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自我懷疑的人,如何在某件事上做到自信?

/ 01 /

在別人質疑你之前,你就會先自我懷疑:「我不夠好」、「我配不上」、「我不敢說我想做什麼」、「我肯定得不到吧」。

哪怕你做了足夠充分的準備,高分通過考試或者奪得某項比賽冠軍,你僅僅是在這一件事情上自信。

如果緊接著經歷一丁點兒否定,出了些許錯漏,就立刻重新覺得自己不行、處處不如人了。

「一時自信」、「一事自信」,又確乎是通往自信的必經之路。如果運氣足夠好,「一事自信」會引發持續的良性循環,通往高度的自我認同。

所以先說如何做到「一事自信」和「一時自信」,以及所需要注意的問題。

/ 02 /

TED上有個演講叫做「提升自信的技巧」,演講者指出:「我把自信定義為,相信自己有在任何困難的情況下,完成任務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演講者認為,自信是一種技能。

Emm,技能是可以習得、可以培養的。即使起步晚,最可怕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 03 /

「一事自信」和「一時自信」可以說是等價物。

演講者提供了一個方法:「重複重複再重複」。無論是考試、演講、寫作,大量的重複實踐,顯然是習得「一事自信」的最重要的條件,一個必要不充分條件。

只有足夠熟悉的東西,你切切實實知道自己做到過、並且大概率能繼續做到的東西,你才會有自信。

這又不免提及「自我知覺理論」:當問一個人關於某事物的態度時,個體首先回憶他們與這種事物有關的行為,然後根據過去的行為推斷出對該事物的態度。

就像我對早起有迷之自信,因為知道自己過去十多年一直如此,所以從不擔心第二天起不來,雖然不知是5點半,還是6點自然醒,但總歸是在5~6點這個時間段。

對於早起,有著毫不擔憂的輕鬆感。

/ 04 /

如果你不曾有過大量的練習,或者在有限次數的實踐中,失敗的次數居多,談何自信?

當眾演講、期末突擊、記憶東西、穿衣打扮、堅持跑步,諸如此類,皆是如此。

自我知覺理論,簡單理解就是,只有你親眼看到過自己做到了,你才可能相信自己,才可能有「一事自信」。

TED中也有類似的一句話:No one will believe in you unless you do.

我更願意這麼說:You won』t believe in yourself unless you do.除非你做到了,否則你不會相信你自己。

/ 05 /

我想向胖友們傳達這樣一個思路:實現「一事自信」,要克服的,並不是對眼下這件事情的「不自信」。

「自信」與否,是太虛幻的東西,我是不是要一直告訴自己「我很棒」、「我要相信自己」、「我能做到」,來克服所謂的「不自信」呢?

「自信」或者「不自信」,對於「一事自信」來說,並不那麼重要。

我覺得,真正要克服的,是實踐過程中的畏難情緒,對枯燥和重複,以及一次又一次失敗的忍耐,還有一時看不到正反饋的焦慮。

要克服的,是這些更具體的東西,而非「不自信」。你大可不必用如此冠冕堂皇的借口,為自己開脫。

如果持這種心態,是不是覺得好過多了?畢竟,「不自信」並無很好的解決路徑可循。

/ 06 /

阻礙你前行的並非「不自信」,是這些每個人都會遇到的東西。哪怕是非常擅長做這件事的人,也會遇到同樣的東西。

你以為我寫作過程中,就是倚馬可待、七步成詩么?

並不是。此前我常常困擾於此,覺得思考以及寫東西的過程,常有卡殼之時,每每停頓,而後繼續在艱難中推進。

這讓我十分沮喪,覺得自己多半是個廢物。某一天我想通了,這正是創作的常態,也是做一切事情的常態。擅長者和不擅長者,自信者和不自信者,都需要接受這一世界的法則。

任何事情,都是要在艱難中推進,在痛楚和不完美中前行,並且取得進步、最終完成的。

前些日子,在和菜頭的那些美好的下文中,看到這樣一段話:

從這部影片(日本NHK的《未了之人》,紀錄片)中,讓我看到了大師成其為大師的原因,最重要的是,它給人帶來精神上的巨大安撫——宮崎駿在面對創造的時候也同樣艱辛異常,所以,吾輩還有什麼逃避畏縮的理由呢?

/ 07 /

村上春樹在《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中,提及這樣一個案例:

我曾經採訪過奧運會長跑選手瀨古利彥,在他退役就任S&B隊教練後不久。當時我問道:「瀨古君這樣高水平的長跑選手,會不會也有今天不想跑啦、覺得煩啦、想待在家裡睡覺這類情形呢?」瀨古君正所謂怒目圓睜,然後用了類似「這人怎麼問出這種傻問題來」的語氣回答:「那還用問!這種事情經常發生。」

瀨古君的回答讓我從心底感到鬆了口氣。啊哈,大家果然都是一樣的。

是。作為一個長跑者,村上也是如此,在痛楚和煎熬中,不斷前行,即便他擁有非常強大的關於跑步的自信。

Emm再強調一遍,在做某件事時,你要顧慮以及克服的,不是「不自信」,而是對於重複和枯燥、失敗和困難的忍耐,擁有一時見不到正反饋的平和。

即使是做得好的人,也是要經歷一樣的困難的呢。

/ 08 /

最後,想講個故事。

我有一個小侄女,她兩歲半的時候,有一天拿著一顆糖過來:「姑姑給我剝。」

我:「寶寶自己試試?」

她:「我不會剝,我笨。」

我心裡一酸。誰傳達給她這樣的認知?「我笨」。

我:「寶寶不會剝是因為沒有學過呀,姑姑教你好不好?」

教了,失敗了;繼續教,失敗了;教了好幾次,會了。

你做不好不是因為笨,不是因為你不行,也不是因為你緊張,或者不自信,只是因為沒有大量實踐過,沒有多次失敗過,最重要是因為你沒有成功過。

哈,碼字不易,如果有所啟發,?( ? )? 我就厚著臉皮求個贊~

————————

感謝閱讀,我的其他幾個萬贊的乾貨答案也很值得看喔~

微信公號搜索:高冷冷。內容包括:學霸養成丨思維丨心理丨方法論。

微信後台回復「筆記」,教你:從哈工大化學跨考到北大中文系,我是如何做專業課筆記的;

回復「讀書」,教你1小時讀60~100頁書的方法;

回復「早起」,教你:我如何在沒有鬧鐘的情況下,十年如一日六點起床。


推薦閱讀:

如何和女孩子深入地交流?
《鬼燈的冷徹》好看嗎?
讀書|人的知覺能力是先天就有的嗎?
如何從牛角尖里出來,痛苦和沉思只會更糟?
有和我一樣喜歡李凱馨小姐姐的嗎?

TAG:心理學 | 讀書方法 | 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