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評價「愛」的繁體字?
一、「爪」字的解釋:
1、象形
⑴、在甲骨文中就像一隻指尖朝下的「爪」形。
⑵、在金文中的形體與甲骨文相反,是指尖朝上。
⑶、在小篆中的形體,已接近現代楷書的形體,是由甲骨文演變而來。
⑷、「爪」是現代楷書的寫法,與小篆的形體相似。
「爪」字本為鳥獸的腳趾,如虎爪、貓爪等。
2、「爪」字的本義為手爪。
如漢代五言古詩《上山采蘼蕪》:「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3、由手爪引申為手腳指甲的通稱。
如《列子?天瑞》:「皮膚爪發,隨世隨落。」—皮膚、指甲、毛髮之類的東西,將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脫落。
4、「爪」字本為名詞,又可以引申為動詞。
如柳宗元《種樹郭橐駝傳》:「爪其膚,以驗其生枯。」意思是:抓下一塊樹皮,以察其死後。
這裡的「爪」實際上就是動詞「抓」。
二、「冖」字的解釋:
1、「冖」字(讀作mì),是個象形字。
⑴、在甲骨文中就像覆蓋東西的幕布或大巾之形。
⑵、在金文中的形體與甲骨文大體差不多。
⑶、在小篆中的形體與甲骨文、金文相似。
⑷、「冖」是現代楷書的寫法,即所謂的「禿寶蓋」。
2、「冖」字的本義是覆蓋,其形體為「一」的兩端下垂行。
《說文》:「冖,覆也。從一下垂也。」
3、「冖」字是個部首字。在漢字中,凡由「冖」組成的字大都有「覆蓋」之義。
如「冠」、「冥」、「冪」等等。
三、「心」字的解釋:
1、「心」字是個象形字。
⑴、在甲骨文中就像一顆心的形狀。
⑵、在金文中的形體略有變化,但仍像心的形狀。
⑶、在小篆中的形體卻變得不太像心的形狀了。
⑷、「心」是現代楷書的寫法。
2、「心」字的本義就是心臟。
《說文》:「心,人心,土藏,在身之中。象形。」
3、又可以引申為「心思」、「心意」。
如《詩經》:「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4、心臟在人的胸部中間,故又可以引申為「中心」、「中央」之義。
如李白《送麴十少府》:「流水折江心。」這個「折江心」就是彎曲於江流質中央。
5、「心」字是個部首字。在漢字楷書中,當「心」出現在一個字的左邊時,寫作「忄」;當「心」出現在一個字的下部時,寫作「心」。凡由「心」組成的字大都與內心的活動有關。
如「憶」、「惕」、「懷」、「憂」、「愁」、「思」、「想」、「念」等等。
四、「友」字的解釋:
1、「友」字是個象形字。
⑴、在甲骨文中是兩隻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狀。(就像現在的舊友重逢,二人都伸出右手,緊緊相握,表示友誼。)
⑵、在金文中仍是兩隻右手靠在一起的形狀。
⑶、在小篆中卻是兩隻右手一上一下的靠在一起的形狀。
⑷、在現代楷書中的寫法,卻是把小篆上部的右手變成了一隻左手,這樣書寫方便,形體美觀。
2、「友」字的本義就是「朋友」、「友好」。
如《荀子?性惡》:「擇良友而友之。」
這句話中的兩個「友」字詞性是不同的,前一個「友」字是名詞,當「朋友」講;後一個「友」字是動詞,當「友好」講。
3、凡「友好」,大都互相親近,因此「友」字從「友好」之義又可以引申為「相親近」。
如《三國志?蜀志?先王傳》:「瓚深與先生相友。」
4、在上古,「朋」和「友」是有區別的:
「同門曰朋」,即師從同一個老師的人稱為「朋」;
「同志曰友」,即志同道合之人稱為「友」。
綜上所述,「愛」的字義就是要抓住「朋友」的「心」!
然而,這個「朋友」的「心」是被「冖」所「覆蓋」和「掩飾」了的,而要真正做到能夠抓住這個「朋友」的「心」,就要讓這個「朋友」對你不要「覆蓋」和「掩飾」其心,讓這個「朋友」對你「敞開心扉」!
而要讓這個「朋友」對你「敞開心扉」,你就必須「以心交心」。 而「以心交心」首先你自己就必須向你的朋友「敞開心扉」,讓這個朋友對你有完完全全的了解。讓他(她)了解你對他(她)的「情」,讓他(她)了解你對他(她)的「關懷」、「關心」、「體貼」。要做到這一點,你就必須「細心」、「無微不至」、「細緻入微」, 你就必須「傾心投入」、「傾情付出」!
推薦閱讀:
※再也無法忍受腐朽沒落的漢語了
※還有些人對詩歌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一位燒烤攤的老闆是我的啟蒙漢語老師
※有哪些你很喜歡的文言文?