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布里克與科幻電影

註:這是大約三年前我在離線空間做的一次講座(的錄音整理)。口頭表述自然與文章不一樣,可能不夠十分嚴謹和準確。回頭看看,可能還算提供了一些有意思的觀點和粗淺的知識,還是放在這裡,希望是有價值的。

科幻電影是我非常喜歡的一個類型,今天我們主要來說與庫布里克有關的幾部科幻電影。

我來參加離線空間的活動是比較惴惴不安的。大家看過庫布里克的電影,大家都知道,他太巨大、太偉大了,他的東西很難去講。而且我很顯然稱不上一個庫布里克專家,所以我只能說是以我的所知給大家講講。

庫布里克的盒子?

v.youku.com圖標

《庫布里克的盒子》這個紀錄片非常的好,大概可以讓我們看出來庫布里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是怎樣拍出這麼出色的電影來的。在短篇的最後,總結得非常好,就是「精準」和「細節」,極少有導演能夠做到庫布里克這樣的地步。我還特別地看了一下,他還真不是處女座,應該是獅子座。他對這種細節很有強迫性,到了一種非常極端化的地步。

2001 太空漫遊

我們先說《2001 太空漫遊》,今年電影資料館剛剛上映了這部片子的 4K 修復版。一個 1969 年的電影,在現在非常巨大的銀幕來看,它的特效一點兒都不過時,而且現在也很少有影片可以展現出它那種太空那種非常宏大的場景。

電影《2001 太空漫遊》劇照

諾蘭的新片《星際穿越》裡面,幾乎是大量的致敬了庫布里克的《2001 太空漫遊》,有些場景幾乎就是一摸一樣。比如太空船對接、機器人勸說人類宇航員不要開門的片段,太空站旋轉的樣子等等。

《2001 太空漫遊》里有一段宇航員想要進艙,機器人 HAL 不想讓他進來,在和他對話。這段幾乎是一摸一樣的,連節奏感都非常接近。這是非常典型的致敬行為。

給《2001 太空漫遊》做特效的這一撥人,後來被人被稱作「2001 屆」。因為所有做《2001 太空漫遊》的人後來全成了大牛,他們就好像一個「班」一樣。畢業了,所以管他們叫做「2001 屆」。這全都是由庫布里克帶領出來的。

影片《2001 太空漫遊》劇照

美國正好在 1969 年登月成功。但是庫布里克一般拍電影需要五年十年去醞釀,然後也要兩三年的時間去拍攝。也就是說,在登月之前庫布里克就已經預見到了這一切,並且以一個非常精準的這樣一種形式呈現到了銀幕上。

從那個時候到現在,《2001太空漫遊》都是被認為是極少漏洞的科幻電影。其實絕大部份的科幻電影都能看出很多漏洞,有很多違反科學常識的東西,因為拍科幻電影大家有的時候確實就是顧不上那麼多。但是在庫布里克的電影中,比如「失重」的這種表現,他用了非常巧妙的方式來拍,那個時候沒有現在這麼強的CG 的特效,也沒有這麼複雜的機械讓他來拍。

前幾年大熱的《地心引力》拍攝時他們做了一個類似太空艙一樣的東西讓人在裡面。實際上是攝影機相對演員是不動的,就是在一個「球」裡面把攝影機固定住,然後整個「球」可以做出旋轉的這種動作來,來模擬太空那種狀態,因為太空是沒有上下左右的。這種技術非常先進,《地心引力》的攝影也因此獲得了一個「最佳攝影獎」。

但是在1969 年,庫布里克拍《2001 太空漫遊》的時候。他想了很多辦法,比如「失重」的部份倒著拍的,然後正著再放。還有特別有名的那個「筆浮起來」的場景,其實在筆尾拴上細繩,把筆粘在透明玻璃上,工作人員拉動繩的另一頭,帶動玻璃慢慢移動,如此拍攝而成。你覺得非常得逼真非常得寫實。《2001太空漫遊》包括宇航服和太空艙門的每一個細節,都非常考究。

電影《2001 太空漫遊》劇照——失重的鋼筆

考究到什麼程度,庫布里克拍《奇愛博士》的時候,他想找 B52 轟炸機的駕駛艙,把它做出來。但是美軍說這是機密,不能讓你把 B52 詳詳細細地都看一遍,然後就拒絕了。

