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個職場案例剖析:逃不出困境的原因在這裡

文|趙曉璃

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

寫在前面的話:

新年過去了,很多職場人又開始摩拳擦掌,打算利用「金三銀四」的跳槽季謀個更好的機會。

然而有部分人開始覺察出一個問題,那就是只要自己有不滿情緒,就會拚命換工作,然而換了工作後又發現,新工作同樣會有不盡如己意的地方,於是又萌發了跳槽的念頭。

就這樣換啊換啊,每次換工作似乎都有足夠的理由,但換了之後依然會後悔——這就像個迷宮一般,你試圖主動選擇出路,但遺憾的是,下一個陷阱正在不遠處悄悄地被埋下。

到底是什麼導致了這樣的心理?我們又該如何克服呢?

或許今天的文章會帶你從另一個角度重新認識你自己。

一、職場中,你是逃兵嗎?

從幾年前開始諮詢至今,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類似的困惑,那就是工作幹不了幾年遇到不如意的境況就想逃離,但問題是,逃離之後又會遇到新的問題,後者比前者更麻煩更複雜,於是這類人的職業生涯像是在走迷宮:他們一直想要找到一個出口或方向,但無奈的是,他們總在原地不停地打轉,剛有一絲曙光又退縮了回去。

這類人群通常被稱為「職場逃兵」。

我統計了下我做過的職場諮詢案例,「職場逃兵」案例約有147例:在他們的諮詢記錄中我發現,這些人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都出生在一個並不幸福的原生家庭里。

二、「逃離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1、「我想逃,逃得越遠越好」

諮詢者阿華(化名)的職業經歷是一個典型,翻開他的簡歷,你會發現每份工作都維持不了太長的時間:最長一年多,最短一個月,短短五年內一共換了二十多份工作,因此他的職業經歷特別凌亂,看不出一絲上升的軌跡。

經了解,阿華的父親是一個木訥的農民,雖然沉默寡言但骨子裡異常固執,認準的事情誰也勸不動;阿華的母親對丈夫頗有怨言,覺得這個男人不頂事兒,性格有些急躁。

在阿華的童年記憶里,自己總是因為各種事情遭到母親喋喋不休的指責甚至打罵,這些事情包括:不按時起床、貪玩、學習拖延、成績不好,等等。

每當母親對著阿華狠狠責罵的時候,原本沉默寡言的父親偶爾會幫阿華說話,這一幫腔使得戰火升級,母親開始數落父親,而父親被惹急了也當仁不讓,甚至父母會大打出手。

你能想像當年阿華的感受嗎?

試想一下,一個八九歲的男孩兒路上貪玩回家晚了點,結果被母親一頓責罵,父親開始幫腔,後來父母開始相互埋怨甚至大打出手,如果你是躲在角落裡的阿華,你此刻最想做什麼呢?

是逃跑,對不對?

離開這個硝煙四起、感受不到溫暖和愛的家,對不對?

你會不會在寂靜的深夜萌發出離家出走的念頭?

甚至會在大腦無數次幻想:「如果有一個溫柔的媽媽該多好;如果我的父母能和同學父母那樣溫馨和睦該多好......」

於是阿華總是處於矛盾而割裂的情緒體驗中:

一方面,阿華渴望家庭的溫暖,渴望父母能夠多關注與理解自己;

另一方面,阿華不得不繼續面對來自父母和家庭的攻擊和傷害,他恐懼、難過、愧疚、害怕......

心理學上稱這種矛盾的內心感受,叫做「矛盾型(反抗型)關係模式」。

這種模式伴隨著阿華長大,將會投射到他的職業發展中,並且毫無疑問的是,未來更會複製到阿華組建的家庭中。

因為渴望關注與認可,感情一片空白的阿華總是試圖用工作證明自己;但只要時間一久,當他人(領導及同事)開始給自己一些反饋尤其是負面反饋時,童年記憶中的創傷體驗就會再次被喚醒,為了避免那種恐懼與焦灼,他變主動選擇逃離。

阿華內心沒有說出口的那句話其實是:「在他人炒我魷魚之前,我先主動放棄那份工作,這樣便不會有傷害。」

所以,你就不難理解以阿華為代表的「職場逃兵」們在職場上的種種表現了:在開始工作那會兒異常認真熱情,可還沒過多久就開始出現焦慮、緊張及不安的情緒,稍微有人對他們做出負面反饋或者他們察覺到周圍領導及同事對自己的不滿意,就會消極怠工,最後辭職走人。

2、「我變得聽話了,可沒人讀懂我內心的絕望」

諮詢者Linda(化名)的職業生涯起步很不錯,同時她的業績在公司上下是數一數二的,但奇怪的是,Linda發現自己在處人方面總是無能為力,她不知道該如何和人相處,所以儘管當年的Linda有一次機會被提拔為主管,但沒做滿一個月就遭到員工各種埋怨,老闆無奈之下,只得拿掉Linda的頭銜,將她降為普通員工。

Linda受不了這口氣,就提出辭職。

從那時開始,Linda的職業發展一路下滑,她再也無法找到和當初實力相當的平台了,而頻繁更換公司及崗位讓Linda也削弱了她的職場競爭力,更談不上升職加薪了。

隨著諮詢的深入才發現,原來,Linda有一個做醫生的母親,她的母親在事業方面頗有追求,從Linda生下來到三歲左右,她的母親就一直忙於複習備考。

Linda長大後聽外婆念叨過,在Linda還是嬰兒的時候,有次她在嬰兒床上睡得正熟,附近有家酒店剛開業,霹靂巴拉的鞭炮聲將Linda驚醒,她大哭起來。

此時Linda的母親手裡正拿著書本,她聽見孩子的哭聲過去看了看,發現孩子既不是餓了也不是尿了,便認為這孩子太難帶了,便向Linda的外婆求助,讓老人過來幫忙帶段時間。

