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可憐的受害者」嗎?——雙相情感障礙自我管理

https://www.zhihu.com/video/953726891786518528

本篇文章首發於我的微信公眾號:

盲刺客的雙相情感障礙(mck20180117)

歡迎大家關注。

《你是「可憐的受害者」嗎?

——雙相情感障礙自我管理》正文:

?儘管不願意,但也不得不承認,

很多時候,我都希望別人能夠「可憐我」、

關照我、給我更過的傾聽和耐心以及愛護……

?但是,每一天、每一時、每一刻都持有這種想法真正的正常嗎?

我到底是因為有了雙相情感障礙才會這樣?

還是長期持有這種想法導致了我的雙相情感障礙?

?暫且先不討論這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問題了,

還是從生活中的那些「怎麼總是我最可憐」的例子里,

找找罪魁禍首吧——到底是什麼讓我變成了這樣?!

在日常事例與心態中尋找蛛絲馬跡:

?1、很早之前就跟朋友約好了的聚會,但出發前說什麼都不想出門了,

為了避免臨時毀約受到責備就說謊:「我病了」,

並為了證明這個事,說了更多的慌,

最神奇的是,

在證明謊話的過程中,不但自己深信不疑「自己有病、自己委屈」,

還在心裡預設了對方的態度:同情我、關心我、安慰我……

倘若對方沒有按我預設地去表現,甚至質疑「我病了」這事,就會生氣!

?2、喜歡跟別人傾訴自己的不幸和委屈,

有時甚至會為了放大、而添油加醋。

為了把自己塑造成那個「可憐的受害者」形象,

甚至會在表述事實的過程中只說自己的委屈,

卻閉口不談自己的錯誤。

?3、任何事,總能給自己找到合理的借口

找到值得被同情、被原諒的理由。

不管跟別人相處時是不是傷害了別人?

即便心底里也能客觀認識自己的錯誤,

但嘴巴上就是不願意認錯。

?4、經常會出現「受迫害妄想症」的情況,

遇到任何事、處理任何事都習慣用「弱者心態」去思考,

最喜歡的事就是自哀自憐。

?這些統統都是過去某些時候,我的真實心理寫照……

直到有一天,所有人都發現:

為什麼、任何事永遠都是別人的錯?

為什麼每一次都只有她才是最可憐、最無辜?

?直到有一天,他們失去對我的耐心和同情心,

逐漸疏遠我的時候,

我才發現「自憐」有多可怕!

◤到底是什麼心理作祟,

讓人產生這種離不開得「自憐」情緒呢?

?1)「受害者」心態、「弱者」心態無形中滿足了

「我與眾不同」的心理,

同時也為自己的一些過激做法和言語找到了一個合理的借口。

(我亂髮脾氣、我傷害別人都是因為他們欺負我)

甚至還能從「顧影自憐」中得到一絲自虐的快感。

?2)「我最可憐」的營造,可以把自己變成朋友中的焦點,

可以讓別人都「圍著我轉」,可以充分享受別人的寬容和溫暖。

這是一種證明存在感的方式,可以讓「自我」獲得滿足。

?3)做錯事不用承擔後果,

任何錯誤都可以通過「可憐者」的塑造得到原諒。

?4)「受害者」的「人設」讓自己覺得很安全。

反正我是「弱者」,誰還能把我怎麼樣?

◤既然找到了問題的根源,接下來,

就要找到克服的辦法,

我自己的經驗是:

?首先,從不撒謊、不找理由做起。

遲到就是起得晚了,不是路上堵車或者遇到車輛故障了;

沒有赴約就是臨時不想動了,不是因為生病或者病入膏肓了;

當承認錯誤,並親身承受其帶來的代價後,

就會真正明白,什麼錯是不能再犯的。

?其次,建立自己的共情能力。

學會換位思考,

任何事不能只想著自己佔便宜、自己不吃虧,

對別人多點寬容和理解,對自己少點放縱和嬌慣。

「斤斤計較」除了讓自己生氣、生病,沒有一點好處。

?學會愛自己

這是一個恆久命題。要時刻謹記。

謹記:

自己的安全感和快樂不需要通過「裝可憐」來獲取,

博取同情不是博得好感的正確打開方式。

除了裝可憐之外,自己可以通過豐富自己的內涵、

精緻自己的生活細節、建立正確的生活習慣、

加強自己的專業素養、

秉持與人為善的原則等方式來獲取自己需要的安全感、別人的好感以及自己的幸福感。

?人生沒有舒適區

我永遠都不會是最可憐的那一個,

這世界上永遠都能找到活得比我慘的人,

別再用「最可憐」當作借口了。

那些看起來過得比你更幸福、快樂的人,

都曾為他們的幸福和快樂付出過很多你沒看到的努力。

別一直待在自己的小世界裡啦,走出來就會發現,

這世界上除了關注「你最可憐」這事兒以外,

還有很多值得你關注的和努力的事情。

寫在最後: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大家在收藏的同時幫我「點贊」。

你們的支持,是我最好的動力。

另外,大家可以繼續向我提問,我會一如既往地儘力回復。

也可以跟我講述你的雙相情感障礙或者抑鬱故事,標註「願意被公開」的,

我會定期選取、整理、分析,並以文章的形式發布出來。


推薦閱讀:

雙相障礙什麼時候可以停葯?該如何操作?
有躁鬱症或者躁狂症的人,你們是喜歡自己在正常的狀態下生活,還是喜歡自己在輕躁的狀態下生活?為什麼?
家人近期被確診狂躁症,心裡受傷所致,病人有意識要控制病情,不拒絕吃藥,極其敏感,家人該怎麼辦?
狂躁型抑鬱症癥狀有哪些

TAG:雙相障礙 | 抑鬱症 | 躁狂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