庫布里克通過收集各種資料,在電影里做了一個。美國軍方看到以後非常驚訝,因為跟真的一摸一樣。庫布里克在沒有看到實物的情況下,通過收集資料做出來一個跟真的幾乎一樣的東西。電影里駕駛艙的樣子非常逼真,這是非常了不得的。

在我們現在,接近 99.99% 的導演離這種精神差得非常遠,很少有人能像他這麼狂熱。這麼拼地去研究這個東西,要把這個東西做到極致。一個「」在電影里可能一秒鐘都不到。在各種你根本注意不到的地方,庫布里克可能會做幾百條各式各樣的資料研究。

庫布里克除了在細節上技術上的這方面的東西,從總體上也感覺可講的東西很多。但從總體上來說,他和大部分的導演很不一樣,他是一個極其難得的多面手,一個全面的導演。他什麼片子都能拍。這和我們很多的所謂的電影大師是不同的,因為有很多電影大師一輩子就拍一種兩種風格類型。

希區柯克

比如說非常了不起的希區柯克,他把懸念片、驚悚、恐怖的這種東西已經拍到了極致。但是你可以看到希區柯克大部分的片子感覺都是差不太多的。不是說它們相似,而是說它們的感覺和路子是一種的,你能很容易地分辨出來這是希區柯克的片子。包括像貝里尼很多的導演都是這樣,大多數都是這樣,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導演是所謂的全才的導演。

庫布里克一生拍了十六部電影——十三部長篇,三部短片,十三部長篇。基本沒有特別重複的,涵蓋了很多種類型。比如他早期的《殺手之吻》(Killers Kiss)、《殺手》(The Killing),《光榮之路》(Paths of Glory)是一個現代的戰爭題材的片子,《巴里·林登》(Barry Lyndon)是一個傳記,《斯巴達克斯》(Spartacus)是一個古代的歷史戰爭的題材,《洛麗塔》(Lolita)完全是一個愛情的片子,你也可以說它涉及到一些青春的東西,那會兒沒有青春片的概念,或者說一個畸戀的這故事;《2001 太空漫遊》(2001: A Space Odyssey)這是一個完全的科幻片;《奇愛博士》(Dr. Strangelove)是喜劇、戰爭、然後也有科幻;《全金屬外殼》(Full Metal Jacket)和光榮之路有點兒像,是這種戰爭題材的;然後《發條橙》(A Clockwork Orange)又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類型,大概可能算是「犯罪」這個類型,它沒有特別明顯的這種分類;《閃靈》(The Shining)是一個純粹的驚恐恐怖片。

這些片子的風格都不一樣,他本來還想拍一個西部片,後來沒拍成。「戰爭」、「歷史」、「古代」、「現代」、「科幻」、「犯罪」、「黑色電影」,還有「恐怖片」。好像除了純奇幻的片子大部分的他都拍過。這屬於一個很厲害的能力,說明他的視野非常廣,把控力非常的強。那麼跟他相似的這樣的導演我大概想一下,美國有一個叫霍華德·霍克斯(Howard

Hawks),這個導演非常厲害,他能拍各種各樣類型的片子,但是他比庫布里克更偏類型化一點兒,他也能拍得非常好。

然後還有就是大家可能比較熟悉的雷德利·斯科特(Ridley Scott),他是各種類型都能拍,有人說他很像庫布里克,你看他也是拍科幻電影《銀翼殺手》(Blade Runner)、《異形》(Alien),《異形》既是科幻又是恐怖,然後他還能拍《末路狂花》(Thelma & Louise)這種女性的電影。他也能拍《天國王朝》(Kingdom of Heaven)這種「古裝」、「戰爭」的片子,然後他還能拍純粹的家庭生活的片子,然後還有像《黑雨》(Black Rain)這種美國黑幫片等等等。雷德利·斯科特是導演能力非常廣的,但是像這樣的人非常少。

各種類型片之間的拍法是非常不一樣的。擅長拍動作片,但拍起別東西來節奏的把握可能就不那麼好。拍科幻可能感覺非常好,但是拍古裝傳記就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像庫布里克這樣把所有這些都把握的非常好,而且拍起來並不是泛泛,每一部都相當出色的,是非常少見非常難得的。