就這樣,Linda和她母親建立關係的機會慢慢就錯過了。

現代客體關係理論學家克萊因認為,一個人的人格在TA嬰兒時期就形成了,因為嬰兒雖然不會說話,但是對成人情緒的感知力很強,他們通過感知成人情緒,從而做出反應或判斷。

在Linda的例子中,她被鞭炮聲驚醒時的哭聲是為了讓母親保護自己,沒想到母親不僅沒有安撫自己,反而埋怨自己,這讓小小的Linda很困惑,她察覺到了母親的煩躁與憤怒,感覺害怕無比,後來又經過幾次類似的互動之後,Linda開始有意無意迴避與母親建立關係了。

隨著年歲漸長,Linda的人格慢慢建立:她自卑、害怕被拋棄、渴求認同等等。

長大後的Linda終於變成了母親眼裡乖巧懂事的模樣,但沒有人能聽見她內心的孤獨與絕望。

折射到職場中,她表現出「拚命三郎」的工作狀態,然而內心對於人際關係有一種莫名的恐懼和害怕。

三、想結束「顛沛流離」的職業生涯,從「分化」開始

在心理治療領域,「分化」指的是一個情感上成熟的人,不僅應該能夠在感情上和他人接近,而且要做到不被他人意見、批評與需求左右:這更像是一個細胞從原有細胞中分離出來,但依然保持著一定的聯繫。

而只有那些「分化」成功的人才可以真正「做自己:既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自由地思考並感受這個世界,又不用過度考慮他人的喜好和批評,更不用過分討好或批評他人。

1、從現在開始,做一個「目標指向性」的人。

所謂「目標指向」,指的是一個人能夠清醒認識到自己的價值,並且能確定什麼對自己來說是重要的。

對「職場逃兵」們來說,他們可以給自己樹立一個職業目標,這樣就不太容易被外界評價左右。

因為「目標導向」的反面是「關係導向」:缺乏目標導向的人往往把自己的自尊與滿足感建立在他人身上,而真正胸懷志向的人,面對外界的指責謾罵甚至侮辱時,都能表現出談定自若的氣概。

「目標導向」的典型代表有甘受胯下之辱的韓信:在他的心中,因為懷揣理想和目標,即便遭到他人惡意對待,也能忍辱負重。

2、學會區分想法和感受。

之所以面對他人指責或評價時倍感痛苦,就是因為我們常常把自己的主觀感情當做事實情況的真實反映。

例如前文的阿華告訴我:「我覺得領導會解僱我。」

但這句話並不是表達感受,而是在表達一種想法。

記住,「感受」是關於自己的,「想法」是關於他人的。

因此,如果區分感受和想法,阿華精準的表述應該是:「當領導對我不理不睬時,我感到自己就要被遺棄了,所以我很害怕想要逃跑。」

再比如前文的Linda,在他人指責自己時,她告訴我說:「我覺得他們都不接受我。」

這依然是在表達想法。

如果區分感受和想法,應該是:「當別人不認可我的做法時,我感到自己被人狠狠地否定了,這讓我很痛苦,我想要逃離這個環境。」

瞧啊,讓我們產生情緒或行為的,恰恰是我們對於他人言行的解讀。

3、接納感受,分析想法。

1)、對於「感受」層面,試著去接納。

比如前文中的Linda下次遇到衝突可以這樣對自己說:「我聽到對方這樣說感覺很難受,我允許自己難過。」

2)、對於「想法」層面,試著去分析。

她可以選擇在獨處的時候分析:「對方平時說話就是這樣嗎?如果平時說話就是這樣,我無須掛環,等TA平靜下來我再去和TA溝通;如果平時不是這樣,是不是我的做法讓TA感覺到不舒服了?嗯,等明天找個機會和TA交換下想法,也許能打開這個結。」

如此一來,Linda就能慢慢地走出之前的人際困擾,形成新的思維模式,進而改變行為。

事實上,當你懂得區分思考與感受時你就不難明白,他人說什麼做什麼只是一種情境,而自己對於當下情境的解讀才是讓自己產生各種情緒的根源。

而他人的言行是我們無法掌控的,但我們能夠改變的是我們對於他人言行的解讀,這需要大量的學習和實踐。

如果你能堅持不懈練習以上三點,你就能習得從原生家庭「分化」的能力。

正如羅納德·理查森說的那樣,我們的個性和情感都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家庭對我們產生了影響,但並不能讓我們形成特定的信念與感受;這就意味著,我們同樣可以改變自己的性格和感受。

祝願每個人都能帶著一股前所未有的堅定與勇敢,走好未來的每一步。

以上。

感謝您的時間。

PS:新年重磅福利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我寫了185篇關於職場及個人成長類的文章,共計573435字,算上配圖,夠出一本800頁的中長篇小說了。

為了給朋友們省下搜文章浪費掉的時間,我把今年的職場基本款重新整理了一遍,從中挑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供你重溫與閱讀,算是給各位朋友一份新年厚禮。

獲取方式如下:

作者簡介:趙曉璃,職場作家、職業生涯諮詢師,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LinkedIn領英中國專欄作者,36氪特邀作者。著有《怕麻煩才是你最大的障礙》、《請停止無效的努力》、《停止盲目努力:你的人生需要再設計》。微信公眾號「璃語職美人」(crystal_words),新浪微博 @趙曉璃。

推薦閱讀:

荼蘼,末路重生
沒有同事、工作team的自由職業者如何保持自己前行的動力?
為什麼你人生的路越走越窄?
從《廣告狂人》裡面看高水平的職場妥協
有哪些經典文案,讓你覺得很棒?

TAG:職場 | 人際關係學 | 職業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