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遠嫁你將失去什麼

什麼樣的距離叫遠嫁?有人說出國才算;也有人說出省就是;還有人說不在一個地級市都算。中國很大,交通有發達和閉塞之別,各人心中一桿秤。

環顧下高中和大學的同學,很多都遠嫁或者遠娶了,我也是其中遠嫁的一個。我一個福建妹子,嫁到湖南(百強縣下的一個村)。

遠嫁將會失去什麼呢?當時在決定結婚之前就考慮了很多。在湖南工作了兩年才結婚,我自信的認為遠嫁湖南,我能適應。和老家的親朋好友說我男朋友是湖南的,幾乎眾口一詞:太遠了。

最疼我的小姑父問我:你爸媽付出了那麼大的心血培養你,以後他們想你了怎麼辦?

我有點不自信的回復:交通越來越發達,他們可以去,我可以回。

小姑父說:有錢還好,沒錢呢?還有等你有小孩了他們老了呢?

我沒有回答。

後來小姑父的女兒迫於壓力,嫁在了本地,生活幸福。

眨眼遠嫁5年了,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日子過得幸福,但是時常感到遺憾。

住:相對來說我還是幸運的,當初兩個人一起努力在市區買了一套小房子,沒有和公公婆婆一起生活。雖然全職的兩年在鄉下一起住,我也時刻提醒自己帶好小孩就可以了。公公婆婆人很好,總是遷就和顧慮我,但畢竟生活習慣和飲食都有差異,長達兩年的刻意,彼此都有些心累,於是在小孩兩歲的時候我選擇重返職場,然後隔一周回公婆家看小孩。如果沒有那套房子,或者是公公婆婆老公不是那麼的體貼,長期的一塊生活,磕磕碰碰之類的小矛盾是難免的,遠嫁的媳婦在這點上會異常的敏感,更加的孤獨無助。

飲食:福建閩北相對清淡,湖南辛辣的重口味,還好老公在福建生活了七年,可以不吃辣,但是公公婆婆是一餐沒辣味就吃不下飯的那種。婆婆經常問我想吃什麼,即使想吃她也做不出家鄉的味道。從小沒少干農活的我唯獨不擅長廚藝,還不喜歡烹飪。慶幸的是本人對於飲食要求極低,有什麼吃什麼,有喜歡的就多吃點,不喜歡就少吃點,多年的求學漂泊經歷造就了我好養活。即使是這樣,公公婆婆還是會偶爾感嘆:不知道你要吃什麼!其實他們也不容易。但我還是想說:我想媽媽做的飯菜了。

語言:

別人說話聽不懂。我打心眼裡排斥學這的方言,平時鄰居來家串門什麼的,我也聽不懂,就一個人默默的琢磨著自己的事。剛開始婆婆會和我用不怎麼標準的普通話交流,最近這一年她就常常直接用方言了,然後我就「啊……」

朋友親人:

記得當時買房的時候,老公的親戚說能幫上忙,然後我們給了4萬元。但是最後知道是被騙了。因為這個事,我和老公歇斯底里吵了一架,他自知理虧可也沒辦法,那是他第一次沖我發脾氣。我回到宿舍一個人抱著被子哭了一晚上。因為我們在同一個單位同一個部門,關係好的同事一直做思想工作,然後我才過了這個坎。我常在想,要是沒有那幫同事,我們是不是就分了……

每年春節,老公都會問在哪裡過年,回不回福建。結婚的時候說好隔一年回去的,老公是獨子,也心疼公婆,只有第二年是回娘家過年,後面一直是在婆婆家過年。雖然每年都有回去,但是總是來去匆匆,初二開車8小時到家,初五晚上再開車回湖南,旅途奔波勞累。平常過個什麼節日打電話回家,媽媽總感慨地說:要是近些就好了,你就可以吃到了。

不想一起住,那就努力賺錢,搬出去單住;吃不習慣,那就自己學做自己喜歡吃的;沒有朋友,走出去和別人交流,認識新的朋友;有了新的朋友,語言慢慢的就不會是問題;只要你努力面對,這些都可以克服,如果這些是問題,那麼你還不夠優秀!

遠嫁最不能承受的是:失去參與父母后半生的權利!

父母生日了不能為他們做一頓可口的飯菜,生病了不能第一時間陪他們去醫院,照顧他們,更有甚者,因為路程遠沒能見到最後一面。有人說把父母接到身邊。那麼兩點:第一你或男方有足夠的經濟實力,因為女婿不一定會願意和岳父母一起住,岳父母也是,那麼要有一套房;第二父母的適應能力足夠好,因為你帶著他們遠嫁,吃住語言朋友圈也成為他們的問題,如果無法適應,那麼他們的晚年失去的不止是女兒!顯然,遠嫁的大多數人都無法做到上面兩點。

不是說不支持遠嫁,畢竟如果在家門口找一個並不合適的,對自己對父母來說都是不幸的。而是說,遠嫁的女兒們,請做好思想準備,努力讓自己足夠優秀,能夠適應遠方的生活,也讓自己具備隨時回娘家的能力(一定的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也請老婆是遠嫁的老公們,請多一份疼愛和理解!


推薦閱讀:

安以軒: 請嫁給把你寵成18歲的男人
她帶著自己的嫁衣(還有男人)住進別人家,這畫面太美我不敢看
"大不了我就找個男人嫁了"
你到底有沒有嫁對人,問自己這個問題就好了!
父母不同意女兒嫁外地?

TAG:嫁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