而且,他拍的東西都是大師級別的。大家知道大師級別的導演的個性都非常強,所以他們經常會在一個類型上面挖得比較深。像我們說的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這樣的,他的東西就是一種感覺。但是有一個很有意思的點,庫布里克拍的片子從來不是簡單純粹的類型片。有人把他歸結成所有他的類型片都是反類型的,他拍的這種類型片跟別人拍都不一樣。

《2001 太空漫遊》非常典型,它幾乎和所有別的科幻電影都不一樣。差不多可以這麼來說,《2001 太空漫遊》和「其他科幻電影」,這是兩類。因為沒有人能真正再能拍《2001 太空漫遊》。

諾蘭的《星際穿越》它的口碑再好,和《2001太空漫遊》比起來還是要差一些的,至少離著一個檔次的距離,還不是很接近的那種。因為在《2001 太空漫遊》里,根本沒有《星際穿越》這種「愛是一種能夠穿越各個時空」的力量。主題沒有高低,但是它確實和《2001

太空漫遊》整個宇宙的視野是沒法相提並論的。

《星際穿越》最後的主題落在一個「父女情」上這非常好,這在它本身的這種框架里是一個好的思路和很好的點,但是《2001 太空漫遊》的描寫沒有涉及到任何角色本身的這種表演和關係。

《2001 太空漫遊》里你可以看到它對於角色的塑造和大部分的科幻電影都是不一樣的,它沒有像一個類型片那樣去塑造一個主要的角色。那麼《2001 太空漫遊》里真正的角色是誰?我認為只有一個,就是「人類」,或者說再說誇張點兒就是「整個宇宙」。裡面沒有具體的角色,電影對於角色的描繪都是非常表面的。

雖然裡面講到和家人的通話,但是它沒有強調去描寫角色的內心。像一般的我們去做人物、做電影,你要先設立一個人物、一個背景,設立一些心理的因素。「他為什麼做這個事情?他碰到這個事的反應是為什麼?比如說是因為這個人很自大,所以他碰到這個事有這個反應。或者說這個人很膽小?」所以他碰到這個事有這個反應。

諾蘭在《星際穿越》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對於主角,這個父親,他以前是宇航員,後來又不當宇航員了。諾蘭強調這之間的關係,地球上要活不下去了,他要拯救他的家人。在離開之前,他和他女兒的這種感情,他們有一個約定,這個約定把他和別的角色綁在一起。之後他要想怎麼辦,我要回來!這是一個很強的角色驅動力。

但是,在《2001太空漫遊》里庫布里克沒有做這樣的事情,主角為什麼要坐飛船?他為什麼要去這趟去木星之旅?這幾個飛船的船員為什麼要去呢?他們之間的關係是什麼樣的呢?他們內心裡想的是什麼呢?你看《2001太空漫遊》你都感覺不出來。船員之有什麼樣的關係?他們有矛盾衝突嗎?他們沒有。他們的身份有不一樣嗎?因為什麼,因為他們要表現的東西實在是太龐大了。

一開始,猿人站在地球上,慢慢發展到人類。所以一個個人的驅動力在他的這個片子里實在是太微不足道了,根本不足以驅動整個人類向前發展的這麼一個故事,所以庫布里克非常大膽的非常天才地把這些東西全都拋棄了,所以《2001太空漫遊》這個故事根本不在講這些東西,根本不在講他有什麼心裡的力量讓他必須去戰勝這樣的東西,沒有這樣的情緒,沒有一句這樣的東西,這些東西都不去加以渲染。

而不像諾蘭一樣,《星際穿越》最後那幾分鐘的平行剪輯,畫面特別緊張,加上漢斯·季默的音樂不停地在渲染。我覺得諾蘭是一個非常棒的導演,但不是庫布里克這樣的大師,這就是差異。庫布里克不用去這樣渲染。《2001太空漫遊》里沒有這樣的東西,要不停地去渲染動機和背景,再給你推向高潮。

事實上,《2001太空漫遊》就沒有這樣的高潮。它的高潮在哪兒?在每一次黑色方碑出現的時候。人聲的詠嘆起來的時候。雞皮疙瘩的那種感覺就起來了。有一種非常宏大,非常不可捉摸的的一個東西在吸引你,那種東西就是庫布里克想表現的。至於這個東西到底是什麼,這個方碑到底是什麼,這個不重要。這個是你去感受的東西,他不用解釋的那麼清楚。

