,富人家一個月10萬學費的孩子在全國最優秀的教師監督下,每天勤奮拚命複習到很深夜,最終考進清華北大。而寒門家一年3-4k學費的孩子,每天提早放學,遊手好閒讀不進書。同時寒門的家長需要每天拚命工作養家,更沒有時間和精力折騰孩子的教育。

此時,階級瞬間固化,富人良性循環,一代比一代富;窮人惡性循環,一代比一代窮。

沒錯!這就是假設的減負極端模型結果!私立院校將各階級牢固的釘在牆上,寒門的孩子將永遠翻不了身。

好,現在我們再將極端模型往回推,推回到今天的3點半,甚至將來的2點放學。學校一味的減負,已經將中產階級燒錢的競爭逐步點燃。每座城市的課外補習班近兩年都如春筍班遍地冒出,價格也一年比一年水漲船高。為了能讓孩子考上一所好的初高中,家長們反而讓孩子的課餘時間補習班越報越多。

同時在教育部要求減負的大環境下,學校里的教學內容反而越來越簡單。別忘了,中考、尤其高考仍然存在!不少學生已經反映相同的課本甚至相同的老師,在補習班裡就是能講得更加細緻、更加全面。而不上補習班的學生,在減負環境下,學習成績陡然下降!

最後在獨木橋中擠飛其他學生名列前茅的,正逐漸變為課餘時間砸錢補習多的那些人。階級固化已經開始逐漸形成,從學區房的房價就開始了!難道各位家長還沒發現么?

是的,教育部在鍵盤俠們的罵聲中逐年減負,但是身處第一線的家長卻因「減負」,焦慮越來越深,壓力越來越大。這就是為什麼我開頭說,今天是70-80後家長們的第一次對輿論做出的反抗。

因為平日這一代不惹是非、溫文爾雅的佛系家長,這回真的被鍵盤俠害慘了!

4

今天我不談讀書到底有沒有用。我只知道兩點:

一,任何一個發達的成熟國家,年輕人平均薪酬都是和平均學歷成正比的。

在美國、日本,名校畢業的應屆生找工作就是比普通院校容易;名校畢業的應屆生平均工資就是比普通院校高出一截甚至翻倍。在發達國家,學歷不僅僅是敲門磚,直接就是工資條。

反觀中國,之所以大學畢業後學歷分化還不明顯,那是因為中國還處在發展成發達國家的過程中。但是這一天遲早會到來,年輕人的平均薪酬遲早會因為學歷明顯隔層。不管你原生家庭富或窮,趁年輕努力讀書永遠不會錯。

二,高考制度是目前窮人家孩子翻身希望最大的、最後的公平機會。

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日本,這些成熟的發達國家都是血淋淋的前車之鑒。從來沒有想像中的教育平等,在國外,想讓孩子考上優秀大學,老外的家長也都會盡量花天價給孩子讀優秀的私立院校與貴族學校,而這些教育資源根本不是窮人區孩子所能觸及的。許多國家的階級已經固化明顯,但是……中國還有機會。

中國還有高考。

雖然高考有這樣那樣的弊端,但是自從高考恢復的幾十年里,沒有一個更好的現代科舉制度能代替高考。並且我認為在未來100年,高考仍然是持續在名校錄取中最有效的渠道。

窮人家的孩子沒有家底、父母沒有關係與權力、在市區也沒有最基本的住房。寒門要想翻身變為小康,目前唯一希望最大的渠道就是讀書與高考!我不是說像Mc天佑這種當主播變鳳凰的概率不存在,只是這類偏門萬一你一失足,退學去拜天佑或PGONE失敗,很可能最終留下千古恨。

但是高考不會。只要你考上好的院校,你就有保底的資本與選擇權,只要畢業後努力工作奮鬥,無論如何小康與中產都是有希望達到的。

是的,我一直勸寒門的孩子,你不要心急。不要總想著馬上變鳳凰、最好明年就能成為富豪。由於你背後沒有給你揮霍資本的原生家庭,萬一博失敗,掉下來會摔很慘。倒不如一步步來,先通過高考、名校、工作,讓自己先跨上溫飽、小康,再跨上中產階級,最後考慮鳳凰。這才是你該走的路。

5

最後,有人會問中國孩子沒有童年怎麼辦?我作為80後,那個奉高考為上帝的一代人,可能有點發言權。我們那個年代從沒有「減負」的概念,每個老師的嘴裡都一句話「你考不上大學,將來就只能撿垃圾。」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早上睜開眼翻書,直到晚上合上書睡覺。是的,若今天全國只有一個衡水二中,那麼我們當年每個區市重點都是衡水二中,每個學校都是牢籠。

那時的「高考定終身制」是通過國家意志刻在每個學生中的,一年只考一次,每個老師、每個家長、電視台、報紙、收音機每個頻道都告訴你:「高考完了你這輩子也就完了」。所以當年我們高考失敗想自殺的人,遠遠比現在的學生多得多,只是沒有社交網路報道而已。

就這樣的環境下,我有童年嗎?

有。

我們有體育課,我們有放學的休息時間,我們有籃球,我們回到家有《灌籃高手》和《柯南》(電視上放,感謝某人),我們有放學等車時一起吃路邊攤、蔥油餅、臭豆腐的那種幸福。即便留給我童年玩樂的時間很短,每天加上課間休息可能只有1小時、2小時,但現在回首,反而成為了最難得的回憶。

我很感謝當年的老師,那時沒有紅包、不計較日夜的艱辛與工資,他們只是很單純的盼望著班級里所有的同學都能考上好成績。所以,就算是公立學校(那時私立學校極少),每天普通的課堂,他們都能將畢身解題經驗教給堂下的所有同學,毫不隱瞞。直到現在我才發現,當年的老師才是和牆壁上的畫像一模一樣,不為任何利益,真正的園丁。

當然,現在不同了。我們也不能道德綁架,讓教師們拿如此低廉的工資去拼著命的付出。可是寒門的孩子該如何改變?如何應對加速固化的階級?

想要公平,只有唯有一條路,希望教育部不要再減負了。

呼籲教育部加倍增加公立學校教師的工資,提高公立學校的學費。接著,一切與我們那時保持不變就行,維持學生的競爭壓力、維持學生的課餘時間與課後作業,不用減少也不用增加。讓孩子一定要保持競爭思維與危機感!只有這樣寒門的孩子才能和中產的孩子站在較為接近的起跑線上。

是的,請不要再心疼公立學校的學費,也請家長們對每一個公立學校的老師好一點。否則一味的減負,學校一味的推脫責任,公立學校的教學成為擺設後,最後天價的私立學校與補習班普通人會更上不起!

窮人的孩子只會越來越窮!

作者: @陳宗鶴先生 ,先生手賬主筆

本文首發公眾號「先生手賬

心理︱職場︱情感︱乾貨︱知識

最適合新都市年輕群體閱讀的嚴選自媒體

推薦閱讀:

既虛榮也永遠熱淚盈眶

TAG:教育 | 社會階級 | 階層固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