電影《2001 太空漫遊》——方碑

在很多方面,《2001 太空漫遊》都是反類型片的。它沒有製造一個高潮,它沒有創造一個有很強關係心理動機的角色。甚至主角的這個身份都非常弱。你想想主角他喜歡什麼?他的心理是什麼樣子的?你可能都沒什麼印象。你唯一有印象的可能是人類在裡面進化了,從猿猴到現代的人類,再到未來的「星孩」。這個東西你會非常強烈的感覺到。所以這是庫布里克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發條橙

包括《發條橙》,電影在道德方面是非常模糊的。庫布里克對於主角的這幾個人的行為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態度呢?按照我們一般人去解讀的話,這就完全是四個惡棍——非常令人厭惡的角色。但是庫布里克把主角作為一個受害者,作為一個我們值得去同情的這麼一個角色。

電影《發條橙》劇照

在影片的最後,他被人給綁在那兒了,強迫他去看那些東西。這個主角的改變,改變之後被他的同伴所拋棄,這整個的過程同時他們也是一個受害者。在影片前面的地方他們幾乎找不出可以讓人同情這個主角的地方,如果沒有後面的那些這個體制,這個社會對他們的所謂改造的話,我們在前面沒有一丁點兒的同情。

他們闖到人家家裡去強姦人,到處去惹事生非,完全就是一個這種社會渣子的這種形象。但是庫布里克把他們作為一個主角,然後告訴你,體制對他們造成了遠比他們更可怕的事情。

電影《發條橙》劇照

就是這樣,所謂以改造的這種方式,那麼你就會想到更多的。所以當時就有人批判他對於道德的這種模糊性,但就是這樣呢,這就是他很天才的地方,它是反體制的。庫布里克本人是一種非常冷靜非常客觀的態度,他本人不太願意去渲染這種情感的這種東西。就是有人站在很遠的一個地方,看著這個世間萬物。所以有一種說法是庫布里克就是上帝本人。

有一個流傳挺廣的這麼一個笑話:「未來有一天斯皮爾伯格去見上帝。他站在門口,他想進入天堂,天使說,所有電影導演都不能進天堂。突然斯皮爾伯格看見庫布里克騎著車就過去了,斯皮爾伯格就問他為什麼進去了,天使就說,他就是上帝本人,但他老以為自己是庫布里克。」

據說這個笑話庫布里克自己還聽說過,不知道他自己是怎麼想的。但有一點,庫布里克本人沒有那麼狂妄,沒有那麼自以為是,但是他確實是站在一個很高很客觀的這麼一個事實上去看待這個社會的,所以可以看到他很少在電影當中把自己導演的情緒放在電影當中。庫布里克是非常非常冷靜的。

他的這種嘲笑、幽默、諷刺,都是這種含而不露的這種方式,在剛才的《發條橙》裡面有一段大家可以看到,非常有意思。男主角找了兩個妓女,回家去亂搞。你聽到背景放的是貝多芬的《歡樂頌》。他用的是一種加快的、降格的這種方式,特別快,馬上把這一段完全消解掉了,你會覺得這一段很滑稽很可笑,而不是原本包含的簡單的那一兩種感情,它就會變得更複雜。

電影《發條橙》劇照——你們被選中了

奇愛博士

在《奇愛博士》里,庫布里克創造了一個非常令人難忘的角色——「奇愛博士」。他非常有意思,後來好多都在模仿這個角色。我不知道大家看沒看到過一個叫梅爾·布魯克斯的導演導的《年輕的弗蘭肯斯坦》,電影裡頭有一個警察的角色,就完全是在學習和戲仿「奇愛博士」這個角色。

在《奇愛博士》里,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的黑色幽默。比如說作戰室外面的人類馬上就要滅亡了,奇愛博士在說,「到時候就是一個男人擁有多少多少個女人」。他在描繪一個世界毀滅之後,一個像天堂一樣美好的地方。他自己覺得很有意思,因為所有的精英都在作戰室裡頭。他非常的興奮,完全不考慮說全人類全都滅亡了,只有幾十萬人存活下來——在地洞里,山洞裡,山裡的礦井似的那種地方。

比如,一個瘋子美國將軍引發了世界大戰;比如美國總統質問蘇聯總理:「你們怎麼會發明這麼一個停不下來的毀滅世界的東西呢?這個東西不合理!你創造一個武器,你總得讓它能停下來控制它。」然後蘇聯總理說:「這個東西偉大的地方就因為它停不下來。」然後他說:「因為它停不下來,所以你們就應該不會來攻擊我們。」

這就是一個非常荒唐的的鏈條。蘇聯總理覺得,我發明了一個一發射就停不下來毀滅全人類的武器,所以你就不會攻擊我。美國人認為,既然你發明了這麼一個東西,你就應該能把它停下來,這個東西是有辦法去解決的。所以這就變成了一個死結。變成了一個雙方都並不真的想去毀滅世界,但是雙方最後發現誰都控制不了的情況。

這和我們原來想像的世界大戰爆發的原因不一樣,並不是真的兩個國家誰要消滅誰。電影就告訴你,人類自身的瘋狂和人類自身的無理性就有可能造成這一切。而不是因為簡單的一種政治,或者因為一個國家和另一個國家的對抗。那是一種有理性的、有準備的、有安排的一種方式。在這裡面,所有的人都被這麼一個美國的瘋子將軍再加一個美國的飛行員給毀了。

還有飛機上的機長,他本身並不算一個嚴格意義上的戰爭狂人,他還不像那個將軍。但是到了最後,他就狠狠調侃了一下所謂美國牛仔精神。這個機長是一個非常典型的有濃厚口音的得克薩斯人,就是所謂的南方佬。他在影片後來突然就牛仔精神大發,戴上他的牛仔帽騎到炸彈上。這和前面的狀態都不一樣。

之前的狀態,他是一個很好的軍官的形象,很照顧新兵。但是到了最後,他要親自去扔這個炸彈,犧牲掉自己。這也是非常的無理性的,因為他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戰爭狂人,他也並不是對蘇聯有多麼仇恨。就是因為一種莫名其妙的牛仔精神。

整個《奇愛博士》里都沒有什麼正常的人,將軍在搞戀情;美國總統在考慮別的事,所有作戰室里的人都各懷鬼胎。人類就在幾分鐘內可能就要滅亡,這個事特別的可笑。

最後,美軍打到基地,美軍打美軍,找到這個將軍。將軍非常瘋狂地拿著機槍,跟那個英國的軍官的一番對話。那個英國的軍官就是想讓他理性,跟他講這種理性的對話。但是,整個世界都瘋了,他們還是需要理性去解決這個問題。所以這就是本身特別無厘頭的理性。

《奇愛博士》不是典型的科幻電影。它確實是在一個可能發生的事件當中。但是它首先是一個假設的環境,甚至是假設的一個時間,整個的故事是出於一個假設的,有點兒像 《1984》這樣的小說。在科幻圈,一般是會把《奇愛博士》劃分在科幻電影裡頭的。

但在更專業的網站,比如IMDb里,並沒有把《奇愛博士》劃為科幻電影。這是一個比較典型的軟科幻。包括《發條橙》,《發條橙》也是一個幻想的,並不是在具體的空間和時間裡的電影。它發明的那種刑罰、改良的這種辦法,本身就帶有一定的幻想色彩。庫布里克偏向一點軟科幻,接近《1984》。以科幻片的眼光去看的話,也認為它是一種科幻片。並不是只是非常外太空那種才算科幻。

《地心引力》算科幻嗎?現在飛船在太空裡面出事了,不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嗎?但是,它現在沒發生,它是在一個假定的一個空間發生的事件。雖然它接近現實,但比我們現實稍微遠一點。《地心引力》就完全可以說是一個科幻故事。

科幻非常重要的就是「假定性」,它在假定行的框架里去探討一個可能發生的事情,所以這還是算科幻的。

人工智慧

還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也和庫布里克有關係的片子——《人工智慧》。

《人工智慧》是斯皮爾伯格導演的,但是這是庫布里克一直想拍的科幻片。他準備了好多年。《庫布里克的盒子》裡面也說到,庫布里克準備一個片子經常準備幾年甚至十年的時間。《人工智慧》他就準備了有十年。

他為什麼沒拍呢?他想讓一個真正的機器人去演主角小男孩大衛(David),但是做不到。因為那會兒大概七八十年代吧,根本做不到。

後來他看了斯皮爾伯格的《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他覺得這會兒 CG 已經非常的成型了。那個時候已經可以拍出他腦海里想的機器人的感覺來了。他原來一直沒動手。

順便說一句,庫布里克也是在導演中非常少的對科技方面也非常關注的導演。

許多導演對於技術的追求主要在於攝影、光影,這方面很精益求精。但是具體到特效這方面,導演直接交給其他人。但是庫布里克是事必親躬。

所以,有件事很有意思。所謂庫布里克沒有拿過奧斯卡獎,這是錯的。庫布里克拿過一個奧斯卡獎。但是這個獎拿的非常奇怪,他拿的不是「最佳導演獎」也不是「最佳影片獎」,而是「最佳特效獎」。

就是因為《2001 太空漫遊》,他算是電影特效團隊一個類似特效總監的人物。後來有些特效人員對此有不滿,因為是庫布里克一個人去拿的這個獎。

《指環王》拿的獎是一堆人上去拿獎,是、大概五六個人,他們代表的是一個很大的特效群體,特效製作一般都是多人來製作的。庫布里克是一個人來拿的這個獎,所以到後來《2001 太空漫遊》的人員曾經說過庫布里克他應該拿「最佳導演獎」,但是這個獎不應該是他上去拿。

但是,庫布里克對技術是非常的關注的。他跟斯皮爾伯格做了交流,他們是很好的朋友。他晚年的時候因為身體各方面的狀況,他就把《人工智慧》交給斯皮爾伯格來拍。我覺得很遺憾,我很想看看庫布里克怎麼去處理這個題材。庫布里克對於拍什麼東西是非常的計較,非常的嚴苛地去挑選他想拍的東西。

《人工智慧》是他想拍的東西,庫布里克的腦子裡一定有很多很多想法。斯皮爾伯格這個拍的不是不好,只是我是覺得不是特別滿意。斯皮爾伯格拍的有點兒太溫情了,雖然有幾場戲是比較接近庫布里克的——大衛和裘德洛演的機器人在處理機器人的垃圾場的那塊地方,比較殘酷。

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慧》的結尾也遭人詬病。依我想,《人工智慧》要是截在大衛在海底望著藍仙女,然後沉入海底死去,就是一個很好的結局。這樣就是一個很悲傷的匹諾曹想變成人但是沒有成功的故事。後面的滄海桑田就不管了。

但是斯皮爾伯格非得弄一個外星人把大衛救醒,讓他媽媽再活一天然後給予他母愛讓他成為一個真正的一個人。我是覺得有點減弱了他的這種衝擊力。

據說,庫布里克給斯皮爾伯格的《人工智慧》是包含結尾的,所以這個結尾也不見得是斯皮爾伯格自己的想法。但是,我總歸覺得斯皮爾伯格執導的《人工智慧》還是稍微溫情了一些。庫布里克如果來拍的話,我覺得會更冷靜,更客觀。我覺得會更有意思。

《人工智慧》原本是來自英國的一個叫奧布萊恩的作家的一個小說,叫做《那年夏天的超級玩具》(Super-Toys Last All Summer Long),這個小說本身很有意思,很短。它啟發了庫布里克。而這個小說的靈感來源是來自葉芝(W.B. Yeats)的一首詩——《被偷走的孩子》(The Stolen Child)。

這首詩也非常有意思,帶有一點兒情趣化。與兒童的長生,與愛有關係。《人工智慧》的兩個來源很有意思。

這部科幻電影我們沒法看到庫布里克會拍成什麼樣子。斯皮爾伯格並沒有泄露出來,不像這些盒子。他給他的原稿都做了許多的畫與設計,包括《人工智慧》里的設定,都給到斯皮爾伯格。將來,不知道有沒有機會看到庫布里克對《人工智慧》到底是怎麼設想的,包括是怎麼設計的。

《2001 太空漫遊》《奇愛博士》《發條橙》《人工智慧》,尤其前面的三個電影,它都是庫布里克類型化的電影,它們是科幻片,又不像一般的科幻片的風格、路數。

最後,庫布里克在這些電影里的主題,表現的比一般導演都要更宏大、更高、更客觀。有些藝術片的導演比較深化,講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感情。但是庫布里克經常去從一個種群,一個很大的角度去看待人類的發展。這也是跟別的導演很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國寶特工的片尾曲是什麼?
據說這五部電影諾蘭要求所有《星際穿越》主演必須觀看
從東京賽博朋克街景到人工智慧危機 | 播客
為什麼吐槽好萊塢科幻圈錢大片《獨立日2》?
為什麼說《盜夢空間》是科幻大片?

TAG:電影 | 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Kubrick | 科幻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